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靜雯
摘要:本文結合醫院公立醫院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工作實踐,分析并從六個方面提出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存在問題、根源剖析及對策,為醫院有效開展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存在問題;根源剖析;對策
2018年3月,國家衛健委根據《國務院關于修改<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決定》(國務院令第680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促進大型醫用設備科學配置和合理使用,經國務院批準,發布《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18)》對大型醫療設備的界定明確作出規定。[1]目錄制定充分體現了國家堅持放管服,聚集重點、維護人民健康,保證醫療質量安全的決心,另一方面,大型醫療設備使用技術含量高,資金投入量大,運行成本高,直接關系醫療質量安全、醫療費用增長和人民群眾健康保障的權益,同時,對醫院的營運效率及資產的保值增值有直接影響,因此醫院開展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對規范醫院采購活動,防范盲目采購,造成國有資產損失和浪費,增強采購決策的科學性、適用性具有實際意義。
一、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概述
(一)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的含義
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是指醫院內部審計部門和內部審計人員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通過運用系統、規范的方法,對大型醫療設備購置事項的合規定性、設備管理使用的經濟性、效率性進行審查、分析和評價,發現并指出大型醫療設備采購及管理使用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的行為。[2]
(二)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的目的
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的目的主要是為加強醫院內部精細化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大型醫療設備,防止投資決策失誤,提高大型醫療設備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二、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的內容
(一)投資可行性論證的內部審計
(1)醫療設備的申購是否經過使用科室相關人員集體討論形成結論。
(2)《申購表》內容的完整性及論證數據的準確性。
(3)設備的立項及審批是否手續完備。
醫院在醫療設備購置前需要對設備的用途、性能,醫院及科室發展規劃,醫療市場需求量,臨床應用前景,投資回收期,投資收益率,購置必要性等情況進行可行性研究和科學決策分析。目的是為了防范醫療設備的盲目投資風險,并為醫院設備投資決策提供詳實的數據,確保醫療設備購入使用后能夠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貨比三家”產品征詢及招投標過程的內部審計
(1)審核“貨比三家”的產品征詢程序是否采取公開征詢的形式,且每次公開征詢均要求有三家或三家以上的公司參與報價。征詢決策依據和底線為:國產與國產比、進口與進口比,同時以同級別醫院的使用情況作為參考。單一來源的除外。
(2)審核設備價格合理性
通過各種渠道了解設備價格,審核醫療設備采購價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價格虛高。
(3)審核相關“產品征詢會議”記錄及歸檔保管情況。
(三)合同訂立、履行、歸檔環節的內部審計
(1)審核合同簽訂依據
達到公開招標的根據《中標通知書》《招標文件》、中標單位的《投標文件》簽訂合同;未達到公開招標的根據院內相關審批表,設備科或相關經辦科室方可辦理醫療設備采購合同的簽訂手續。
(2)審核合同履行情況
審核設備安裝驗收入庫、投入使用、設備付款、售后維修保養、增值服務等相關情況。
(3)審核合同歸檔管理情況
審核合同是否按時歸檔管理,是否定期對合同進行統計、分類和歸檔及合同全過程管理的相關情況。
三、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的程序
(一)制定審計計劃,確定審計范圍
審計科應將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工作列入當年審計科工作計劃,并報經醫院黨委會批準。
(二)收集相關資料,實施內部審計
收集所審計設備的相關資料,如:《設備申購審批表》,投資可行性論證資料,采購過程“貨比三家”征詢會議記錄,合同簽訂前的會審意見,購銷合同,合同歸檔記錄表,設備付款憑證,設備驗收入庫、領用表,設備維保合同,耗材使用情況,醫療收費標準,人員配備、房屋及輔助設施,能源消耗,設備處置申請審批表,設備運行效率分析等相關資料。
(三)整理分析數據,評價效益情況
