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獻國
隨著工業化程度的加劇,環境污染已成為一大公害,是男子精子減少、活力低下的第一殺手。科研人員匯集了1973~2011年的185項研究結果,分析了50個國家近4,3萬份精子樣本后發現,西方男性的精子數量在不到40年內下降了59,3%,精子密度(每毫升精子數量)處于不斷下降趨勢。我國情況也不容樂觀。《2012年中國男性精子質量調查白皮書》指出,最近10年男性的精子質量至少下降了一半,而且仍在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
精子減少、活力低下,可導致人類生育能力下降,不孕不育、流產率、新生兒出生缺陷率等上升,同時也影響夫妻感情及家庭的穩定。男子想要二孩,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這些增精、保精、強精法。
1.調節身心。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增大、競爭激烈,人們常處于疲勞狀態,不良的生活習慣和緊張、焦慮情緒均可影響神經系統和內分泌功能,造成睪丸生精功能紊亂,精子數量下降,活力低下。因此,在緊張的工作之余要注意調節身心,弛張有度,忘記煩惱與憂愁,使神經與內分泌系統處于良好狀態。
2.戒煙戒酒。香煙中的尼古丁可以殺滅精子,造成精子發育不良、畸形。吸煙還可引起精液中硫氰酸含量增高,從而影響精子的活動力。調查發現,煙齡越長,吸煙量越大,則精子數量越少,精子的畸形率越高,精子的活動力越低。酒精能損傷精子及胚胎的發育,長期大量飲酒會造成男性生育能力減退,并使睪酮合成減慢,影響睪酮的正常代謝,造成男子精液稀少,生殖功能低下。
3.調理飲食。精子生成需要營養物質的供給,營養不良或不均衡均會影響精子的生成。營養成分中的膽固醇、精氨酸、鋅與生育的關系最為密切。膽固醇是合成性激素的原料,精氨酸是精子形成的必要成分,鋅是人體重要的微量元素。精液中的鋅含量要比血漿中高百倍,直接參與精子內的糖酵解與氧化過程,保持精子細胞膜的完整性與通透性,維持精子活力。鋅缺乏還會導致男性睪丸萎縮,精子數量下降,性功能減退,嚴重者甚至會喪失生育能力。胡蘿卜、大蒜、海帶、蘑菇、綠豆、鱔魚、泥鰍、魷魚、帶魚、鰻魚、海參、墨魚、山藥、白果、豆腐及豆皮、魚肚、洋蔥等都有生精能力,可提高精子數量與質量。盡量不吃影響生精的食物,如粗制棉籽油、燒烤、芹菜、蓮心、荸薺等。
4.溫度適宜。精子生成需要較低的溫度。睪丸處于溫度比體溫較低的陰囊中,是精子生成最適宜的環境。任何使生殖器部位溫度升高的衣著、生活習慣與環境,都有可能使精子生成下降,精液稀少,活力下降。調查發現,長途運輸的司機多有精子活動能力下降的困擾,與司機職業有關。隱睪癥患者由于睪丸跑到腹腔中去了,而腹腔溫度比陰囊高2~3攝氏度,生精細胞發生不可逆損害,因而也不能產生精子。所以男性內衣褲應寬松,不要過緊,也不要用過熱的水洗浴,不要經常洗桑拿浴或穿緊身牛仔褲,避免陰囊局部溫度過高而影響精子生成與發育。
5.慎用藥物。一些藥物也會影響男子的生精功能,造成男子精液減少,活動能力下降。如抗腫瘤的環磷酰胺、長春新堿,治療痛風的秋水仙堿,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雷公藤,等。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降壓藥、阿司匹林、酮康唑、棉酚等,可影響精子生成;食物中的防腐劑、雙氧水對精子也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抗癲癇藥苯妥英鈉有抑制腦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的作用,間接影響精子生成;睪丸素可抑制下丘腦的功能而抑制生精過程。因此,處于生育年齡的男性應慎用這些藥物。
6.遠離輻射。生精細胞對放射線非常敏感,放射線的直接照射可使生精細胞的數目下降,造成精液稀少,活力下降。其損害的程度與射線的強度、照射有關系。射線的強度較弱,時間較短,則損害較輕;通過積極調理,精子數量可以上升,活力也可能增強。若照射時間較長、強度較大,有可能造成永久性損害。因此,應遠離電磁波、微波、紅外線、紫外線、激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