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少年時期是一個較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的時期,而且在這個時期對于自身價值觀的形成相當重要,其價值觀會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言行以及思想。所以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如何去正確地引導青少年形成健康良好的價值取向便成了一個較為重要的社會問題。本文以此為論點來討論當前青少年價值取向的特點及其影響價值取向的因素及策略。
關鍵詞:青少年;價值取向;影響策略
我國當前處于一個社會與經濟雙重轉型并向著國際接軌的時期,而在當前社會的影響之下,青少年取向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來自其他國家以及文化的影響。而在這種情況下,部分的青少年的行為思想取向就容易低于理性的認知,所以我們當前的社會群體以及家庭與學校應當給予高度重視,正確地去引導當代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價值取向。
一、?當前社會背景下青少年價值取向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無論是任何事情其必然擁有自己的起因,同時對于青少年價值取向也是亦然,其有社會變化太快或者是多元化的文化特點的影響,也有來自家庭等生活環境的影響,所以我們在對其價值取向進行引導之前需要了解其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一)?過于以自我為中心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我國的青少年價值取向呈現出了多元化以及復雜化的發展趨勢。在當前,具有嚴重的自我傾向以及自我意識是很多青少年所具有的問題之一,由于某些方面影響,我國當前的大部分青少年都是獨生子女,由于他們習慣了這種獨立以及獨自的生活方式,從而導致其在遇到問題以及思考問題的時候往往都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并且其對于問題的考慮經常會導致他們過多地注重自身利益,從而忽略以及無視他人的利益。
(二)?普遍存在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種社會心理現象,其主要指客觀環境與自身認知或者是價值取向不符時出現的一種反抗心態,它往往與社會風氣變化有關。
對于青少年來說,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心智或者說社會閱歷不足,他們在面對個人理想與社會現實時,存在一定的差距或者是呈現出相反狀態時,因而表現出的不良狀態。其主要體現在青少年時期的成長階段追求自我獨立,并以此心理表現出的對長輩以及師長的反抗心態。例如你讓他做什么,他偏不做,或者是反著做。
(三)??對于思想交流的需求
在現階段,由于社會發展迅速,同時經濟發展帶來的壓力也是較大的,所以大部分青少年的父母在外工作或者在公司上班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長得多,從而平時與孩子的交流與溝通都會較少,而在青少年時期,如果缺少良好的溝通,容易導致孩子的心理成長偏激,并且習慣性的以自我為中心。
由于少年到青少年時期,對于社會事物都處于未知的狀態,所以對于社會新鮮事物會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并且對于各種問題會有著自己的理解,同時在這種時候,也較為迫切地需要進行思想的溝通,而缺乏這種溝通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從而對青少年的心理成長容易形成錯誤的價值取向。
二、?從環境角度來對青少年價值取向進行引導
(一)?以校園環境對青少年的價值取向進行引導
對于青少年來說每天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在校園當中度過的,所以校園的教育環境對于他們來說有著一定的影響力。而學校在面對當前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問題的時候,應當發揮出育人育德的良好教育本質。
其一,從課堂理論教學入手。以政治課、思想品德等素質教育課程來對青少年的價值觀提供理論基礎。
其二,建立良好的校風。從社會心理學角度講,人類具有一定的從眾心理,所以群體對于個人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學校在校風建設上應當以身作則,從日常的行為、語言等基礎素質來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并且可以經常地開展具有一定趣味性的素質教育活動,來豐富校園文化建設,潛移默化地引導青少年的價值取向發展。
(二)?以家庭環境來對青少年價值取向進行引導
家庭是每一個人在接受正式教育前的第一個教育環境,同時也是較為重要的教育環境。對于青少年而言,父母的言行舉止與教導,能夠很好地影響青少年的成長,所以父母在對青少年進行價值取向教育的時候,應當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利用孩子會向最親近的人學習的天性,來對其進行以身作則的教育。同時在青少年時期,家庭應當充分地與學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進而使學校與家庭能夠了解青少年在雙方環境的動向以及情況,從而能夠具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其次,家長在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時候,應當采用科學的方法。適當地進行一些肢體威脅,能夠對其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動輒打罵的教育方式,容易使青少年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性格較為激烈的會有危害家庭、社會的不良舉動。
所以,作為家長應當經常與孩子進行一定的心靈溝通,通過這種方式,來了解其心理,并采用積極的方法來對其進行引導,用以身作則的方式來傳達仁、義、禮、智、信的重要性,從而促進青少年良好的人格發展,為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建立良好的基礎并營造積極向上的環境。
(三)?以社會文化環境來對青少年價值取向進行引導
