郭茳
摘要:政府單位、事業單位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固定資產與價值將呈現出不斷增多的趨勢,如果在管理工作上缺乏對其科學有效的管理,將可能因此造成單位固定資產流失,進而影響到財務會計核算的準確性,使得單位財務管理受到影響。基于此當各單位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構建科學的資產管理信息化系統,提升單位資產核算、資產管理質量,促進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本文首先對資產管理信息化做簡單的概述,然后分析資產管理信息化的優勢之處,并對事業單位傳統資產管理模式存在問題展開分析,最后基于資產管理信息化,提出應用策略和財務管理發展策略。
關鍵詞:資產管理;信息化系統;財務管理;會計核算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各政府單位、事業單位為促進高效化辦公,提升辦公效率,為人們提供更為良好的政務服務,新增設較多先進的辦公設備。也因此使得這些單位內部的固定資產數量和價值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且品種項目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在此種情況下傳統的資產管理模式逐漸無法適應新時代資產管理的需要,建立資產管理信息化系統,優化單位內部財務管理表現出較高的重要性[1]。因此本文重點圍繞新時代背景下資產管理信息化、財務管理的發展展開研究。
一、資產管理信息化
資產管理信息化主要指的是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來系統化管理單位內部的固定資產。在整個管理過程中,主要將政府單位、事業單位內部的資產作為管理對象,利用數據庫技術、云平臺技術等完成對單位內資產儲存、運行、維修等實時數據的處理,從而實現對單位內資產的系統化管理。同時單位資產管理信息化也是單位編制年度新增資產配置預算的重要基礎,能夠有效促進單位內財務部門和其它部門之間的連接,從而實現對資產數據的動態化管理,不僅有助于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和質量,而且能夠促進單位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獲得更高的效益,充分發揮資產的價值[2]。
二、資產管理信息化優勢分析
在資產管理上引入信息化技術,表現出較多的優勢之處,利用信息系統數據錄入、更新的及時高效性,對單位內資產采購、應用、維修、回收等信息數據進行動態化管控,由此能夠讓資產管理變得更加準確。將資產管理信息化與傳統資產管理方式進行比較,其主要表現出以下一些優勢之處:
(一)表現出較強的動態性特點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最為顯著的特點便體現在數據應用上面,各項管理工作開展更多的依賴于數據,通過數據來做出評價,對管理中不足之處做出改進。同樣在資產管理信息化中也主要基于對數據的管理,從資產采購環節開始,到資產回收處理結束,其間產生的數據信息都存儲到對應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之中,一旦在應用中關于資產的運用數據出現異常,都能夠在信息化系統中展現出來,從而形成對單位資產的動態化監控[3]。在此種管理模式下,單位每項資產都有著清晰的記錄,可有效預防資產流失的情況發生。
(二)表現出較強的全面性、規范性特點
單位內部所采用的資產信息化管理模式都是基于對應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展開,因此在錄入格式、錄入標準等方面都表現出統一性。相關管理人員在錄入資產信息的時候,必須遵照系統流程和格式規范錄入信息,然后由系統自動根據錄入系統的信息做出分類,并生成相應的數據條形碼,提升管理的效率。通過這種規范、全面的管理模式,有效避免數據信息重復、丟失等不良情況發生,不僅可以降低資產管理人員的審核工作量,而且能夠為財務部門會計核算工作開展提供更加準確的數據信息,促進單位財務管理工作開展[4]。
(三)表現出較強的系統性特點
在施行資產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整體表現出較強的系統性特點,首先單位所有的資產都由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進行統一管理,且相關信息都錄入到信息化系統之中;其次各類資產交付對應的部門,由部門進行管理;最后將資產交給對應的崗位人員,明確崗位人員的職責。通過這種逐層把關、逐層管理的方式,實現對單位資產的系統性管理,相關信息在信息化系統上都有明確的記錄,有效避免出現問題之后相互之間推諉責任的現象。
三、事業單位資產財務管理存在問題
從事業單位以往采用的資產核算管理模式來看,其中表現出較多的問題,如資產信息不對稱、資產實際價值計算不準確、固定資產流失等問題,下面對這些問題做具體分析。
(一)關于資產的信息存在不對稱
由于資產管理和資產核算分別由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來完成,而兩個部門之間在數據信息交互不及時的情況,便可能影響財務部門資產核算,使得最終核算結果與實際出現不相符的情況[5]。首先,對于新采購的固定資產,需經資產管理部門進行驗收入庫,然后將資產記錄在冊,分配到具體的部門進行使用。而財務部門對單位資產進行核算,需要在發票到賬之后才會入賬,這就可能使得固定資產采購入庫和財務核算產生一定的時間差,因此可能導致會計核算的遲滯性,進而出現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資產信息不符的情況,影響到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當此種情況發生在事業單位跨年核算上,會計人員最終提供的資產負債表將出現真實性嚴重欠缺的情況,不能據此有效估算事業單位年度工作開展的成本。
