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
在新課標改革的推動下,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有了巨大的轉變。教師不再是站在講臺上扮演簡單的授課角色,而是要指導學生共同地參與到課堂探究中,做到以學生為主,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科學地對化學概念進行理解。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一、“顧名思義”,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化學概念具有特定性、特殊性,每一個化學概念都因為其形成背景、應用條件、限制范圍、變化歷程等因素的限制而形成了其獨特的概念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將晦澀難懂的概念形成通俗易懂、直觀有趣的方式和方法展現在學生面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很多概念從名稱上就可以進行直觀的解讀,讓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同素異形體、同分異構體、同位素、氣體摩爾體積、元素周期律、鋁熱反應等等,這些概念學生在解讀過程中就可以進行詞面上的理解,并且做到對概念的深層認知。而有些不能從名稱上解讀的概念,則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以引導,例如,對于原電池概念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從詞面上剖析原電池“原”的意義為原始、初始之意,整個詞面意思即為最初始的電池裝置。這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情境,原電池與現如今我們常見的電池有什么不同或者聯系呢?學生在討論或者探索時,教師可以將概念的原理進行幫助講解:(1)它們之間的化學原理相同,都是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一種裝置;(2)它們的組成結構相同,都存在正、負電極,而且電流的流向都是從正極到負極。學生在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將化學概念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提升了濃厚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原電池的概念。還例如,在高中化學鹽類的水解課程中,教師在進行講解時,對于課程涉及的兩個元素:鹽和水進行關系上的聯系得出,鹽類因水而進行分解的過程,就是鹽水解。這樣的直觀理解,也被稱為“顧名思義法”。通過這種解讀名稱或者直觀感受概念名稱的方法讓學生來理解和學習化學概念,能夠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充分自主地探究和鉆研化學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和幫助僅僅是錦上添花,而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在這種學習方法的促進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升,學習熱情不斷高漲,成功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探索的樂趣下學習和理解了化學概念,解決了中學化學結構上的橋梁問題,解決了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難點。
二、“科學把握”,培養學生科學探究
高中化學概念的教學中,要求教師要抓住概念的重點和要點。因為每個化學概念的定義都是嚴密、科學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立足教材,科學嚴謹地將概念要點傳授給學生,不僅幫助學生能夠在概念的理解上做到十分準確,同時能夠強化學生對于化學概念的科學探究。
比如,在“可逆反應”的概念理解時,教師要抓住“在同一條件下”這一概念重點和要點,在兩個互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能否進行可逆反應,取決于一個重要的發生條件“度量尺”。通過對要點的牢牢把握,才能做到學生在學習概念時的準確和嚴謹。再比如,學習“化學鍵”的概念時,化學鍵的定義為相鄰原子間的相互作用。教師設置問題情境:怎么去理解原子間的相互作用呢?讓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后得出:(1)原子間的相互作用,和范德瓦耳斯力分子間的相互作用不同;(2)這種相互作用,包含原子核與核外電子之間的引力,也包含原子核與原子核、核外電子與核外電子的斥力。在理解了這些概念要點后,學生能夠更加深入科學地去探知化學概念的深層知識。學生在學習此類概念時,一定要樹立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對化學概念進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要做到對概念要點,重點的準確把握,做到對概念定義的嚴密性認知,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培養高中化學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教學目標的快速達成。
三、“全面解讀”幫助學生感悟真意
化學概念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概念進行全面的把握。有些化學概念看似簡單,實則有著更深層的用途或者知識含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理解了皮毛意思,并沒有更全面地去進行認知。這就要求教師要把握概念的完整性,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和探究概念,做到對概念完整性的把握。
例如,在氧化還原概念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初中階段僅僅從物質的反應中得知氧的得失,然而在高中階段,對于氧化還原反應有著更為全面的解讀,化合價的升降、電子轉移觀點等能夠更全面地了解氧化還原反應在反應前后的變化,從本質上解讀了這一概念對于氧的得失的理解。還比如,在學習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時,運用“顧名思義法”,學生可以簡單地理解摩爾體積的概念:體積的物質限定為氣體,并非其他固體或者液體組織;同時,氣體的體積定量為1摩爾,定義為要求“一定的溫度和壓強”條件。那么,為何如此定義呢?學生需要進行全面的解讀和探索,固體和液體為何不用摩爾定義,是因為他們物質的分子間距非常的微小,然而摩爾體積主要是決定粒子的大小,它們的粒子體積卻不盡相同,所以無法用摩爾定義。氣體卻與之不同,因為氣體的分子本身體積小于分子間距,分子的數目確定,而氣體則可以用摩爾來定量。同時,氣體體積大小決定于分子間距,溫度、壓強等條件與分子體積關系密切,所以限定的條件即為溫度和壓強。
經過全面地把握概念,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對化學概念進行探究和理解,從不斷地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去探究化學概念的科學性,從而提升自身的科學探究能力,提升對化學概念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作為參與者,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多種方法的教學實踐,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通過對化學概念嚴謹的探究態度,強化了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能夠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