社會文化的價值取向對青少年發揮著全面而深刻的影響。厘清這些影響的積極價值與消極作用,針對社會文化消極價值取向的形成根源,正確運用政治、文化和法律等制度措施,強化對社會文化的制度規范和法制管理,提升社會文化的先進價值品位,優化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培養青少年的健康主體人格,塑造優良社會公民群體,是實現人與社會關系的和諧、構建和諧社會的正確選擇和科學舉措之一。
其一,電視劇文化以有意味的故事敘事實現了對現實社會的文化重構,并以“他人導向”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青少年的價值取向。青少年從現實題材電視劇中認知社會、反思自我,但也呈現出一定的消極逃避的生活態度,青少年在娛樂類電視劇中體驗青春情感和審美愉悅,但也可能陷入情感幻象和消費主義的誤區。從社會文化語境出發,電視劇文化影響下的青少年價值取向呈現出從一元價值觀到多元價值取向的變遷,其中,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之間的沖突、分化與整合,在青少年價值取向變遷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其二,網絡文化的開放性、雙向互動性、自由平等性、及時便捷性為青少年展現了一個嶄新而又神奇的世界,極大地開闊了他們的視野,給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和樂趣,使他們更容易接受并形成一些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但網絡文化在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形成帶來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悄無聲息地產生了負面影響和沖擊:意識形態西化的危險;民族認同感弱化的傾向;道德判斷力削弱和價值取向紊亂;人際交往障礙和人際關系冷漠;社會責任感弱化和無政府主義抬頭等等。因而我們要加強網絡文化建設,用優秀的思想教育資源占領網絡陣地;突出網絡時代青少年價值觀教育的重點內容;創新網絡時代青少年價值觀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強網絡道德與法規建設,維護電子空間秩序;加強網絡信息監控,創建良好網絡環境;提高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引導青少年科學利用互聯網,樹立正確價值觀和價值取向。
三、?從個人的發展和國家利益之間的關系對青少年價值取向進行引導
個人發展和國家利益之間是不可分裂的,個人的發展依賴于國家利益,國家利益的形成也來源于個人發展。在人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明確這些關系,而不是將國家利益視為少數人的利益,讓自身對國家有更強的歸屬感。
(一)?以個人需要的滿足依賴于國家利益對青少年價值取向進行引導
人們往往會狹隘地看待“國家利益”這個詞,認為它只是國家中少數的統治階級相關的利益,這樣理解等于割裂了個人和國家之間的關系,拋棄了普通人在社會中的價值。個人發展,尤其是青少年的發展會有很多的需要,這就需要國家來滿足,幫助個人能在能力上有所提升,提高人和社會的緊密聯系,并完善一個人的個性。對于青少年而言,也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個人無論是在人上的發展還是在物上的發展,都與國家息息相關。而個人的利益也是國家利益的一部分,國家的存在就是為了維護國家之內的所有人的利益。因此必須加強青少年的思想意識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
(二)?以個人的發展可以提高國家利益來對青少年價值進行引導
如果是在戰爭時代,國與國家之間往往存在著資源掠奪和對抗,國家之間都會采取各種手段來為自身的爭取最大利益,減少對方的利益。而作為個人,通常會參與到保衛國家的活動當中。保衛國家也是個人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保衛國家的核心是讓國家的利益不會受到侵害。這就使得個人發展成了國家獲得利益和保護利益的重要渠道。在和平年代,個人發展也會帶動國家利益提升,個人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好的發展前景,就是一個創造價值的過程,而青少年時最具發展前景的個人,他們在創造價值的過程中,會使自己及其他參與者和受影響者享受價值。
(三)?以國家利益可以塑造個人發展來對青少年價值取向進行引導
人在能力上的發展包括體力、治理能力、個人能力、集體能力、現實能力、潛在能力等,人的能力培養需要提供條件,也就是有條件的需要,而提供條件的就是國家。學校、家庭、培訓機構,以及社會中的各行各業,都是國家的一部分,人在接觸這些的過程中,都會得到培養和發展,從而得到能力上的提升,而這些培養往往需要一定的投入,而這些都源于國家利益投入。
隨著青少年的個性的完善,他們所處在的社會位置也正在固定,這個時候人的發展在為自身謀取利益的同時,也在為社會和國家創造了價值。人在創造財富時需要和他人合作,而創造的財富也需要人和人之間共享,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也促進了不同階層之間的交流,包括人情上、經濟上的,創造財富的影響范圍的擴大,最終享受的是國家。而青少年要正確認識個人發展的塑造與國家利益之間的關系,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
四、?結束語
為了保障我國社會能夠積極向上的發展,同時改變當代青少年不良的價值取向,我們應當借用各方面的力量以及環境來對其進行教育與影響,為青少年樹立健康的價值觀與形成健全人格打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周珮.同伴接納、社會價值取向對青少年親社會行為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19.
[2]李琪.價值多元化時代青少年價值選擇能力的培養[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6(8):11-13.
[3]林榮森.淺談如何在校園陣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少年學生的價值取向[J].學周刊,2016(27):39-40.
作者簡介:焦正君,甘肅省隴南市,隴南市武都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