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新蕾 王曈
摘 ?要: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從確立到現在已將近百年歷史,然而這個昔日被人們廣為推崇的格言,在今天卻面臨著重重困境。人類的生理極限理論對此格言提出質疑,成為高科技體育產品的“保護傘”,在個人、政治、商業利益面前它被異化、被玷污。許多學者提出與“更快、更高、更強”不同的聲音,引起學術界的爭鳴。
關鍵詞:奧林匹克 ?格言 ?更快更高更強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a)-0255-02
奧林匹克格言又稱奧林匹克口號、奧林匹克座右銘。"更快、更高、更強"是奧林匹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奧林匹克運動的靈魂。
這一格言是顧拜旦好友迪東,鼓勵學生時說的話。顧拜旦將這句言簡意賅又具有不斷超越的話語借用過來用于奧林匹克運動。1913年經國際奧委會批準,1920年正式確認為奧林匹克格言。《奧林匹克憲章》明確規定,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是國際奧委會對一切屬于奧林匹克活動的人們的一種號召,鼓勵所有人本著奧林匹克精神共同奮進[1]”。這一格言確立距今近百年歷史,如今它褪去往日的光環,進入曲折發展期,面臨重重挑戰,引起人類質疑和反思。
1 ?“更快、更高、更強”奧林匹克格言的發展困境
1.1 人類的生理極限理論與“更快、更高、更強”格言相悖
從語言學來解釋,“更快、更高、更強”,更引申為再,越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層,快、高、強都帶有向上意味,暗含超出水平面以上,3個表達向上的程度詞并列使用,不僅使我們讀起來瑯瑯上口,而且無形中給予我們一股強大力量,激勵我們不斷拼搏。從字面上理解“更快、更高、更強”,它沒有邊界,沒有終極目的地,表示一種無止境狀態,將其運用在奧林匹克運動中是要求運動員不斷追求發展,不斷創造新的記錄。而“極限”的意思是最高限度,“極”表示頂端,最高點,盡頭的意思,“限”表示指定的范圍,不允許超過,很顯然這個詞是有邊界的,有盡頭的。在運動領域,在奧運會上一個個新的世界記錄的刷新,讓我們對人類的運動能力嘆為觀止,很多人都產生疑問:“人類的生理功能是無極限的嗎,是能被不斷超越的嗎?”其實不然,生物學原理告訴我們,生物的各種生理功能是由其形態結構所決定的,即結構決定功能。所以人類的任何生理功能,都應該有一個極限,如人類的奔跑速度、游泳速度等都是有極限的。從哲學角度看,極限意味著一個事物的“質”存在的“度”,到了這個度,事物就會走向反面,當運動員的運動成績達到極限時,其對身體的危害已經開始[2]。眾所周知,用無限的力量去達到一個有限的目標是在能力許可范圍內的,而用我們人類有限的生理功能去實現“更快、更高、更強”奧林匹克格言的無止境目標,雖看似有挑戰性,但對目標的無限追求會帶來物極必反的后果。奧林匹克格言是一種理想,必然高于現實,它影響奧林匹克實踐活動,但不能決定奧林匹克參賽者的具體行為。
從第1屆希臘奧運會到2016年第31屆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各項目成績均呈現出從上升起伏到逐漸保持平滑的發展趨勢。前期大幅提升的驚人進步體現了各國運動健兒頑強拼搏,不斷朝著“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前進。但近幾屆奧運會成績的微弱進步甚至后退也向我們發出運動員已經到達人類生理極限的信號,年輕運動員猝死、傷病纏身等層出不窮的報道論證著人類的生理極限理論與“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是相悖的。
1.2 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格言的異化
1.2.1 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格言成為高科技體育產品的“保護傘”
許多高科技體育用品的產生、飛速更新換代無不理直氣壯地打著“更快、更高、更強”奧林匹克格言的幌子。奧林匹克運動從誕生之日起就和科技結下不解之緣,高科技不斷地滲透在奧運會方方面面。從最先煤渣跑道到塑膠跑道,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運動員受傷事件的發生,也使男子100m跑進10s成為可能;短跑姿勢由平地起跑到起跑器起跑,促進了奧運會規范化發展等,不可質疑高科技在奧運會發展歷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科技在體育領域中的滲透在一些公共場地、器材等方面逐步飽和以后,將市場伸向運動員個體,一系列個性化、專門化的高科技體育產品不斷出現,奧運會對同等競賽條件的承諾、保證變得愈加難以實現。劉易斯115g的專用跑鞋、伊恩·索普的鯊魚皮泳衣,其高昂的費用在很多小國是難以承受的。高科技體育用品的使用已經嚴重違背了運動員依靠自身拼搏和努力來追求運動成績實現“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競技本質,破壞了公平競爭的體育精神,看似所有運動員都站在相同跑道上,但其各自裝備卻有天壤之別,從而使奧運會體育運動的競爭變成各國綜合實力的比拼。
1.2.2 各種利益誘惑面前對“更快、更高、更強”理念的玷污
(1)運動員、裁判等的個人利益。
