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勁松
摘要:行政事業單位在我國的社會地位比較突出,行政事業單位的主要職責是為人民提供行政方面的服務,不以盈利作為基礎,是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行業。行政單位在我國的總體數量并不多,但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總量規模卻在不斷的擴大,因此對行政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也是現階段國家重要工作之一,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在我國的特殊性,導致國有資產管理中容易出現很多問題,本文針對存在的問題和有效的解決措施做出重要闡述。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固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研究
長期以來,我國更重視的是強化經營性質的資產管理,而對國有資產的管理還相當薄弱,尤其是對于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還存在很大的空白,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水平與其自身的發展程度不匹配,這對當前事業單位的快速發展現狀來看,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總量越來越雄厚,但是在管理上卻沒有做到與時俱進的提高效率,因此導致當前的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還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事業單位必須要對此有清醒的認識,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對固有資產管理的績效考核評價也缺乏完善,這都是國有資產管理中的難點,進一步認識并完善考評機制,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有重要的意義。
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中的突出問題
(一)國有資產產權歸屬不清
隨著社會經濟形勢的不斷變革,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方式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革和創新,但是從整體的管理效果上來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的重點始終是圍繞資產管理的實施主體進行的,并沒有真正成立相關的在產委托管理委員會,隨著近年來事業單位的不斷改革,國有資產的比重也變得越來越少,導致這個問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固有資產產權歸屬劃分不清,據相關權威調查數據統計顯示,在國家產權局登記備案的固有產權有很大一部分被隱瞞了真實收益,這些收益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當受益,有包括主觀原因的隱瞞部分,也有包括客觀原因的隱瞞部分,這些都為事業單位的國有產權管理制造了很多的困難,使國有產權管理很難真正落實[1]。例如事業單位的有些辦公用房是通過沒收所得,但是這部分遺留下來的資產劃分問題一直沒有絕對的定論,這也是國有資產產權歸屬劃分不清的重要體現。
(二)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
完善健全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是由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規章制度共同構成的,但是就目前的國有資產管理現狀來看,完善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都不健全,因此現階段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也不夠健全。在國有資產的管理中,相關的法律政策應該逐步提高占比,用法律條文進行管理才會起到有效的約束作用,而在實際的工作開展中,卻是規章制度的比例在不斷的增大,而法律法規卻在逐漸的減少,因此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的建立也缺乏一致的標準,整體上看還存在很大的不健全。并且規章制度在管理的過程中有很大程度的不可操作性,每個部門之間的管理制度也都不一致,這不僅為管理的開展制造了很大的難度,還導致完善的管理制度始終難以建立。其次,對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也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情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事業單位在國有產權的管理上也將重心放在了經營性資產的管理上,一味的謀求經濟效益,但是對事業單位的產權管理制度的制定卻顯現了較大的不足之處。
(三)績效評價體系缺失
就當前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現狀來看,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的構建上,績效評價體系是空白,缺乏有效的績效評價體系,很難實現國有資產管理的科學性。隨著時代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角色在不斷發生著變化,以往事業單位被賦予更多的是社會職能角色,但是就目前的社會發展現狀來看,事業單位的角色更多的是為社會服務的角色,為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而存在的,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角色被逐漸削弱,社會服務性功能被不斷強化,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在國有資產的管理上也要逐步轉變觀念,不能再用以往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進行國有資產管理。但是由于績效評價體系的缺失,很難使事業單位從根本上將國有資產管理重視起來,在工作積極性上也略顯不足,這都是行政事業單位固有資產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措施
(一)明確中央和地方的產權關系
在國有資產產權管理中,行政事業單位應該積極的借鑒西方發達國家,西方發達國家在國有產權的占有比例上相對較小,國有資產的管理方式主要是由中央政府負責管理,這種管理方式在西方被稱為公營資產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的優勢十分顯著,能夠明確的將中央和地方的產權進行劃分,在產權管理中也就不易出現混淆的現象[2]。因此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應該積極的引進這種管理辦法,以國外發達國家為例,各級政府都應該擁有獨立的產權管理權力,每一個級別的管理都不應該受到上一級的約束,在具體的國有資產管理中,應該將中央政府的管理方式作為一個核心,在一個宏觀的層面上使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得到最大程度的優化。而作為地方政府,就要將國有資產管理更多的放置在一個微觀的層面上,更多的與民生建設、公益項目投資的方向上進行管理。
(二)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
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是行政事業單位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效率的根本措施,只有健全了相關的制度規范才會使國有產權的管理更有科學性。很多西方發達國家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上的制定采取的是非營利非組織的國有資產管理的方式,由國家的議會負責實施相關管理制度,并利用相關的法律政策加大監督力度,在法律政策的具體實施中,交由政府行使這方面的權利,通過這樣的方式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會得到進一步的健全,在實施的效力上也會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其次,在不同性質的國有資產管理中也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要做好管理方式的明確分工,對于很多國外的發達國家來說,它們的經濟發展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但是將這種方式應用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中,就要根據不同的資產管理類型來確定管理的措施。因為我國的事業單位是不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也要為實行公平待遇和促進社會公共服務和諧作為核心[3]。
(三)引入績效評價體系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想要確保有效性一定離不開績效考核評價機制,行政事業單位要將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引入進來,各級政府應該盡快制定一套資產配置中的規范存量、質量以及效率的績效評價體系,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在國有資產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績效管理考評體系的構建中,事業單位要考慮到全面性,針對目前國有資產管理的現狀,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的內容應該包括資產清查、統計報告、報廢審核審批等等,要逐步將這些內容進行整理,從而使績效評價體系逐步做到完善。對于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各個部門,也都應該建立起完善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并且考核評價的內容也要根據資產管理的方式不斷的變化,建立起對事業單位有效的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從而最大程度的防止資源浪費,促進其長遠發展。
三、結語
總之,在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中,還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國有資產產權歸屬不清、固有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考評體系缺乏。因此,為了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效率,事業單位應該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的產權關系、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引入績效評價體系,從而使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越來有科學、越來越規范,通過完善的管理評價體系構建使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政府職能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向轉變,為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推動社會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宏梅.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研究[J].財會學習,2019 (29):195.
[2]趙光,李建平,林玲,沈洪理,陳揚,許云峰,丁莉,肖曉風.江蘇省省級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測試調研[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 (13):1-4.
[3]賴昌明.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問題及對策探討[J].現代商業,2019 (1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