(二)未對固定資產做折舊計算
任何固定資產在投入應用的過程中,都存在著物質損耗,資產價值轉移的問題,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相較于初期入賬價值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當前許多事業單位在進行固定資產價值核算的過程中,卻忽略固定資產折舊計算,只以資產的原始賬面價值進行計算,未注重資產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發生的價值轉移,從而使得最終計算出來的凈資產出現虛增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事業單位經營成本[6]。此外,還有一些固定資產隨時代發展,出現大幅減值的情況,此種情況在電子產品中較為常見。隨著產品不斷更新發展,原有電子產品的作用和價值都會出現大幅降低,使得其實際價值與賬面價值呈現巨大差異,而在會計核算中對此卻未進行披露,以致核算信息出現失真。
(三)固定資產核算缺失
受市場經濟環境影響,許多事業單位獲取資金來源、資產配置渠道變得更加的多元化,除采用傳統財政資金進行購置之外,還可通過引進、自主知識產權購置等方式來獲取固定資產。而在多元化模式配置固定資產的過程中,使得一些固定資產缺乏明確的價值計量,尤其是一些較為特殊的資產類型,對于此類固定資產,在進行會計核算時較容易出現缺失的情況,進而造成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流失[7]。
四、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化應用策略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傳統資產管理模式逐漸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構建資產管理信息化系統表現出較高的重要性,對財務核算、資產管理都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一)基于資產管理信息化特點,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
現代事業單位在積極推進資產管理信息化的過程中,首先還需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對單位資產信息化管理的相關事項做出明確規定,以保證在由傳統資產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轉變的過程中,能夠切實提升資產管理的有效性。
1.建立以數據信息為中心的資產管理制度
資產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在于將資產數據詳細的錄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統中,以此通過對數據分析來進行資產管理。由此可見數據信息錄入是有效施行資產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因此在當前資產管理制度建設中,應著重加強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操作人員的管理,落實具體的責任人,對系統錄入數據進行嚴格的管控,確保錄入信息的準確性。例如: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數據錄入人員和復核人員應當由不同的人員擔任,避免重要崗位由同一人員兼任的情況發生,通過不同崗位人員形成相互監督[8]。
2.建立完善的資產信息檔案管理制度
關于資產的數據信息是資產信息化管理的關鍵,因此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應加強對這些數據信息的保護,構建完善的資產信息檔案管理制度。如:對于一些重要的資產數據信息應做好備份處理,避免意外情況下資產數據信息丟失。同時在管理過程中還應當針對資產數據信息的查詢、調用等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實現資產信息檔案規范化管理。
3.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維護管理制度
資產檔案信息系統維護管理制度主要應包括以下兩點內容:(1)針對系統設備構建維護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系統由眾多的硬件設備和軟件設備所構成,為確保其運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在日常應用中應通過建立對應的維護管理制度,定期對系統進行維護更新,使系統能夠滿足實際應用所需;(2)針對信息系統構建安全管理制度。為避免人為惡意修改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中的數據信息,還應針對系統構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由專人負責資產信息的錄入、審核等,其次在數據信息出現修改之后,系統應自動記錄修改操作過程[9]。