審計人員需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完整性及真實性審核,在計算和分析醫療設備效益時,應當采用設備使用率、設備故障率、投資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指標,來分析醫療設備投入使用后的整體運行效益情況。
四、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存在問題及根源剖析
(一)未建立完整的大型設備效益分析體系
目前,大多數醫院根據《醫院財務制度》及《醫院會計制度》要求,均不同程度地開展了科室成本核算和項目成本核算工作,醫療設備的各項運行成本也納入了成本核算范疇。但是受到醫院HIS系統的限制,不能取到每一臺大型醫療設備的成本核算數據,致使不能全面了解大型醫療設備投入使用后的單機經濟效益情況,無法為大型醫療設備的再投資論證,提供準確的數據分析。或者雖有開展大型醫療設備單機效益分析工作,但由于缺乏經濟方面的責任意識,不能全面反映各大型醫療設備的實際成本,也就很難考核和控制成本支出。
(二)存在“重投資、輕管理”的問題
醫院對醫療設備的管理存在只注重設備的投入,不注重經濟效益;只注重設備先進性,不注重設備實用性;只注重前期論證,不注重報廢處置。
(三)合同條款履行不到位,發生糾紛
因甲乙雙方各種原因,造成合同條款履行不到位,如:設備不能按時裝機、驗收;設備自帶軟件不能按時升級,不能滿足使用科室需求;外出學習培訓人員未按期安排;設備發生故障供應商不能及時到位維修;合同增值服務未完成等。
五、加強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的對策選擇
(一)健全完善相關制度,加強審計理論研究,建立完整的大型醫療設備效益分析體系
各醫院健全和完善相應的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的相關制度勢在必行,除相關基本制度外,更要對本醫院的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進行深入調研。要結合本醫院的實際情況,制定操作性強的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審計制度、流程、實施方案等內部精細化管理制度。在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工作中,針對實踐與理論研究脫節問題,應進一步加強對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內部審計的理論研究,建立完整的大型醫療設備效益分析體系。
(二)加強大型醫療設備的管理措施,提升大型醫療設備的管理水平
(1)樹立全員參與管理意識。醫院應像重視業務管理一樣重視資產管理,通過不斷制定和完善資產管理相關規章制度,加大宣傳力度,強調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樹立全員資產管理意識,從而形成人人重視固定資產管理,人人參與固定資產管理的局面。
(2)實行設備投資績效考核制。加強設備購置前的可行性論證及科學決策工作,推行“誰申請、誰論證,誰使用、誰負責”的管理制度,杜絕盲目購置設備的情況發生;對設備投入使用后,進行效益分析,動態掌握設備運行狀況,加強對設備使用過程的監管,提高設備運行效率。
(三)嚴格履行合同條款,避免發生合同糾紛
合同簽訂后,合同承辦部門、設備使用科室、財務科等相關職能部門應共同嚴格履行合同條款內容,審計科應加強合同履行情況的監管,有效維護甲乙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避免合同糾紛的發生。
(四)合同實行統一歸檔保管
應當建立合同登記歸檔管理制度,加強對合同的登記、歸檔和保管。合同歸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合同登記的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統,定期對合同進行統計、分類和歸檔,詳細登記合同的訂立、履行和變更情況,實行對合同的全過程管理。
(五)以問題促整改,以整改促發展
加強監督管理,充分利用大型醫療設備績效審計成果,改變“重問題、輕整改”的觀念,對內部審計發現的問題,要較真,盯住不放,督促整改,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確保整改落地,不走過場,不打折扣。[4]
(六)實施人力資源保障策略,彌補內部審計人員不足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審計精神立身、以創新規范立業、以自身建設立信”的要求,建設“信念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務實、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內部審計隊伍。
參考文獻:
[1]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18).
[2]吳龔.醫療衛生機構內部審計精細化管理[M].企業管理出版社,2016.
[3]財政部會計師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講座[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4]周慶西.以問題促整改 以整改促發展[J].中國內部審計,2019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