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屏
【摘? 要】?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教師如何對待學生,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問題。正確對待學生應從愛心出發,把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要善待每一位學生。
【關鍵詞】? ?善待;理解;寬容;關愛
美國著名教育家保羅韋地博士將“友善的態度”即熱愛學生、善待學生放在第一位,細細品味,確有道理。由于學生的先天遺傳、家庭教育、生活環境、個人經歷不盡相同,所以表現出較大的個性差異,但每個學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雙眸,每個學生都是家庭和社會的希望,每個學生的現在都將影響著國家的將來,其意義不可輕視。這就需要我們去善待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善待每一位智力殘疾學習困難的學生,善待每一位易犯錯誤的學生。作為教師,整天面對著這些天真爛漫的學生,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什么味兒沒嘗過?隨著現代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師對學生的善待與寬容成了一種時尚的美德,從某個方面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育理念。愛學生就是要善待學生,對學生尊重、寬容、信任、關心、理解……用真心去接納每一個學生,用愛心去呵護每一個學生。
一、善待弱智學生
“老師,我要請假。”學生錢某走到我的辦公桌旁,說完這話回頭就走,這是常發生在我們辦公室的一幕。我并不是錢某的班主任,按說請假該向班主任請的,可錢某只認準我,只因我平時總“護”著他。錢某的弱智是寫在臉上的:大大的臉上總是弄得臟兮兮的,眼睛暗淡無光,嘴角總是掛著傻傻的微笑。他的課桌上總是堆得亂七八糟的,上課時雙手總是擺弄著碎紙屑、橡皮之類的東西,偶爾也會抬頭望望老師和大家,目光總是空空的,什么也沒有……正因如此,同學們常欺負他,這孩子可憐啊,我總是盡我的所能護著他。弱智者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意見,他們的命運掌握在別人的手中,是弱者中的弱者,少數人之中的少數人。他們的吶喊聲被其他聲音淹沒,但每一個生命都是寶貴的,每一個人都需要被善待,因為有些弱智者連用哭來表達他們的痛、害怕、傷心都不會,因而被忽略了。這不都是弱智者本身的錯,因為他們同樣是痛苦的承擔者,他們無法再次選擇,弱智不是他們自己造成的,如果能給他們二次重生的機會,相信他們同樣不愿意做智障者,他們同樣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因此不能輕視他們,歧視他們,因為他們是人!弱智學生由于大腦有缺陷或受損傷,智力明顯低下,社會適應能力和動手能力差,自卑心理重,一般多成為其他同學的“笑料”,受別的同學欺負。作為老師,我們更應重視這一問題,對弱智學生傾注更多的關愛,保護他們不遭受非人待遇,使他們得到最基本的權益保護。同情心是愛的基礎,教師面對這些弱智學生,如果沒有同情心也就無法接納,無法去關愛,也就無法教育學生。而同情心的培養,需要了解學生,走入他們的心靈,全面、細致地了解他們的辛酸,教師才能知之深,愛之切。每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對于大多數孩子來說,這個世界是充滿喜悅、幸福、快樂的世界,而對這些弱智孩子來說確實充滿著致殘悲傷,求醫無望的辛酸歷史的世界。有些弱智孩子在生下來以后,親友就勸其父母丟棄,是親情才使其長大,我的學生錢某就是這樣。面對這些孩子,當你走入這些孩子的世界,設身處地為他們想一想,心靈就會受到震撼,得到凈化,就會喚起濃濃的同情心。我們為人師者所要給予他們的,不只是簡單的同情,而更多的應是平等的尊重,我們的心靈應該更廣大些。善待這些弱智學生,給予他們熱情的關懷,為他們小小的心靈散播進一縷陽光,在不經意間你就會發現,你會收獲一個愛的春天。
二、善待“差生”
從事中學音樂教育二十多年以來,每一年,每個班級都會有那么幾個調皮搗蛋的另類學生,他們時不時地會在我的音樂課堂上“表現一番”,讓我著實感到頭痛與棘手。記得前年吧,每周二的音樂課上,靠近后門的位子上總有那么一個個子小小卻長得很帥的男生李某坐著,而且好像同學們都不怎么搭理他。插嘴成了他的家常便飯,上課吃零食他毫無顧忌,耳朵里永遠塞著耳機……我沒有冒然去找他,而找了課代表,先了解一下情況。李某街舞跳得特棒,這個信息被我知道后,頓時眼前一亮,這不就是李某的“閃光點”嗎?我找到李某,問他愿不愿意參加學校的舞蹈社團?李某說“隨便吧”。于是每周舞蹈社團的活動中就有了李某的身影。這孩子的街舞跳得真是很棒,我常借機表揚他,讓他給同學們做示范,還讓他領舞,同學們也常常以羨慕和佩服的目光望著他。課后我常找李某聊天,東拉拉,西扯扯。其實他也是一個不錯的孩子,只是被家長慣壞了。漸漸地,我發現李某臉上的笑容比以前多了。我問他愿不愿意做舞蹈社團的團長?李某一個勁地回答說:“我不行的,不行的。”我們舞蹈社團的孩子們也真是懂事,一致強烈推薦李某做他們的團長,李某終于默認了。漸漸地,我的音樂課上再也看不見那個愛插嘴、吃零食、戴耳機的李某了。家長和老師只有放下架子,信任學生,真誠地傾聽學生的心聲,才能真正實現心與心的溝通。
善待學生,是一種境界,一種藝術,更是一種智慧,無需驚天動地的行動,無需嘮叨不休的批評與指責,無需令人畏懼的訓責和身影不離的監督。做一個好老師要有足夠的愛心、耐心和寬容心,允許孩子成長中的反復。“要善待孩子,永遠也不要對任何一個孩子失去信心”,讓我們以這句話提醒我們認真地反思我們的教育,不斷地學習他人的教學經驗。雖然我們不能教好每一位學生,但我們永遠都不能懷疑這句話,它時時激勵我們精益求精,讓奇跡在我們的手中出現。實踐證明:只要教育、教學得法,沒有一個學生是不可救藥的。只有真正地善待每一個學生,那些個性特別的,成績不良的以及個別犯了錯誤的學生,才會在我們的人文關懷下,得到幫助和成長。
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享受同一輪太陽的溫暖,共同擁有一個喜怒哀樂的人生,都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都需要鮮花的陪伴和掌聲的支持。對于那些身體殘疾的學生或是個性特別易犯錯誤的學生,我們教師更應給予他們名副其實的關愛和幫助,讓他們同樣幸福地成長、快樂地生活,真正共同擁有那片蔚藍的天空。
【參考文獻】
[1]尹玉龍.寬容,讓生命的火花隨處閃耀[J].實踐新課程,2008(03).
[2]喬俊嶺.教育的真意[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6(01).
[3]潘燕.于細微處見師愛[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