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說肥胖是一種慢性病?
肥胖分為單純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或稱病理性肥胖)。單純性肥胖發病率高,占97%~99%,是由于長期能量攝入過多、體內脂肪積聚造成,也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指的肥胖。
繼發性肥胖是指一些軀體疾病如垂體、腎上腺、縱膈等部位腫瘤,或罕見的遺傳性綜合征導致,少見,僅占1%~3%。長期反復使用強的松或外用可的松等,也可引起肥胖。
由于肥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脂異常、高胰島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一個最重要的發病危險因子,所以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全球肥胖兒童日益增多,與之相應的兒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也逐年增高。
大量的臨床研究已經證實,肥胖已成為影響人類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元兇。1997年,國際肥胖委員會正式將兒童肥胖確定為一種慢性營養性疾病。兒童肥胖的防治已刻不容緩。
兒童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過度喂養:嬰幼兒時期喂養過度常導致兒童青少年時期肥胖,因為這個時期是脂肪細胞數目增多的時期。老年人常有“吃得多才能長得快”這樣的社會偏見,他們照料的寶寶容易出現肥胖;而孕后期過度營養導致患兒出生體重大于4公斤,也是導致肥胖不可忽視的因素。
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兒童往往進食快,多偏愛油炸食品、含糖飲料、肉類、漢堡、蛋糕等高熱量食物,不喜蔬菜;或晚餐進食過多、早餐不吃或少吃。
體力活動過少:作業多、電腦游戲或電視節目誘惑、各種補習班等,使得兒童體力活動時間過少,能量不易消耗。
遺傳因素:父母均肥胖的兒童易患肥胖,這些家庭更應該及早采取措施預防肥胖的發生。
社會因素:目前很多學校只注重學習成績,丟掉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之本,在兒童肥胖形成方面有著推波助瀾作用。
疾病或藥物導致:一些疾病或藥物引起的繼發性肥胖更需要引起重視,這些患兒體重短時間顯著增加,可伴乏力、多毛等異常現象,往往為垂體腫瘤、腎上腺腫瘤或其他部位腫瘤,需要盡早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肥胖對兒童有哪些危害?
容易罹患糖尿病:近年來,10歲以上肥胖兒童中2型糖尿病發病率出現令人擔憂的增長,患兒不得不過早地用上降糖藥。嚴重者出現酮癥酸中毒、呼吸困難,危及生命。
早期血脂增高:脂肪沉積在血管內壁或肝臟、大腦、心臟等部位,引起相應臟器的異常,如血管壁硬化、肝功能損傷、認知和學習能力下降、高血壓等。
易出現月經紊亂:過度肥胖會使女孩處于月經紊亂和多囊卵巢綜合征的高風險之中,直接影響到患兒將來的生育功能。
影響陰莖發育及出現男子乳房發育:過多脂肪包埋陰莖和陰囊,影響外生殖器的發育;同時,脂肪過多導致乳房增大明顯,易遭嘲笑。
出現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俗稱打鼾,肥胖導致舌后墜、呼吸困難,睡眠時明顯,造成慢性缺氧,嚴重者可致猝死。由于睡眠質量下降,導致身高增長緩慢,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
引起骨關節異常:由于負重過度,可出現股骨頭滑脫、膝外翻、骨折、扁平足、脊柱側凸和骨性關節炎等。
易出現皮膚損害:常見的有黑棘皮征、毛囊炎、外陰部濕疹、破損等,黑棘皮征多見于頸部、腋下、關節部位,表現為色素沉著過度、皮膚增厚,與胰島素抵抗有關。
導致體能下降:重度肥胖患兒運動后常出現氣喘、胸悶等表現,體育成績難以達標。
造成心理影響:在嚴重肥胖的青少年中,48%有中等至嚴重的抑郁綜合征,35%有焦慮,肥胖女孩比非肥胖女孩更有嘗試自殺的傾向。
專家簡介:衛海燕,主任醫師,醫學碩士,鄭州市兒童醫院知名專家。擅長性早熟、矮小癥、性發育不良、糖尿病、低血糖等疾病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