4.提升資產管理信息化人員的專業素質
資產管理信息化對相關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促進工作順利開展,事業單位需在管理隊伍建設上不斷加強。首先應從專業技術上入手,培養一批既具備較強資產管理、財務管理知識,又具備較強信息化系統操作能力的綜合性人才;其次還應對這些人員的職業素養展開培養,使其能夠在資產信息化管理中更加負責。
(二)以資產管理信息化為基礎,促進財務部門會計核算管理
在不斷強化資產管理信息化的過程中,使得資產管理變得更加的規范化、標準化,隨之提供的資產數據信息也更加準確可靠,由此對財務部門會計核算管理帶來較大的便利,使得事業單位的各項資產都能夠得到準確核算,促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開展。
1.根據資產管理信息數據,落實會計分錄工作
事業單位在推進資產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單位內部的相關資產信息都能夠通過單位網站進行查看,實現資產管理透明化,提升資產管理信息化數據的可靠性,為財務會計資產核算提供準確的數據信息[10]。同時,在此管理模式下,資產管理數據信息的及時性也得到較大的提升,對促進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資產信息統一有較大的幫助。財務會計核算人員在核算單位資產時,可改變以往的收付實現制,應用權責發生制進行計量,以資產管理部門錄入信息系統的數據為依據,落實會計分錄工作。例如:在會計核算中新增加“應付賬款”項,將事業單位應當支付給資產采購商的資金(暫時未付)歸入到此項目中。首先,財務會計人員根據資產信息系統,對資產數據做會計分錄處理,借記“固定資產”,貸記“應付賬款”;
直到財務部門將這筆負債資金支付之后,可做會計分錄:借記“應付賬款”,貸記“銀行存款”。根據此種方式能夠有效避免部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賬務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提升資產核算管理的準確性,同時又能夠通過會計分錄明確單位資金的具體流向,避免事業單位內部存在隱匿性債務問題。
2.根據資產管理信息數據,落實折舊核算
針對固定資產的折舊問題,在會計核算中應針對固定資產的具體類型,采用合適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提升固定資產折舊核算的科學性。不同類型的固定資產,受耐用程度、市場因素等方面的影響,其折舊程度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房屋建筑物這類固定資產受外界市場環境影響,其實際價值反而可能出現增長的情況,因此對于此類固定資產核算時通常應用直線折舊法;又如電子類固定資產,受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產品更新速度較快的影響,其折舊速度通常較快,資產價值降低也相對較快,因此在進行折舊核算時,通常采用加速折舊法[11]。
基于此種情況,在資產管理信息化系統中,會根據資產的具體類型和選用的折舊方法,結合市場調研數據信息,計算出合適的折舊金額,財務會計人員能夠直接通過系統提取該固定資產折舊金額。并在會計核算中做好分錄工作,如:借記“服務工作支出——折舊費”,貸記“累計折舊”。在這種管理模式下,能夠較為直觀的反映固定資產折損價值,使會計核算變得更加規范化,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價值核算的準確性。
3.根據資產管理信息數據,落實新舊產品替換的核算
事業單位在進行資產管理的過程中,當遇到一些舊資產產品無法滿足應用需求時,常需通過采購的形式購置新資產來替換舊資產產品,并在此過程中對舊資產產品做回收處理。在此種情況下,事業單位的資產數量未發生變化,但是在資產價值上卻產生較大的變化。如果采用傳統記賬方式,對此類情況的查詢顯得較為困難,進而增大會計核算工作開展的難度。而在應用資產管理信息化的模式下,可通過信息化系統對同類條件的產品信息做出篩選查詢,然后逐項計算固定資產產生的減值,并在會計核算中明確“支出費用”“回收費用”“固定資產減值”,以此確保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信息的真實可靠,避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出現流失的不良情況[12]。
4.根據資產管理信息數據,反映事業單位資產投資情況
各事業單位為實現更好的發展,除依靠財政支持費用之外,自身也在不斷通過資產投資,為單位發展創造經濟利益,獲取更多的資金來源,從而優化事業單位服務工作,促進事業單位的良性發展。如:現代公立高等院校通常都設置有屬于自己的科研項目,打造自主知識產權,該知識產權能夠為高等院校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因此,為保證事業單位資產核算的準確性,還應當注意將此類資產計入到其中,避免此類具有隱性特征的資產出現流失。例如:對于高校中通過自主研發得到的科研成果,在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中也應當專門列明此類資產,當其在投入實際生產應用后,為高校產生經濟價值時,在會計資本核算中應將其納入到高校資本之中,并做好會計核算分錄,標明借記“固定資產”,貸記“實收資本”。通過此種方式,能夠較好的反映事業單位資產投資情況,為事業單位的一些固定資產投資增值提供保障。
(三)基于資產管理信息化條件下的財務管理創新研究
