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誠 余勇平 雷艷娟
摘 ?要:目的:探討中學生BMI與身體素質之間的關系。方法:運用測量法對某市12所中學中部分學生進行體質測試和運用數理統計法對體質測試的成績進行整理分析。結果:該市中小學低體重占18.6%、正常體重占75.3%、超重肥胖占6.2%。在男生中,正常體重組學生的50m、立定跳遠、1000m、引體向上與其他兩組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女生中,超重肥胖組、正常體重組、低體重組在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800m跑、仰臥起坐4個項目均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在BMI<24時,男生BMI與引體向上、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呈正相關,男生BMI與50m跑、1000m長跑呈負相關,女生BMI與坐位體前屈呈正相關;在BMI≥24時,男生BMI與50m跑呈正相關。結論:中學生BMI與身體素質具有相關性。
關鍵詞:中學生 ?BMI ?身體素質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a)-0067-03
身體素質是體質健康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發揮其他能力的重要基礎。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他們身體素質和體質水平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學習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體質指數 (BMI) 是世界衛生組織 (WHO) 于1990年公布的, 反映成人體重與身高關系,且是判斷人體胖瘦程度的一項重要指標[1]。本文中學生BMI的等級劃分將參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見表1),來分析某市中學生BMI的分布情況和BMI與身體素質的關系。
1 ?研究方法
1.1 樣本
隨機整群抽取某市12所中學(6所高中,6所初中),其中男生1078人,女生1077人,共2155人(平均年齡14.84±1.19歲)。
1.2 研究方法
1.2.1 測量法
嚴格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中的測試標準對2155名中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BMI由公式體重(kg)/身高(m)2計算得出。測試前都要求測試人員熟悉測試程序,并且有專業人員對測試工作進行全程把握,確保測試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1.2.2 數理統計法
將測試完的數據保存在Excel,運用SPSS 18.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BMI分布情況采用頻數分析;BMI等級對身體素質指標的影響采用單因素分析;BMI與身體素質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2 ?結果
2.1 中學生BMI分布特征
由表2可以看出,中學生BMI值基本正常。BMI正常的人數為1622人,占總樣本總數的75.3%。低體重、超重肥胖人數分別為400人、133人,占樣本總數的18.6%、6.2%。其中男生低體重(22.5%)、超重肥胖(6.9%)的人數比女生低體重(14.6%)、超重肥胖(5.5%)的人數較多;男生低體重(22.5%)的人數比超重肥胖(6.9%)人數較多;女生低體重(14.8%)的人數比超重肥胖(5.5%)的人數較多。
2.2 不同BMI中學生身體素質指標比較
由表3可以看出,50m成績,低體重組和超重肥胖組均高于正常體重組(P<0.05);立定跳遠成績,正常體重組均高于低體重組和超重肥胖組(P<0.05);坐位體前屈成績,低體重組和超重肥胖組均低于正常體重組,低體重組與正常體重組在統計學中有顯著性差異(P<0.05);1000m成績,正常體重組均低于低體重組和超重肥胖組(P<0.05);引體向上成績,低體重組和超重肥胖組均低于正常體重組(P<0.05)。
由表4可以看出,50m成績,正常體重組最低,3組之間的差異不明顯。立定跳遠成績,超重肥胖組成績最高,低體重組與超重肥胖組在統計學中有差異(P<0.05);女生坐位體前屈成績,正常體重組和超重肥胖組均高于低體重組(P<0.05);800m成績,低體重組和正常體重組均低于超重肥胖組(P<0.05);仰臥起坐成績,超重肥胖組和正常體重組均高于低體重組(P<0.05)。
2.3 BMI與身體素質指標的相關性
由表5可以看出,在男生BMI<24時,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與BMI呈正相關,50m和1000m與BMI呈負相關;在男生BMI≥24時,立定跳遠與BMI呈負相關;在女生BMI<24時,坐位體前屈與BMI呈正相關。
3 ?分析與討論
50m跑是測試中學生速度素質的一項重要項目,也是反映中學生速度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由表3、表4顯示出,在50m跑中,男生正常體重組均比低體重組和超重肥胖組較好,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女生低體重、正常體重組、超重肥胖組之間差異不明顯。與印文晟[2]等人研究結果有所不同,可能是由于超重肥胖的女學生下肢具有較大的絕對力量,彌補了自身體重帶來的阻力,從而使得BMI對速度素質的影響沒有表現出來,導致結果存在差異。
800m/1000m跑是體質測試過程中組織比較復雜的測試項目,它也是反映學生耐力素質的重要指標。由表3、表4顯示出,在800m/1000m跑中,男、女正常體重組均比低體重組和超重肥胖組較好,均存在顯著性差異,與方小強[3]等人研究結果相一致。有研究發現:超重肥胖學生的氣體交換和氧氣利用率比正常體重組學生較差,在800m/1000m跑耗氧量相對較大的運動項目過程中就會出現供氧不足的情況,所以超重肥胖組學生耐力素質較差[4]。
立定跳遠主要考察學生上下肢的協調性和下肢的爆發力。由表3、表4顯示出,在立定跳遠中,男生正常體重組均比低體重組和超重肥胖組較好,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女生超重肥胖組高于低體重組,存在顯著性差異。與趙龍飛[5]等人研究結果有所不同,可能是由于低體重女學生下肢肌肉橫斷面積小,肌肉力量較小,在測試過程中力量不足,所以超重肥胖學生的成績比低體重較好。
坐位體前屈主要測試學生的髖關節、肌肉、韌帶的活動幅度,反映學生的柔韌性。仰臥起坐、引體向上是反復克服自身體重的人體相對力量指標,仰臥起坐主要反映學生的腰腹力量,引體向上主要反映上肢力量[6]。由表3、表4顯示出,在男生坐位體前屈、引體向上中,男生正常體重組均比低體重組和超重肥胖組較好,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女生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中,超重肥胖組高于低體重組,存在顯著性差異,與朱婷婷[7]研究結果相一致。
4 ?結論
(1)該市中學生低體重的現象比超重肥胖更為嚴重,男生偏瘦、超重肥胖的現象比女生更為嚴重。
(2)男生中正常體重組的身體素質均高于低體重組和超重肥胖組。
(3)中學生BMI與身體素質具有相關性。當BMI<24時,BMI與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呈正相關;當BMI≥24,BMI與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呈負相關。
參考文獻
[1] 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聯合數據匯總分析協作組.中國成人體質指數分類的推薦意見簡介[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1(5):62-63.
[2] 印文晟,白鉑.BMI對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9,27(3):100-103.
[3] 方小強.杭州市高職院校學生BMI與體質健康指標關系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7,39(6):81-85.
[4] 楊迪,祝麗玲,周憲君.佳木斯市初中生體質指數等級與肺活量相關性研究[J].中國校醫,2018,32(4):264-266.
[5] 趙龍飛,國偉,張油福,等.體質指數異常對體質健康標準指標的影響分析[J].武術研究,2018,3(6):132-134.
[6] 唐覓.維吾爾族不同體質指數等級中小學生身體素質比較[J].中國學校衛生,2012,33(6):744-745.
[7] 朱婷婷.師范院校大學生BMI值與其五大身體素質的相關性研究——以湖北師范學院為例[J].體育教學,2015,35(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