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峰
一、 溫室綠色安全蔬菜栽培技術及要點
(一) 前期準備
1. 選地
提高蔬菜綠色安全品質關鍵在于確保其生長環境無污染,因此,要保證溫室建造地區空氣、土壤、水等因素都未受到污染。為此,必須選擇遠離工業區、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區域。此外,運輸條件對蔬菜的質量影響也很重要,對蔬菜的成本影響極大。因此,選地時交通條件也是一項重要的考量標準。
2. 整地
確定選址、建立溫室后,要對土壤進行整理,利用翻地晾曬、藥物等手段清除土壤中的有害病菌與蟲卵,進一步保證蔬菜的健康生長,利用這種方式防治病蟲害,可降低化學藥劑的使用。其次,適當追加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化肥的使用,提高蔬菜綠色安全品質。
3. 田間規劃
首先,規劃田間的水利設施的建設,保證做到澇能及時排,旱能及時灌。在進行水利設施規劃時,要保證以最少的設施達到最佳的灌溉效果。這有利于降低蔬菜栽培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其次,對蔬菜的品種結構進行合理規劃。溫室栽培打破蔬菜的種植的時間限制,因此對蔬菜品種的空間及季節分配進行規劃,提高溫室的使用率,降低生產成本以提高菜農經濟收益。
4. 選種
種子的質量對蔬菜的質量影響極大,因此,種植者應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環境的高品質種子。如在黑龍江的蔬菜種植區應選擇抗低溫凍害能力較強的品種,提高蔬菜的生長力。其次,在選種時要確保種子的質量,應以自身及其他種植者經驗為依據,避免盲目選擇導致蔬菜質量差,降低收益。
(二) 種植管理
1. 種子處理
以物理方式進行種子的處理工作,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用溫度偏高的熱水燙種,減少種子自身攜帶的病毒細菌,提高種子的抵御力。然后用溫水浸種,在這過程中要注意兩點,一是,經常翻動種子,提高種子的發芽率。二是,用清水清洗種子,避免菜種霉變。
2. 選擇時間
在播種時一定要把握播種的時間,尤其在北方冬季播種時,必須注意時間問題,避免播種過早降低成活率等。此時育苗工作多是采用溫床或電熱技術,提高存活率。
3. 田間管理
首先,擺正溫室的溫度適宜,通過加熱技術與通風技術,及時調控溫室內的溫度。一方面,防治凍傷植株,另一方面,避免植株徒長。其次,控制室內濕度,保證土壤中水分適中,促進蔬菜健康生長。
二、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及要點
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即提高農業種植與物理、生物防治等無公害技術在栽培中的使用,降低化肥、農藥等化學技術的使用,提高蔬菜綠色安全質量。首先,利用農業、物理等手段對土壤進行無公害處理,提高土壤等環境因素的質量。其次,通過物理、化學等手段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如利用光線、顏色、溫度等進行滅菌消毒、殺死蟲卵以防治病蟲害,利用害蟲天敵進行蟲害防治。再次,利用化學藥劑有效治理病蟲害。在這過程中應注意控制藥劑用量,盡量減少藥劑對蔬菜質量造成的不利影響。最后,提高對蔬菜質量的檢驗,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以此提高種植者對無公害技術重視的程度,促進無公害蔬菜技術的實際推廣力度進一步加大。
三、 蔬菜機械化栽培技術及要點
(一) 耕整、植保環節機械化
現代化技術為蔬菜種植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微耕機是當前使用最廣泛的耕整工具。微耕機具有極強的適應性與便捷性,適用于各種規模的蔬菜栽培整地作業,提高了耕地的效率。其次,植保方面也實現了現代機械化。如靜電噴霧器、機動噴霧器、滅蟲燈、臭氧發生器等,提高了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效率與水平。
(二) 節水灌溉機械化作業
在現代蔬菜栽培中提高蔬菜優質高產的同時,人們也注意降低栽培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利用現代機械化技術進行灌溉的方式有噴灌、滴灌、水肥一體灌溉方式等,不僅提高了灌溉效率與水平,也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及管理環節的整體效率。
(三) 種植機械化
在蔬菜的種植方面實現機械化主要是采用穴盤式播種機、流水工作線等方式進行育苗。在移植栽培過程中已采用直播機、移栽機等進行作業。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技術仍不成熟,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提高機械操作規范度與熟練度,避免取得相反效果。
(四) 采收及初加工機械化
首先,采收方面實現機械化,如葉菜、根菜及茄果類蔬菜等在采收時都實現了機械采收,提高了采收效率。但采收過程中應加強對機械的調配,使其適合當先栽植密度,避免出現漏收或蔬菜破壞等問題造成經濟損失。其次,實現了蔬菜初加工機械化,即清洗、分級包裝等工作機械化,提高了初加工工作效率。其要點是注意提高包裝保鮮技術,保證蔬菜質量。
四、 山區蔬菜生產基地栽培技術及要點
(一) 基地建立
山區與平原地區的環境有較大差別,其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如運輸設施、管理配套設施等。因此在建立山區蔬菜生產基地時,必須完善各種相應的配套設施。首先,選擇環境較好的地區建立基地,確保當地不受污染。其次,完成基地的基礎建設,合理開發規劃土地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其次,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如水利設施、交通設施、取暖設施等。
(二) 田間管理
對于山區蔬菜基地管理來說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防治病蟲害,因為山區更利于病蟲害的蔓延,管理者必須加強各種病蟲害防治工作。此外,利用地勢建立水利設施,加強田間濕度自動調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