為有效促進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化,在財務管理工作上除需要改進財務核算方式之外還需要在財務預算、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人員素質等方面做出優化完善。
1.編制合適的財務預算
事業單位在編制財務預算方案的過程中,應基于資產管理信息化數據信息,深入到事業單位各部門、各崗位,調查了解固定資產的應用情況,然后制定對應的采購預算、維修預算等,從而提升財務預算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科學合理性。在這種財務管理方式下,將財務預算和資產管理緊密結合,不僅有助于提升財務預算的準確性,而且也能夠促進事業單位資產管理[13]。
2.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
對于事業單位而言,在以往的財務管理中,內部固定資產管理存在較多的不規范之處,固定資產的管理與應用未得到明確,造成較多固定資產流失的不良情況。而在資產管理信息化之下,固定資產的管理與應用都處于公開化、透明化,此時可建立對應的獎懲制度,來約束和管理相應的工作人員,從而促進資產管理、財務管理效果的提升。
3.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不管是資產管理信息化,還是財務管理工作的創新,都對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較高要求,因此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工作中還應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首先,組建更加專業化的財務管理隊伍。財務管理人員應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熟練完成財務預算、財務核算、財務管理等工作;其次,應重視財務管理人員職業素養考核,且加強財務報表、財務核算結果的審核,使財務管理人員能夠在實際工作中認真落實自身的工作職責。
五、結語
綜上所述,資產管理信息化已成為現代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主要趨勢,而從其實際應用來看,對資產管理水平的提升效果較為明顯。通過構建對應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由資產實物管理向數據資產管理的轉變,為資產管理帶來較大的方便,同時在其影響之下,財務管理工作也發生較大的變化,財務核算、財務預算、財務管理制度等都隨之發生改變,形成新的財務管理形式,資產管理和財務管理實現緊密的結合。
參考文獻:
[1]李玉蕓.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化的應用探索[J].中國集體經濟,2019 (30):40-41.
[2]陳陽.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9 (29):59-60.
[3]石瑋.BPM對固定資產工作優化的研究與應用——以某事業單位為例[J].電子世界,2019 (18):100-101.
[4]王芳.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改進思索[J].中國商論,2019 (18):155-156.
[5]王細平.淺議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納稅,2019,13 (27):238-239.
[6]夏蘇燕.加強固定資產管理 提升固定資產使用效率[J].財經界(學術版),2019 (18):34-35.
[7]汪剛.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探索與實現路徑——基于云平臺[J].財會通訊,2019 (26):110-114.
[8]廖夢琬.圍繞資產清查探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管理的新途徑[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 (03):51-52+59.
[9]王雷.淺析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清查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9 (09):113-114.
[10]湖北省財政廳課題組,王瑩.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放管服”改革探討――以湖北省為例[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 (17):1-4.
[11]閆君.分析新常態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的問題及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9 (16):259.
[12]王燕雅.高校固定資產管理中的信息化應用研究[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 (04):15-17.
[13]殷凱.新政府會計準則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的思考[J].齊魯珠壇,2019 (0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