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
摘 ?要:我國目前在青少年足球訓練方面比較落后。通過梳理小場地足球訓練比賽法的文獻發現,小場地比賽具有觸球次數多、間斷時間少等優點,在青少年時期應用小場地訓練能提升球員的技術能力和小范圍戰術配合能力,而且對提升球員的體能也非常有益,比如最大攝氧量。建議我國在青少年足球比賽訓練過程中多采用小場地比賽訓練法。
關鍵詞:小場地 ?足球 ?訓練比賽 ?特征
中圖分類號:G843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a)-0039-02
目前我國足球的競技水平仍處于落后狀態,在各大賽事中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歸根結底是青少年足球訓練教學和訓練理念落后,中國球員技戰術配合能力存在缺陷。研究世界范圍內各足球強國的訓練發現,其都非常重視球員在小年齡段對小場地比賽情景的利用。例如阿賈克斯足球俱樂部,在U12之前對球員進行“9V9、8V8、6V6”的小場地訓練和比賽。因此,本文通過對小場地訓練比賽法的內涵、特征與作用進行解讀,以期為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訓練提供一些借鑒和啟示。
1 ?小場地足球訓練比賽法的內涵與特征
1.1 內涵
小場地足球訓練比賽法是指在訓練過程中,利用小范圍的場地對球員進行技戰術演練的比賽訓練方法[1]。其場地小、人數少于11人,主要包括7人制、5人制、3人制等[2]。小場地比賽最早流行于歐洲與南美的街頭足球,是一種娛樂游戲的比賽方式。荷蘭是最早引進小場地比賽的國家,利用小場地比賽制定了很多的訓練方法。這些訓練方法可以對局部的技戰術配合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干預[1]。荷蘭人通過把小場地比賽引用為訓練手段后,巴西人開始利用小場地訓練練習技術,歐洲人更擅長利用小場地訓練進行戰術演練[2]。小型足球比賽易于組織,種類繁多,在學校以及社會基層的企事業單位和街頭巷角廣泛發展。
1.2 特征
1.2.1 場地要求簡易,形式變化多樣
小場地訓練可以根據場地大小、人數多少以及訓練目的要求而變化更改。在設置與準備過程中也沒有強烈的嚴格的要求,相對簡易。通常只需要一小塊場地,兩個球門,便可以進行組織教學比賽,甚至可以在不設球門情況下,設置一些得分目標便可進行,例如設置傳控球區域,帶球或傳球經過該區域算得分。此外除了傳統的人數相等的足球小場地訓練的形式之外,還有人數不等的“4V3”“5V3”等比賽教學形式。根據訓練的要求目標還可以設置不同大小的場地形式,也可以按照不同形式的分組教學。因此,在教學組織中可以根據隊員發展情況與場地器材配置、戰術意圖、訓練目標等因素靈活設置更改。
1.2.2 傳接球與觸球次數多
在比賽中,由于場地小,人數少,所以學生容易增加觸球、接控球等的次數。柳志剛[3]在論文中提到小場地比賽在單位時間內,人均觸球次數多,尤其在傳接球與射門次數方面明顯高于11人制比賽,在局部配合中“二過一”的次數與變化方式增多,無球跑位與有球的突破也增多。觸球次數的增多可以有效促進球員球性球感的提升,提高其對足球的興趣,提高對足球的欲望。
1.2.3 攻防節奏快
小場地訓練中,雙方球員相互距離較近,比賽節奏快,對抗拼搶激烈,攻守轉換頻率快,每個學生由守轉攻和由攻轉守的次數多。這樣也就決定了球員需要加強技戰術的運用能力。此外小場地訓練要求隊員需要積極跑動,不僅對體能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根據訓練或比賽中戰術的目的與要求,需要靈活和快速地調整技戰術的運用方式,促進局部配合與戰術意識的提升。同時小場地訓練中場地小,有效射門區域相對較大,進攻方通常只要擺脫對方的封堵就可以射門,得分效率高,對于進攻與防守能力要求較高。
2 ?小場地足球訓練比賽法的作用
2.1 提升球員的技戰術能力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在小場地訓練中空間壓力大,更會遇到很多攻防轉換的情景。因此球員在對抗中需要提高傳、接、控球等能力,快速選擇跑位與傳球的路線以及學會充分利用場地寬度的能力[4]。張威偉(2011)指出,通過“小場地比賽”這種對抗場景的訓練方式可以快速提高青少球員閱讀比賽的能力、增加比賽經驗和提高足球意識水平[5]。魏取洋(2009)指出,在“小型比賽”中,各個位置的球員平均觸球次數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觸球次數的增加也提高了他們的接控球能力[1]。孫瑩瑩(2017)指出,小場地訓練可以提高運動員在實戰中應用技術的能力,能有效的提高球員在對抗中傳球、接控與突破射門等能力,還能提高局部之間“二過一、三打二”等配合能力,對提高隊員戰術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6]。
2.2 提升球員的身體素質
陳瑞寧等人(2010)指出,訓練中隊員的最高心率能達到200bpm, 最低心律187bpm[7]。運動員在小場地訓練中平均心率達到了運動的次極限心率(170bpm左右)。各種小場地訓練具有較大的運動負荷強度。張曉波(2009)指出,在不同形式的小場地訓練中,“2V2”的連續小場地訓練比賽中血乳酸值最高7.8,其他形式比賽訓練一般血乳酸也在4~6之間[8]。說明小場地比賽訓練在發展足球運動員足球專項有氧能力時與無氧閾強度訓練 (即乳酸為4mmol/L時對應的跑速) 相對適宜強度基本一致的。Dellal等人(2012)將小場地比賽訓練法與高強度間歇訓練法進行了對比,檢驗兩個訓練方法對足球運動員的有氧運動能力和間歇能力的影響。筆者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都進行了為期6周的訓練,實驗組采用小場地比賽訓練法,對照組采用高強度間歇訓練法。結果發現,兩個組別的VAMEVAL測試(最大攝氧量的增量測試)都得到了提升[9]。其中,對照組得到了5%幅度的提升,實驗組獲得了7%幅度的提升。
3 ?結語
小場地比賽訓練法具有時間短、攻守轉換速度快、短距離沖刺與折返跑較多的特點,符合運動訓練中重復訓練原則與間歇訓練原則,對提升球員的體能素質非常有益,同時,小場地比賽訓練法能模擬真實的比賽環境,要求球員進行局部配合和小技術運用才能打破密集防守,對于提升球員的技戰術能力和團隊配合能力也有不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魏取洋.對足球“小型比賽”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以我國U15足球運動員為例[D].福建師范大學,2009.
[2] 孫華清,孫華敏,田繼紅.高校開展小型足球比賽的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6,28(6):92.
[3] 柳志剛.小型足球比賽特征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5(3):44-45.
[4] 部義峰.足球小場地訓練:一種簡潔有效的訓練模式[J].青少年體育,2014(9):121-122.
[5] 張威偉.培養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閱讀比賽能力的新途徑[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1,24(4):154-156.
[6] 孫瑩瑩.研究小場地足球對抗賽在足球訓練中的運用[J].科技資訊,2017(3):237-238.
[7] 陳瑞寧,易星辛,楊三軍.小場地比賽方法在青少年足球訓練中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4):60-62.
[8] 張曉波.小場地比賽訓練發在足球專項體能訓練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09(10):153-154.
[9] Dellal A, Varliette C, Owen A, et al.Small-sided games versus interval training in amateur soccer players:, effects on the aerobic capacity and the ability to perform intermittent exercises with changes of direction[J].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2012, 26(10):2712-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