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周
摘 要:眾所周知礦井作業危險性較高,其中通風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礦井作業的安全性,并且煤礦企業對這一問題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并且也制定了相應的措施對其予以防范,降低了礦井作業事故發生率,但是在通風安全方面的分析和預防方面的能力還有待提升。本文主要對當前礦井作業中導致通風安全事故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結合實踐提出了幾點預防策略,希望能夠減少通風事故的發生,保證礦井作業的安全。
關鍵詞:礦井作業;通風管理;事故原因;事故預防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01.075
0 引言
在我國礦業生產中每年由于瓦斯爆炸事故所造成的人力和財產損失嚴重,各煤礦也逐漸加大了對通風措施的研究來改善煤礦的通風條件,以有效降低瓦斯濃度,預防爆炸事故的發生。近年來由于瓦斯爆炸引發事故發生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同時也對社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因此,現在加強對礦井通風事故的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并加強對其預防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礦井通風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1.1 重效益輕安全現象嚴重
現在我國很多煤礦都在超量生產,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往往只重視煤炭的產量而輕視了礦井的生產安全。很多煤礦在超額生產的情況下,由于過度挖掘很容易對礦井的通風造成不良影響,從而極易引發通風事故;另外,一些煤礦企業現如今仍沒有對安全生產給予足夠的重視,單單認為只要獲得較多的經濟收益就是發展了企業,根本沒有認識到安全才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在生產過程中由于盲目節約成本,不及時維護和更換通風設備,同時對生產的安全投入也相對較少,從而容易引發通風事故。
1.2 存在較多的安全管理漏洞
礦井事故的發生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有著莫大的關系,尤其是在礦井通風不及時以及瓦斯治理不到位等都是誘發通風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礦井安全管理的不到位就容易對礦井生產中產生的大量瓦斯氣體聚集,再加上對通風設施的維保管理不當就會導致聚集的瓦斯氣體不能排除,達到一定濃度就會發生瓦斯爆炸,從而造成人員傷亡。另外,一切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引發的,在當前的煤礦管理中并沒有形成系統性的管理,限制了安全管理應有作用的發揮。
1.3 制度落地效果較差
在煤礦生產中很多的煤礦企業也已經制定了很多相應的安全生產制度,但是制度的落地和執行效果較差,更嚴重的是個別企業僅僅將這些制度作為擺設應付上級檢查,根本不具有任何作用。另外,還有一些企業沒有明確生產中的安全責任,在賞罰方面也不盡合理,一旦發生安全事故便推諉扯皮,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實。
1.4 監督力度不足
根據對以往通風事故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其中一項重要的原因就是相關部門對煤礦生產缺乏有力的監督。在檢查中發現的安全問題,相關企業并沒有進行及時整改,對于這種現象監督管理部門也沒有對整改的結果進行跟蹤監督,這種敷衍行事的現象為安全事故的發生埋下了嚴重的隱患。
2 具體預防措施分析
2.1 加強安全教育,提高生產安全意識
要想提升礦井作業的安全,首先就要在思想上樹立安全生產的意識,只有打通思想上的障礙才能有利于其他安全工作的開展,保證安全生產。另外,還要加強對作業人員的安全培訓,通過案例或者其他更為直觀的方式來向作業人員展示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最后,通過培訓的方式來讓每一個作業人員都能夠熟練掌握作業流程,能夠對每一環節中的安全隱患進行有效的排除,從而保證生產安全。
2.2 要加強通風技術的創新
安全生產中一項重要的預防事故發生的措施就是要加強預防技術的創新和提升。現在的煤礦開采深度不斷加深,從而也加大了通風的難度,只有加強對通風設備的創新以及通風技術的不斷提升才能夠有效地降低礦井中有害氣體的濃度,減少通風事故的發生。另外,還要加強對通風設備的管理和維護,充分發揮設備的通風功效,減少有害氣體的聚集。最后,還要加強對礦井中盲井的管理,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2.3 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在礦井生產中一定要對生產中每一個環節的安全責任明確分配到個人身上,并與相應的安全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激發管理和作業人員的積極性,也能夠激發所有參與生產人員的責任感,有利于主人翁意識的培養,為礦井安全生產打好基礎。
2.4 加大通風安全監督力度
監督管理是保證礦井生產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相關部門一定要按照制度標準對礦井中的通風設備以及相關的生產工藝進行監督檢查,并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跟蹤整改,只有在保證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復礦井的正常作業。另外,還要建立相應的復查制度,從而有效提升監督的效果。
2.5 建立風險預防安全管理體系
煤礦通風系統除了做好“事中控制,事后處理”,更要做好“事前預防”。首先是開展危險源識別。然后是進行通風日常監測。對煤礦通風過程的監測,發現辨識出的危險源,采取相應的初步措施,使危險源得到暫時的妥善控制,并根據已發現的危險源建立危險源檔案,作為日后日常監測的內容。其次是對危險源分析處理,并制定管控措施。根據日常監測信息進行分析,如不可容忍,則發出預警信息,并制定技術性或管理性的風險管控措施,并及時發布。最后是風險管控措施的動態管理。對風險控制措施實施過程和結果進行監督和測量,未能達到要求的,應重新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并實施,達到要求的,應予以標準化,鞏固成果。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礦井通風安全已經成為了現在礦井生產中重要的安全內容,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加強對參與人員安全意識的提升,通過不斷創新通風安全技術、明確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以及建立完善的風險預控體系來保證礦井通風安全,從而更好地保證礦井作業生產的安全性,降低通風事故風險。
參考文獻:
[1]李勇強.煤礦通風安全技術分析及預防措施[J].能源與節能,2015(03):55-58.
[2]王占青,鄭寶,史衛明.煤礦安全通風管理及通風事故的防范措施[J].中國能源,2011(06):77-80.
[3]張壘.基于煤礦通風安全的事故防范和管理措施探討[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03):66-70.
[4]魏云峰.煤礦通風安全及通風事故防范探討[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4(06):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