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影
摘要:業財融合模式能夠進一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成本降低以及利潤增加的目標,是現階段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升級中主要的一種財務管理模式。基于此,本文從業財融合的視角出發,把握企業經營業務與財務管理之間的有機聯系,提出自己關于業財融合的相關看法,以期能夠發揮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用,為相關企業財務管理轉型提供幫助。
關鍵詞:戰略轉型;業財融合;財務管理;經營業務;成本
一、業財融合的概念
所謂業財融合,主要是指企業經營業務與財務管理之間的有機融合,即經營業務與財務管理的一體化。企業打造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模式,能夠確保經營業務管理人員及時將相應的信息反饋給財務管理人員,幫助財務管理人員更好地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除此之外,業財融合能夠實現財務信息資源與非財務信息資源的有機整合,更為全面、科學、準確地反映企業真實的財務信息狀況,實現財務與業務之間的有機協同。現代財務管理理論認為,業財融合實現了企業經營業務端與企業財務管理端的價值鏈調整、融合以及重構,能夠更好地發揮管理會計的功效。因此,近些年來許多大型企業都致力于業財融合模式的創新,打通經營業務端與財務管理端的障礙,實現業財協同的基本目標。
二、業財融合下企業財務管理的現實意義
(一)業財融合能夠減少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推動企業戰略轉型
近些年來,行業競爭的加劇倒逼企業尋找新的效益增長點,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對于企業而言,只有高效、合理地控制各項生產經營成本,防止生產經營成本浪費,才能提升自身在相關市場的競爭優勢。一方面,打造業財融合體系,可以更好地幫助企業開展成本管控工作,提升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使用效益,實高效運營的基本目標。另一方面,打造業財融合體系,通過管理會計這一工具來準確評價企業成本效能、清晰揭示企業成本動因、準確反映企業成本投向,可以更好地引導企業員工樹立成本管控意識,形成閉環成本管理機制,推動企業戰略轉型。
(二)業財融合為企業管理者進行財務決策提供依據
現代財務管理理論認為企業財務管理部門不僅是企業資金控制、資金作用的中樞,也是企業的價值信息的中樞。企業加快業財融合進程,準確、真實、全面地反映企業現金流量、經營成果以及財務狀況,可以更好地為企業管理者以及決策者提供決策信息,幫助企業管理者以及決策者擬定更為科學、可行、有效的經營管理戰略。一方面,打造業財融合體系,將財務管理延伸至企業經營業務的各個領域,可以進一步整合財務信息資源以及經營業務信息資源,為企業評價、控制、決策以及規劃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撐[1]。另一方面,打造業財融合體系,深化財務管理、采購管理、市場營銷、產品開發、法律管理等各項事務之間的聯系,可以有效提升內部價值鏈各個環節的協同,減少企業決策風險率以及決策失誤率。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在組織結構變革、業務流程重組、企業競爭戰略以及企業戰略轉型中都發揮著極大的作用。業財融合為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就必須在海量數據中,甄選出有價值的信息,避免數據失真。
三、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財務管理的策略
(一)落實全面預算管理的基本目標,提升業財資源配置效益
全面預算管理是業財融合這一系統工作中的關鍵環節,是企業控制成本以及提升資源使用效益的重要工具。第一,企業要以信息技術為抓手,及時搜集相關部門的預算需求,并分析該部門上一年度的預算使用情況,做到科學對比以及長遠規劃,確保各個部門的預算合理。第二,企業要通過大數據技術,及時處理財務信息以及非財務信息,對各個部門的預算使用情況進行分析和監控,防止濫用預算、超預算等情況的發生,避免企業資金的浪費。第三,企業要進一步發揮資源的引導作用,對預算數據進行精細化管理,建立全員全業務全覆蓋的預算管理機制,及時對各個部門預算使用情況進行考核,發揮預算管理工作在產品管理、采購管理等工作中的效用,提升資源配置效益,延伸財務管理的價值鏈。
