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沁源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發展素質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2017年8月頒發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也對學校德育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社團的開設尤其是針對兒童德育、品格等方面社團的踐行是實現《指南》的落細落小落實之舉!
當下學校社團興趣化、精英化的意味過濃,面雖廣卻缺少能夠促進學生發展的社團體系。創設有意義、有特色的“觸角式”社團體系,能夠突破現有社團建設的瓶頸,促進兒童自我覺醒,實現兒童品格的提升。
自我覺醒是主體對自身潛能的認識,也是促使主體自身自主、自覺發展的內在因素。人的發展需要外在的作用,也需要內在自我覺醒的力量。
“觸角式”社團是借用生物學中節肢動物重要的感受器官——觸角具有非常靈敏的感觸物體、感受環境、嗅覺氣味等功能的本義,引申為讓兒童的多元觸角走進校園、自然、社區等生活場域,讓兒童采用觸覺和嗅覺的方式感受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發他們對社團活動的興趣,并在豐富的活動情境中產生相應的觸覺體驗,自覺深入每個學生參與社團活動、提升品格素養的目標,最終達成自我覺醒與成長自我的社團活動。
“觸角式”社團體系除了一般社團活動的多樣性、階段性和實踐性等特點之外,還具有這樣五點表征。從兒童的視角,主要體現在:一是自發性,是指“觸角式”社團體系可以讓兒童成為活動項目的遴選者和社團內容的決策者,能夠讓兒童自我發現和自主選擇;二是感觸性,這是“觸角式”社團體系有別于其他社團體系的另一亮點,意思是兒童在社團活動或情境中對自我的認知有所感有所悟有所覺醒。從社團的角度看,“觸角式”社團體系也有三點展現:一是統整性。統整性是針對社團體系而言的,指本社團體系是按照不同內容版塊整合而成的社團體系;二是節律性。兒童的發展有其相對穩定的發展規律,“觸角式”社團體系是基于學生發展的規律以對社團進行必要的建設和推進的社團體系;三是生長性。生長性主要體現在兒童興趣愛好的豐富和發展上,也體現在不同階段的兒童心理需要的發展上。
理想、設想是湍急的河流,行動是架在河川上的橋!“觸角式”社團體系要落地生根,需要有多維度的實踐路徑的支撐!具體說,有如下四方面路徑。
一、喚醒學生自覺,實現兒童品格的提升
“觸角式”社團需要兒童自覺伸出觸角,展現自我,顯現自我的覺醒和勃發覺醒的能量,具體表現在:
(1)自我選擇。組建社團時,發放項目征詢意見表,通過“項目共生”方式保持社團內容的豐富,將社團總體劃分為六個版塊,隨后開放網絡報名,讓學生“個體選定”社團項目;
(2)自我嘗試。兒童在社團活動中積極嘗試,通常呈現兩種情態。一是“順化”提高。如:五年級“書法”社團,原定內容:分不同結構練習合體字。由于選字筆畫繁雜,難字較多,學生常常情緒低落。后來進行調整,除了加強習字品性教育外,調整了活動內容,學生“坐得住寫得好”。二是“否定”確認。如:還是五年級書法社團,某同學感覺情趣不濃,支持其重新選擇社團。到了“紙雕”社團情趣盎然,發展動力十足。經過多次選擇、嘗試能夠實現自我認同;
(3)自我生長。兒童的發展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觸角式”社團體系力圖給兒童寬闊的發展場域,激發孩子不竭的求知需求,使其充滿成長的活力。如“科技創新”版塊,低年級兒童從聽科學家故事、講科學金點子等——固化興趣;中年級開始創作科學幻想畫、環保小制作、航模機器人等——發掘潛能;發展到高年級學生醉心于探究性小課題研究和小發明創造——提升品格。
二、強化課程建設,促進兒童品格的提升
學校社團的建設需講求課程形態,要通過精品社團課程化來支撐兒童品格的培養和提升。“觸角式”社團課程的建設,主要包括:
(1)背景分析。即從學校辦學條件、師資素質、學生興趣愛好、社會對人才培養需求等多個維度,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調查研究確定課程建設的方向和種類;
(2)目標厘定。即根據國家教育方針和學生興趣、人才需求等,對照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核心要素,確定課程目標;
(3)內容設置。主要采用學校預設和學生選擇相結合的方式設置課程門類和課程內容;
(4)活動實施。充分利用已有科室和場地等資源,適時吸納“外援”,通過“進課表、進課堂”,定期開展“觸角式”社團活動;
(5)評價方式。課程評價既是社團建設課程化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社團建設的發力點。我們將圍繞三個維度建構系列評價體系,一是按學生喜歡程度、課程實施的規范性、成果的豐富性等方面進行社團的評比;二是結合學生滿意度和家長滿意度對教師進行評價;三是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通過各類評選促進向陽、向善、向上特質的形成。
三、凸顯教師價值,支撐兒童品格的提升
教師是社團的組織者,也是兒童品格提升的實踐者,是社團價值體現的引領者。因而,聘請一支素質高、能力強,富有責任心的輔導教師隊伍也能支撐學生品格的提升。
(1)精心遴選教師。學校現有教職員工四百人多人,根據個人的特長和愛好分配輔導任務,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聘請專業教師。學校將爭取相關職能部門的幫助,積極聯系部分社會專業團體,聘請他們的專業演員、教練擔任學校社團的輔導教師。例如:學校邀請省揚劇團的專業演員擔任“新芽揚劇苑”社團輔導老師,老師們專業的展示與講解,讓揚劇與孩子們零距離親近,帶給孩子們溫馨、濃郁、芳香的鄉土文化的精神陶冶。
四、倡導家校協同,助力兒童品格的提升
家長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他們也是兒童品格提升的促進者,而且家長中不乏臥虎藏龍的能人異士。為此,學校將從家長中挑選出部分支持學校工作的熱心人士,邀請他們走進校園擔任社團輔導工作,并頒發聘書。這樣不僅促進了家校之間溝通,而且形成提升學生素養的合力。
總之,人的內在能量,需要外在的點燃,更需要內里的自我覺醒!“觸角式”社團體系的構建與實施,一方面滿足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實現了兒童的自我認同,另一方面也讓教師和家長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支撐了兒童品格的提升,為兒童在學習和生活中自身價值的實現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