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振宇
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高中英語教師通常把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學視為雞肋。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作為一個單元話題起始的熱身練習,其目的是激發學生對一個單元話題的學習興趣,統領著一個單元中心任務的接觸,也是導入話題的關鍵環節,但是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有不少的英語教師把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匆匆帶過,有的教師甚至把這一部分直接省略。一個最能激發學生興趣,體現教師教學藝術的環節就這樣成為雞肋,不免讓人覺得可惜。
一、Welcome to the unit 成為雞肋的原因
Welcome to the unit作為單元話題的導入教學,是整個單元教學的起始,也是情境教學的引入,起著非常重要的鋪墊功能。這個教學環節實施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決定著學生對本課時內容的興趣,甚至還會把興趣延伸到本單元的其他課時學習中。導入內容多寡不論,卻引領一個單元的全部內容,展示一個單元教學的終極目標,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現實教學中Welcome to the unit 成為雞肋的原因不外乎為以下三點:
1.內容少而枯燥,形式呆板。對于高中生來說,四幅或六幅圖畫(comic strip),簡單一句話的介紹,再加上第二部分三個問題的設計,不僅顯得千篇一律,甚至讓人感覺有些幼稚。
2.所設問題太過淺顯,甚至有和上面的圖畫脫節之嫌,話題的延展性不夠。以Module 1 unit one 中的comic strips為例,四幅圖畫說明的四個諺語分別為非常有特點的四個諺語:Friends are thieves of time(朋友是時間的竊賊); The best mirror is an old friend(以友為鏡可知得失); If you can buy a persons friendship, its not worth having(買來的友情不是真感情); True friends have hearts that beat as one(真正的朋友是心靈相通的)。可以說這四個諺語既原汁原味又具有很好的延展性。然而緊跟著的三個問題為1.Do you have a best friend? Why do you think that he or she is your best friend? (你有一個最好的朋友嗎?為何你認為他/她是你最好的朋友?) 2. How do you get on with your friend(s)? How do you help each other when you have problems?(你和你的朋友是如何相處的?你遇到問題時你們是如何互相幫助的?)3.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in a friend?(你認為一個朋友最重要的品質是什么?) 這三個簡單問題的提出,不僅把四個有關友誼精彩描述的意境破壞無疑,而且毫無承接性,給人虎頭蛇尾、狗尾續貂之感。
3.形式單一而引起的教法單一。由于課本在Welcome to the unit中的設計形式單一,很多教師又不重視導入環節,匆匆而過的結果自然是展示課文所給的comic strip,然后問三個問題結束。這樣的處理方式自然使得教法簡單而枯燥,引不起學生的興趣。
二、如何讓“雞肋”成為點睛之筆
1.從課本設計的角度來看。⑴對所設問題進行改進,不要平淡和枯燥,讓問題與所提供圖片承接更緊密,話題更具延展性。如果還是延續圖片加問題模式的話,那么所設問題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目前三個問題主要存在的弊端是平淡和枯燥,與圖片話題承接不夠緊密,話題的延展性不夠,限制了教師和學生的發揮。多媒體設備的引入,網絡信息的爆炸讓習慣了信息傳遞現代化的師生更具張力和活力。在問題設計上的深度和廣度,甚至是問題的“溫度”都是教材編纂者需要考慮的問題。⑵豐富Welcome to the unit的內容,導入類型應該多樣化,不能千篇一律。在現實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導入環節的設計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們早就把導入環節設計的目標設定為上課過程中的第一個高潮部分。各種原版視頻、圖片、新聞、歌曲等等的運用不一而足。而brainstorming, debate, discussion等形式也屢見不鮮。所以課本上Welcome to the unit的內容、類型的豐富是刻不容緩的。目前單元導入呆板而枯燥的內容不僅沒有幫助教師創造力的發揮,反而起到了限制的作用。所以,開放性內容的引入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和學生們更樂意看到更多原汁原味的內容。以module5 中三個單元的話題為例unit 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 unit 2 the environment; unit3 science and nature 這三個話題可以拓展的深度與廣度是毋庸置疑的。例如相關話題的一首原版英文經典歌曲歌詞原文的出現,肯定既會讓學生會感興趣,也會激發教師環節設計的創造欲。目前4~6張圖片和三個問題的文本設計是不合時宜的。
2.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家赫而巴認為:教育應當貫穿于學生的興趣當中,興趣是每個人成才的起點,是每個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事物底蘊的內在動力,課堂是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提高效率的重要場所。Welcome to the unit作為單元導入部分,時間應該控制在3~5分鐘為宜。在有限的短短3~5分鐘里如何有效地設計環節和內容,就必須從學生的認知特點、水平和能力出發,找準知識和學情的結合點。導入環節可設計性和操作性都很強。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 2001 )指出: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任務型教學的設計就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課文話題,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和形式,層層推進,讓學生通過single work, pair work, group work, class work的方式,以回答問題、討論、辯論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只有以學生為主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分參與了教學活動,才會達到我們想要的教學效果。
Welcome to the unit作為單元導入環節,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讓現實教學中的“雞肋”化為教學中的點睛之筆需要從教材的層面到教師的層面在觀念上有所改變,需要精心的教學設計和創意滿滿的靈感,才能在課堂教學上獲得更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