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善風 趙美鋼


摘 要:本文闡述了高速動車組超員報警監控技術的基本設計原則。
關鍵詞:高速動車組;超員;報警;整備載荷;定員載荷;超員載荷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01.001
1 高速動車組超員報警必要性
隨著高速動車組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提高,動車組運行速度高、安全性能好、全天候運行、運行舒適、正點率高等優勢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動車組出行,一到節假日中國就上演大規模周期性人口遷徙,據相關部門統計,2018年春運40天,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38153.9萬人次,同比增加2435.1萬人,增長6.8%。春運期間,全國鐵路有11天旅客發送量超1000萬人,特別是2月20日(農歷正月初五)開始,春節返程客流高度疊加,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連續8天超1000萬以上持續高位運行。運輸量大,運輸任務艱巨,超員超載也成為動車組普遍存在現象,但無節制的超員超載,為動車組的運輸安全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
2 動車組超員報警技術介紹
超員報警顧名思義是對列車超員超載進行監控的一項技術,通過對列車實際載荷與列車預設載荷進行對比,在動車組嚴重超員時進行車輛報警并指示,方便列車員進行乘客疏散,保證列車安全行駛,監控流程簡圖如下:
2.1 車輛載荷檢測
動車組載荷狀態均通過空簧壓力來體現,即不同的載荷狀態對應不同的空簧壓力,各車制動控制裝置(以下簡稱EBCU)實時檢測本車的空氣彈簧壓力,將采集到的空氣彈簧壓力值或轉化的車輛重量信息,通過總線發送到列車控制管理系統(以下簡稱TCMS),TCMS將接收到的壓力值轉換為車重(車重計算公式如下)或直接收到的車重信息與軟件“超員警告閾值”預設值進行比較,進行超載信息的整車超員報警或單車超員報警判斷。
車重計算公式:Wcar=2*W_bog+4*T*K
式中:Wcar? ? ? ? ? ? ? ? ? 車輛重量,單位:kg
W_bog? ? ? ? ? ? ? ? ?轉向架重量,單位:kg
T? ? ? ? ? ? 載荷壓力,單位:kPa
k ? 空簧系數(常量)
2.2 超員報警值設置
(1)載荷定義。整備載荷:車輛自重+必要的物品(如水、食品等)及乘務人員(如司機、機械師、乘務員等)。
定員載荷:整備載荷+定員重量(每乘客80公斤)。
超員載荷:超員后車輛重量,超員載荷=定員載荷+定員載荷x XX%。
(2)超員報警閾值。單車閾值:超員XX%,并根據車體承載能力、牽引加速度及剩余加速度能力、制動系統制動能力及制動盤熱容量、轉向架各部件承載能力、空調制冷制熱能力及人均新風量、衛生系統等各系統的實際情況留有一定余量。
整列閾值:超員XX%,并根據車體承載能力、牽引加速度及剩余加速度能力、制動系統制動能力及制動盤熱容量、轉向架各部件承載能力、空調制冷制熱能力及人均新風量、衛生系統等各系統的實際情況留有一定余量。
2.3 超員報警判斷條件
考慮到運行過程中曲線、坡道等路況對空簧壓力值的影響,動態工況下不進行超員報警檢測。
列車控制管理系統同時檢測到以下條件同時成立時,進行“車輛超員報警”,提示司乘人員疏導報警車廂乘客。
(1)列車速度<5km/h或開門狀態信號。
(2)單車超員報警:單車的“本車實際重量”≥單車超員報警閾值。
(3)整車超員報警:各車“列車實際重量”之和≥列車超員報警閾值。報警消除條件:以上報警條件不成立。
2.4 報警功能實現
為了方便超載乘客及時疏散到合適車廂,TCMS將超員報警的信息,通過總線發送至PIS,PIS接收到該信息后,在乘務員室或機械師室配有PIS顯示屏的車型顯示“X車超員”(X表示1-16);車內顯示器顯示“X車超員,請站立乘客到相鄰車輛乘坐”,同時本車(或全列)廣播喇叭播報與車內顯示屏顯示內容一致的語音信息;多車超員時,在乘務員室或機械師室配有PIS顯示屏的車型顯示“X1、X2…車超員”(X表示1-16);車內顯示器顯示“X1、X2…車超員,請站立乘客到相鄰車輛乘坐”,同時本車(或全列)廣播喇叭播報與車內顯示屏顯示內容一致的語音信息;為了方便司機和機械師更直觀的知道車輛超員狀態,可在司機室通過超員報警指示圖標紅、黃、綠的狀態顯示各車廂“單車超員報警”狀態,如下圖所示:
指示圖標綠色-載荷未超員? ? 指示圖標黃色-載荷超定員? ?指示圖標紅色-載荷超定員XX%
整列超員時,TCMS通過總線將報警信息發送至PIS。PIS接收到該信息后,在乘務員室或機械師室配有PIS顯示屏的車型顯示“列車已超員”,車內顯示器顯示“列車已超員”,同時全列車廂廣播喇叭播報與車內顯示屏顯示內容一致的語音信息。在司機室顯示屏和機械師室顯示屏的相關界面顯示,并有故障代碼輸出,伴有聲音提示。
3 結語
按照上述原則設計的超載監控技術,既可滿足車輛的正常運營又能滿足車輛的安全運營。目前中國CRH1系列動車組、“復興號”動車組都已經具備超員報警功能,但由于技術淵源,車型特點等客觀條件的參差性,此項技術在上述車型的應用及效果也不盡相同,筆者結合近幾年的高鐵設計經驗,淺談一下動車組超載監控技術,以期拋磚引玉,使這一技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TB_T_3342_2014_機車車輛基準重量定義[S].
[2]TB_T_1740_2015_鐵道機車車輛載荷測定方法[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