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文
摘要:近年來,具身認知被逐漸應用于語言教學。在國內的初級漢語教學實踐中,漢語學習者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體現出具身認知的特點,表現為課堂詞匯教學傾向情景式練習。這為以圖片練習設計的方式習得詞匯提供了理論依據和設計邏輯。據此,根據漢語學習者的具身經驗和目的語言文化經驗之間的異同,可分為相同認知體驗和不同認知體驗兩類,再結合詞類劃分來設計詞匯的圖片練習,并注意情境性、文化性和創新性。調動學習者具身經驗來設計練習,可以增強學習者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提高詞語掌握效度。
關鍵詞:具身認知 詞 圖片 練習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4-0141-02
如何在有限時長的語言課堂教學中,最大化實現教學目的,提升學習者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一直是語言教學關心的問題。而初級漢語讀寫課囿于課型和學習者水平,進行詞匯教學時,需要大量讀寫練習。相對于聽說,初學漢語的學習者讀寫比較困難,也成為其漢語水平提升的瓶頸。為了提升學習者的漢語讀寫能力,大量的相關練習設計是不可避免的。盡管傳統練習形式可以實現教學目的,但是信息時代的對外漢語教學整合了不同資源,無論是學習者還是教學者都需要更為高效的教學方式。為了增強學習者初級階段的漢語閱讀理解和語言運用能力,在對外漢語讀寫課堂中引入具身認知的教學意識來設計詞匯練習,能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一、具身認知特點
1.存在于語言學習過程中
20世紀80年代以后,認知科學由“無身”轉向“具身”,鏡像神經元的發現和布洛卡區功能的進一步探索,為具身認知提供了認知神經生物學依據。具身認知逐漸應用于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學科、信息科學、醫藥衛生科技、哲學等領域,尤其在教育領域,特別是語言教學方面。[1]具身認知不同于二元論的身心分離,不再把認知和計算聯系起來,強調認知、心智與身體、環境的關系。在具身認知觀下,身體狀態和特定模態的模擬在語言處理中都起著重要作用。[2]語言理解的核心,是讓單詞與感覺運動的記憶印痕發生連接。[3]
2.具身經驗的遷移
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在漢語讀寫習得方面具有一定優勢,而非漢字文化圈學習者則會不自覺地將母語習得的具身經驗泛化到漢語讀寫習得。比如巴基斯坦學習者在習得漢語時,更容易先習得聽說,對于漢字的書寫和認讀則較為困難。這正是學習者具身經驗的負遷移。由于其官方語言烏爾都語由阿拉伯字母和波斯語構成,書寫為點和圓筆,在書寫漢字時,不少學習者會將漢字的豎彎鉤和捺筆寫成圓筆;倘不加強調和訓練,也基本沒有段首空兩格的意識。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到,認讀和書寫漢字水平較高的學生,均要在課外大量重復書寫方能識記。這均是具身經驗影響所致。
3.對目的語文化環境的疏離
留學生初到中國,除了言語交際困難,飲食、生活、習俗的不同,也令他們習慣與本國同學交往,共同結營母語文化背景的小環境。鏡像神經元理論告訴我們,鏡像神經元由于無法接觸具體交際情境中的刺激,無法通過把握他人的動作意義來產生共情。這種疏離,反映在語言學習中,有著畏難情緒,不愛寫漢字,疏于課后復習。國內日益增加的學歷生,不少都是先就讀預科,這些學生年齡多在18歲左右,大多沒有明確的目標,不少是出于父母的期望或者對中國的向往而選擇了學習漢語。在沒有為自己增值的學習動力,也沒有融入本地環境的愿景,漢語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4.課堂學習傾向情景式練習。
漢語學習者的學習風格不同。一個教學班級中,場依存和場獨立風格的學習者均有。在第二語言學習日益強調交際性和功能性的今天,學習者們也更愿意參與情景式練習。這種學習特點,延伸到了讀寫課的詞匯練習中。
盡管當代第二語言教學已經講求聽說讀寫的融會貫通,但是初級漢語讀寫課堂上,教學側重點依然是讀和寫。在讀寫課堂中融入情景式練習,需要引入新的教學方式。如今的對外漢語教學課堂,現代教育技術的參與令對外漢語教學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拓展空間。人類具有視覺思維的特性,眼睛本身即具有判斷和領悟的功能,即理性能力,它在“看見”事物的同時就產生了對事物內在特性和深層關系的領悟。[4]因此,讀寫課詞匯練習引入圖片設計,可以令練習更有趣味性、針對性和實用性,調動了學生動手書寫的積極性,也加深了學生的具身認知,提高了對目的語及其文化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二、圖片練習設計方法
初級漢語讀寫練習主要集中于詞語認讀書寫、造句和句群表達方面;從具身認知的角度,語言根植于經驗,不同地域的人類在漫長的生存和發展中,形成了相同和不同的經驗。同時,語言將這個世界劃分為不同范疇,基于此,設計練習時以實詞為核心選擇圖片,實詞和虛詞的組合關系則對應為圖片中事物關系或圖像邏輯。這樣,將圖片練習設計分為兩類:相同的認知體驗歸為基本認知中的事物、觀念和行為;不同的或同中有異的認知經驗歸入目的語環境特有的事物、觀念和行為。而初級階段,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和基本句式結構是圖片練習設計的重點,基本句式結構可視作實詞和虛詞的組合關系。
1.基本認知中的事物、觀念、行為
這類常見于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
名詞的練習,結合學習者經驗,選取典型事物,結合數量詞練習。比如“面包”,要選擇西式餐桌上常見的面包塊圖片練習,通過一籃面包練習可數不可數,“面包多少錢一個”。練習“餅干”時,如果是單一國籍學生,比如巴基斯坦學生,可以舉出巴基斯坦人愛吃的“大餅”圖片,學習“餅”“大餅”。再如“宿舍”可以選取跟學生所讀大學相近情況的圖片,最好有學生在聊天或者學習場景的圖片。抽象概念類事物名詞,如“生活”,要結合留學生們的個體經驗,選擇案頭學習、小組探討、游戲娛樂之類圖片,做“你的生活怎么樣”“你在中國的生活怎么樣”等書寫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