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摘要:2019年7月,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強調:我國要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提高節能減排效率,培育新的增長點,這也是通過環保產業大力打造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措施。2019年9月20日,吉林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吉林省加快推進環保產業振興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吉林省作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再振興東北經濟的主要省份,此次,吉林省開啟了以發展環保產業作為突破口著力打造新經濟增長點的新征程。
關鍵詞:吉林省;環保產業;經濟發展
一、吉林省環保產業發展現狀
此次,吉林省將著力推進環保產業發展既是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減排工作的順利進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經濟結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速吉林省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性決策。吉林省近年來陸續出臺了《吉林省自然保護區條例》《吉林省環境保護條例》《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升環境質量工作的指導意見》《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吉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和政策文件來推動環保產業發展,截至2018年,全省共有700余家環保產業公司,主要經營范圍包括環保產品研發、環保項目開發與應用、環保設備制作及經銷、環保工程項目承包、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環境污染處理藥劑材料制造等,年產值約145億元,占全省GDP比重約為0.96%。雖然這一比例也呈現上漲態勢,但吉林省的環保產業發展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落后于很多發展較好的省份,吉林省環保產業助推經濟發展可發揮的空間還有待提高。
二、吉林省環保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018年北京碧水源董事長文建平在吉林省多市和地區參與項目投資建設,投資規模達100億元,助力吉林省環保產業轉型升級,共同推進吉林省經濟全面發展,近幾年吉林省環保產業規模確實有所擴大,但增速確實較慢,2004年,環保企業已有500家,產值36.5億元,環保產業產值為GDP的1.5%,時隔14年后的2018年,環保企業總體增加200余家,環保產業產值占GDP的比重反而降低了。一定程度上說明吉林省的環保產業體量不夠大,同時也存在明顯的結構不合理缺陷,據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共有7家環保企業營業收入過百億,有6家環保企業營業收入在50-100億間,這13家企業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廣東省、湖北省、福建省、內蒙古自治區、云南省,營收排名前50的企業也找不到一家來自吉林省,[1]吉林省環保企業營業收入不高、產值也較低,多數企業規模較小,無法形成集聚化優勢,也缺少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龍頭。吉林省環保行業發展還展現出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吉林省9個地區中,有相當大比重的產值來自于長春市和吉林市,這兩個地區的環保企業數量也較多,延邊州、松原市緊隨其后,四平、遼源、通化、白城、白山產值相對較低。
三、吉林省環保產業助推經濟發展的探索
環保產業被定義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我國更是明確表示要發展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吉林省早在30年前就已經比較注重環保產業的發展,近些年,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隨著問題逐漸凸顯,環保產業的發展領域逐漸擴大、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環保產業發展增速也很快,所以,吉林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努力推進吉林省環保產業發展,尋找經濟增長突破口。
(一)培育新一代環保龍頭企業并推進產業集聚性發展
吉林省環保產業整體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全省700多家環保企業,但在全省范圍內具有一定號召力和示范性作用的環保企業屈指可數,且從貢獻度角度講,也較其他省份相距甚遠,著力推進培育龍頭企業,是吉林省發展環保產業的重點。現有環保企業規模較小、主營業務領域不平衡,無法發揮集聚性優勢,可適當對現有企業資源進行整合,充分發揮優勢互補作用,建設環境服務業產業園區,形成一體化的環境治理機制,從小企業逐漸轉變成具有競爭優勢的省重點龍頭企業,帶動經濟穩步增長。就像在2018年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中,營業收入排名第三,達到160.55億元的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一樣,成為“全方位、一體化”的環境綜合治理服務商。