(二)推動信息化建設,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傳遞機制
業財融合視角下的財務管理,不僅側重于會計核算等,更側重于信息統計分析、信息整合利用。為此,企業必須要進一步推動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ERP、財務OA等業財一體化信息系統的功效。第一,企業要打通經營業務與財務管理之間的信息溝通壁壘,確保相應的信息資源能夠實現共享,為財務管理人員擬定管理會計報告提供更為充足的信息支撐。例如,企業可以打通物資采購管理、財務管理、法律管理等三項工作之間的信息溝通壁壘,優化物資采購流程,實現從訂單生成到資金支付的全流程管控。第二,企業要立足于企業具體的經營事務,尋找財務管理與經營業務之間的融合點,優化一體化系統中的相應工作板塊,避免由于信息反饋滯后產生的信息孤島、信息不匹配等問題的發生。例如,制造型企業應當注重產品服務工作、客戶管理工作、物資采購工作以及財務管理工作之間的業財融合,確保相應的信息能夠自動在系統中生成和共享,便于財務管理人員及時擬定管理會計報告,為企業決策者提供財務決策信息服務[2]。
(三)以管理會計分析為基礎,為企業管理者以及決策者提供深度的管理建議
企業要進一步發揮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作用,通過業財融合來深度揭示企業現階段財務管理與經營業務領域存在的問題,為企業管理者以及決策者擬定下一階段的生產經營戰略提供依據。一方面,財務管理人員要建立各種類別的數據分析模型,實現對信息資源的自動整合、分析以及利用。通常而言,財務管理人員需要建立資金使用情況模型、預算使用情況模型、固定資產使用情況模型、成本管控情況模型等基礎模型。同時,財務管理人員可以結合企業具體經營業務,制定其他的數據分析模型。另一方面,財務管理人員要深度分析財務管理信息以及經營業務信息,在企業內部,篩查管理盲區,梳理企業的命脈之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及時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財務風險以及經營風險,提出風險分析報告,推動企業長遠穩定發展。用萬物平衡的思路,在大數據中建立起萬物互聯的維度,樹立大數據思維,轉變經營管理模式,提升對數據收集、挖掘與分析的能力。總體而言,財務管理人員必須要以管理會計分析為基礎,依托大數據時代的信息技術,改善運行效率,提升增值過程,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
(四)打造復合型人才,深化企業培訓工作
業財融合視角下的財務管理工作對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財務管理人員要提高自己的跨界能力和溝通能力,了解流程,優化流程,復雜事情簡單化,真正跨界走到業務中去。為此,企業必須要打造復合型人才隊伍,深化財務管理人員對于企業經營業務的熟悉程度,提升財務管理人員對于業財融合模式的運用能力。第一,企業可以借鑒域外企業的“輪崗制”模式,定期派遣財務管理人員深入經營業務崗位進行實習,幫助財務管理人員熟悉企業各項經營業務。第二,企業要改善培訓方式,聘請業財融合領域的專家為財務管理人員講解相關企業的業財融合案例、業財融合模型,深化財務管理人員對于業財融合的認識。第三,企業要優化培訓內容,加強對財務管理人員在會計核算、稅務管理、預算管理、數據分析、信息技術運用等方面的能力,確保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能夠滿足業財融合的基本需求。
四、結束語
傳統的財務管理工作忽視企業經營業務與財務管理之間的內在聯系,無法為企業管理層提供財務決策信息參考,難以適應新形勢下企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要求。為此,企業有必要加快業財融合的進程,創新財務管理的模式以及內容,發揮企業財務管理在戰略決策領域的作用[3]。作為管理會計的一種基本模式,業財融合能夠更好地整合企業財務數據以及非財務數據,幫助企業提升資源利用效益,減少企業財務管理成本。
參考文獻:
[1]郭俏俏.踐行業財融合,引領企業價值提升[J].財會學習,2019 (23):35+37.
[2]王曉萍.試論基于業財融合的會計轉型實踐策略[J].中國集體經濟,2019 (23):119-120.
[3]胡小波.推進企業業財融合的問題及對策[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 (0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