“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格言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倡導的不斷進取、超越的奮斗精神。然而在過度商業化沖擊下,各種奧運異化現象開始蔓延,“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念在運動員隊伍中不斷滋長,他們在“更高、更快、更強”的旗幟下不擇手段追逐金牌,奧林匹克格言遭到無情褻瀆。曾經有報道刊登“跑得越快等于收入越多”和“更高、更快、更強”意味著更多收入。在此,獎牌所象征的榮譽已被金錢所侵蝕。中國運動員的收入,在商業化驅動下,也從以前的微薄薪水到天價收入,從單純依靠工資發展到比賽獎金、商業廣告等。
從中國體壇財富榜可看出,排在前面的都是我們所熟知的運動員,是奧運冠軍、是大滿貫選手,可見運動員的財富與運動成績直接相關,當然這些項目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從電視廣告可看出群眾基礎薄弱項目的運動員(舉重、投擲等)一般在廣告中看不到他們的身影,舉重冠軍鄒春蘭在澡堂搓澡事件在媒體上報道的沸沸揚揚,沒有群眾基礎的舉重冠軍尚且如此,普通運動員的境遇可想而知。因而在利益誘惑面前、在對身體極限的無奈面前、在對手的虎視眈眈面前,有些運動員向興奮劑低頭,將興奮劑對自身的危害拋之腦后,企圖通過興奮劑來實現所謂的“更快、更高、更強”,濫用藥物之風在體壇愈演愈烈。
在我國足球界,球踢得奇臭、錢拿的奇多是大家對國足的評價,假球、賭球事件、裁判黑哨事件、足協官員賄賂事件,一系列利益誘惑一一沖破防線,這是對奧林匹克格言的玷污,是對觀眾的欺騙。
(2)國家的政治利益。
對運動員服用興奮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國家不在少數,奧運文化作為一種國際文化現象,其最基本特征是功利性。各個國家把奧運會金牌看成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較量,極力強調比賽結果,而忽視比賽過程,單純以奧運金牌來論英雄,忽視運動員的全面發展,導致運動員成為國家展示國力的工具、犧牲品。《奧林匹克憲章》明確規定:“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個人或團體競賽項目中運動員間的比賽,不是國家間的比賽[3]。”各國這種重物輕人,重結果輕過程的價值導向,必然導致對奧林匹克運動格言的玷污、價值觀的異化。
(3)國際奧委會的商業利益。
授權轉讓電視轉播權所獲取的版權費是目前國際奧委會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甚至已經變成支撐奧委會重要的推動力,因而國際奧委會被指越來越商業化。電視轉播權的轉讓導致奧運會比賽作息時間由買斷電視轉播權的商家制訂。2008年北京奧運會,由于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強烈要求,國際奧委會將所有游泳比賽都定在早上舉行,以便在美國黃金時間播出。可見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面前,“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2 ?與“更快、更高、更強”格言不同聲音的出現
“更快、更高、更強”在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下出現一些不同聲音。科克利教授曾提出一系列建議:包括頒獎儀式上不要奏國歌、升國旗,認為奧運會應該形成超越“更快、更高、更強”的新格言[4]。
有學者提出“更快 、更高、更強”奧林匹克格言還需加入“更美”。他認為體育運動與藝術有天然的聯系,為藝術美的創造提供了源泉,學者從人的本質力量、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形式和內容的統一這3個方面論述了“更快、更高、更強”蘊含著美的意念。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上任伊始就提出了奧林匹克新格言:“更干凈、更人性、更團結。”新格言的提出得到了社會強烈呼應,也引起中國體育學術界極大反響。大部分學者認為新格言是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客觀需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對新格言給予了高度認同和評價。
當然也不乏有學者提出反對觀點,衛京偉在其研究中指出:“更干凈、更人性、更團結”應看作羅格的任期目標,其作為奧林匹克格言不合適[5]。胡小明則提出“更健康、更人文、更歡樂”的奧林匹克新格言[6]。
3 ?結語
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的總方向和總趨勢是前進的,但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是否會在現代化的今天變成舊事物,被其他新事物所代替,還是依然會被繼續保留仍然是我們體育工作者的研究方向,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奧林匹克憲章[M].北京:奧林匹克出版社,2001.
[2] 王晨宇.對奧林匹克格言的理性反思[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10(27):28-30.
[3] 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憲章[M].詹雷,譯.北京:奧林匹克出版社,1993.
[4] 杰·科克利.體育社會學——議題與爭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5] 衛京偉.“更干凈、更人性、更團結”,作為奧林匹克新格言不成立[J].體育科學,2005(25):79-82.
[6] 胡小明.競技運動文化屬性的皈依——從工具到玩具[J].體育文化導刊,2002(4):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