(二)推進環保產業人才培育和發展機制
吉林省省長景俊海曾表示:“想要發展,就要留得住人才”,近幾年,圍繞吉林省的戰略布局,開始加大對新興產業創新創業人才以及實施科研成果轉化創新創業人才扶持計劃,在吉林省政府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環保產業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不斷引進環保行業國內外高端人才,帶動環保產業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給予科研經費、租房補貼、安家補貼等對應獎勵。吉林省清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便是長春市首批“長白慧谷”英才計劃引進的海外高端領軍人才,公司在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上具有很強的優勢,也把國際先進的環保理念和技術設備引進到中國。由于吉林省環保產業發展相對落后,所以,除了引進高端人才、領軍人才外,還要聯合職業院校在省內開展環保人才教育和培訓,鼓勵省內環保企業走出去,開展交流學習,提升環保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能。
(三)提升環保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企業想要發展,必須有競爭力,競爭力便來源于企業的創新能力,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大師托馬斯·彼得斯曾說過:“要么創新,要么死亡”。環保行業既然是新興產業,未來發展潛力無限,隨著生態環境極度迫切需要被治理,環保行業的發展領域將不斷擴大,企業經營范圍也越來越廣,對環保企業的創新能力要求也不斷增高。首先,環保企業的創新要從環保產品、環保技術研發等方面開展,積極啟動環保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相關研發部門,并對其給予資金支持,也可以與優秀的科研機構、高校等合作開展技術研究、創建技術聯盟。其次,提升環保科技創新能力,加速企業科技成果更快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對于提升全省經濟增長的效率和動力都有重要意義,吉林省政府也對能夠將相關項目成果轉化落地的創新創業人才給予相應資金獎勵。最后,加強環保技術裝備制造創新和新材料研發能力,且給予相應獎勵和政策支持。
(四)增強政策支持力度
吉林省內的700多家環保企業多數特征較明顯,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低、標準化程度低、領域發展不均衡、核心競爭力弱、服務體系不健全、對環保行業的貢獻度低等,即便如此,環保產業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支柱性產業,吉林省政府為了鼓勵環保企業的發展,加強了政策支持力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針對小型微利企業減征企業所得稅,給小規模環保企業更多利潤空間。鼓勵社會資本和投資基金等參與環保產業,助力經濟發展,積極引導建立環保產業子基金,目前已有很多企業設立子公司致力于環保產業發展,此外,嘗試通過設立環保設備融資租賃公司和環保產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的方式為環保企業提供融資方面支持。
四、吉林省環保產業振興經濟的建議與對策
環保產業的發展正處于需求比較旺盛的朝陽期,在準確定位環保產業的發展目標并采取相應措施推進產業發展,取得的成果也會比較客觀。以下是我對吉林省環保產業助推經濟發展提出的幾點建議:
(一)積極探索上市之路
我國科創板已在今年6月份正式開板,科創板導向鮮明,關注企業的核心技術能力,而在科創板上市的這些企業普遍是擁有核心技術、行業領先或者具有良好發展前景和一定市場認可度的企業,其中有相當部分企業屬于新材料領域,吉林省環保企業在形成集聚性優勢,也會催生一批省內重點龍頭企業,可以嘗試科申請創板上市,資本市場本就是資金融通的市場,上市后可使更多資本流入企業,增強企業資金實力,加速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進而提升經濟發展效率和動力。
(二)鼓勵吉林省內龍頭企業和上市企業參與環保產業發展
環保產業的發展與所有人息息相關,我們也應該為環保事業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有能力、有實力的企業可以通過設立子公司形式專注于環保產業發展,既能擴大企業的盈利空間,還能帶動全省經濟增長。
(三)建立健全環保產業發展相關法律法規
雖然9月份在印發的《意見》中對環保產業發展做出了政策支持的解讀,但對配套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建設并沒有提出相應的完善措施,如何完成小規模環保企業的資源整合、環保設備的融資租賃與其他機器設備的融資租賃是否有不同這些問題都需要有立法引領,新時期、新政策、新的發展要求必須具備完備的、配套的法律體系。
參考文獻:
[1]2018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7家營收突破百億(附名單)[EB/OL].http://www.sohu.com/a/253026347_10022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