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淑貞
膀胱過度活動癥(俗稱膀胱“多動癥”)是一種以尿急為特征的癥候群,常伴有尿頻(一般指日間排尿次數(shù)多于7次,夜尿次數(shù)多于1次)和夜尿癥狀,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沒有尿路感染和其他明確的病理改變。
該病病因不明確,可能與膀胱逼尿肌不穩(wěn)定、膀胱感覺過敏、尿道及盆底肌功能異常,以及精神行為異常、激素代謝失調等因素有關。中老年人高發(fā),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也容易引發(fā)皮膚和尿路感染、抑郁癥等疾病。
膀胱過度活動癥是一個獨立的癥候群,但臨床上許多疾病也可出現(xiàn)尿頻、尿急等癥狀,因此,鑒別診斷尤為重要。
專科醫(yī)生會詳細詢問病史,例如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服用利尿劑等相關藥物;這些患者的尿量會增加,可能會導致排尿次數(shù)增加。再根據(jù)有無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和損傷,排除或診斷神經(jīng)源性的膀胱過度活動癥。然后一般會讓患者做尿液、前列腺液等實驗室檢查,可能還會讓患者做尿液病原學檢查,排除或診斷炎癥刺激引起的膀胱過度活動癥。對于懷疑存在下尿路梗阻/異物刺激引起的膀胱“多動癥”,會建議行泌尿系超聲+殘余尿檢查、尿路X光平片、尿流動力學等檢查。膀胱癌和前列腺癌也可能導致尿頻、尿急,CT或MRI以及泌尿系腔鏡是排查泌尿系腫瘤的重要手段。總之,醫(yī)生會將可能出現(xiàn)上述癥狀的疾病一一排除,最后才能作出膀胱過度活動癥的診斷。
例如一個67歲的男性患者,出現(xiàn)尿頻、尿急、夜尿增多、排尿不暢,且癥狀逐漸加重,有典型的膀胱多動癥癥狀。泌尿系超聲+殘余尿檢查提示前列腺增生,尿流動力學檢查提示膀胱出口梗阻,膀胱過度活動癥癥狀為其繼發(fā)癥狀。經(jīng)尿道前列腺剜除術后,患者排尿順暢,尿頻、尿急等癥狀隨之消失。由此可見,正確的診斷是合理治療的前提。
行為訓練包括調整生活方式、膀胱訓練、盆底肌訓練、生物反饋治療等。患者要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者應減肥;每天喝6到8杯水,避免一次性攝入大量的水;戒酒及所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和飲料;盡量在白天攝人大部分水,睡前不再飲水;避免攝取刺激性食物及某些藥物等。
膀胱訓練一是延長排尿間隔時間,逐漸使每次排尿量大于300毫升。二是定時排尿。三是進行盆底肌訓練。患者在排尿時可以嘗試收縮盆底肌肉來停止排尿,重復這個動作幾次,直到熟悉盆底肌群收縮的感覺;熟練后進行盆底肌訓練,先收縮盆底肌肉3秒,然后放松3秒。重復10~15次,每天至少進行3次。
藥物治療目前常用M受體阻滯劑托特羅定和索利那新,可抑制儲尿期逼尿肌收縮。
一般來說,通過行為訓練和藥物治療會取得一定效果。部分患者效果不夠理想,可根據(jù)情況選擇一些特殊的治療方法。例如對M受體拮抗劑治療效果欠佳或不能耐受M受體拮抗劑副作用者,可以使用A型肉毒毒素逼尿肌注射;對嚴重的膀胱感覺過敏者,可試用膀胱灌注辣椒素;對藥物無效的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可進行神經(jīng)調節(jié)治療或針灸治療;對部分頑固性患者,可進行骶神經(jīng)調節(jié);對一些難治性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可以進行外科手術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