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莉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000)
作為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小兒肺炎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呼吸困難、肺部啰音等。患兒需要及時進行治療,否則會對患兒的肺功能、呼吸功能產生極大的影響,嚴重者還會危及其生命安全。由于患兒年幼,除去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對患兒給予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也是非常重要。此次研究中,針對90例小兒肺炎患兒實施針對性護理,以了解人性化護理應用價值,具體內容見下文。
采取隨機抽樣法選擇本院兒科在2017年至2018年間收治的小兒肺炎患兒作為研究樣本,抽選出病例數90例均分為兩組。其中一組45例患兒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對照組),另外一組患兒實施人性化護理服務(觀察組)。本次研究內容在取得患兒家屬以及醫院倫理委員會的認可后展開。
對照組中,患兒的年齡范圍8個月到10歲之間,年齡平均值為(5.4±1.3)歲,男性患兒25例、女性患兒20例;
觀察組中,患兒年齡范圍9個月至10歲,平均年齡為(5.3±1.1)歲,男女性患兒病例數分別為:24例、21例。
對比兩組患兒的基本資料,并無太大的差異性:P>0.05。
所有小兒肺炎患兒均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分別實施常規護理與人性化護理。其中,常規護理內容主要根據醫囑進行用藥護理,生理護理等。而觀察組患兒則實施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具體的護理內容為:①心理護理 當患兒處于陌生環境中,會產生一定的恐懼心理,治療依從性較差,給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性。因此在實施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注意患兒的年齡、性別、愛好等,保持微笑服務,加強預患兒之間的交流溝通,可以適當的采取注意力轉移法,利用玩具、圖畫、書籍、玩偶等減輕患兒的緊張心理,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友誼。另外,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加上患兒家屬較為擔心,如果患兒發生哭鬧等情況,有可能進一步引起醫鬧糾紛等不良事件。因此,在護理前,護理人員應與患兒家屬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溝通,向患兒家屬講解疾病發生的原因、治療方式、治療效果,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理解度[1]。
②氧療護理 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適當的給予患兒氧氣,注意在給予氧氣過程中控制氧氣濃度、時間,避免患兒出現不良反應。
③呼吸道護理 定時觀察患兒的呼吸情況,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給予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幫助患兒排出痰液,同時根據醫囑給予患兒抗生素。在護理過程中,注意與患兒做好交流溝通,積極鼓勵、夸獎患兒,以提高患兒的治療配合度。
④全面人性化護理 護理人員需注意患兒病房衛生干凈整潔,營造一個舒適、愉快的病房環境,改善患兒的不良心理狀態。護理人員需多與患兒進行肢體接觸,提高患兒對護理服務的信任。在護理結束后,采取人性化延續護理,定期隨訪,詢問患兒的恢復程度,直至患兒全面康復[2]。
對比2組患兒體溫恢復時間、憋喘緩解時間。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22.0版統計學軟件將所有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并以P<0.05表達組間差異性明顯。計量資料(體溫恢復、憋喘緩解以及胸片改善時間)采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并以t帶入檢驗。
對照組患兒的體溫恢復時間為(3.69±0.81)d,憋喘緩解時間為(2.83±1.30)d;觀察組患兒體溫恢復時間為(2.43±0.73)d,憋喘緩解時間為(1.24±1.18)d,兩組小兒肺炎患兒臨床病癥表現改善時間對比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小兒肺炎是兒科極為常見的疾病,會對小兒生命體征產生較大的傷害。由于幼兒年幼,家屬過于擔憂,給治療及護理工作帶來較大的阻礙。人性化護理服務遵循“以人為本”,將患兒的身心感受放在首要位置,不僅是給予患兒積極有效的治療,還需要保證患兒的身心健康[3]。對于小兒肺炎患兒而言,患兒在生理上受到病痛的折磨,其心理也會表現的極為脆弱敏感,在面對陌生環境、陌生人時自然會產生不良情緒。所以護理人員需要保持耐心與患兒進行交流溝通,通過一些玩具與患兒進行交流。在患兒住院的病房里,多裝飾一些顏色鮮艷的裝飾品,在墻上多貼上一些卡通人物,在患兒的床頭柜上可以放置一些有趣的圖畫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采用合適的心理護理方式,與患兒建立友情基礎,并對患兒及患兒家屬進行心理護理。告知患兒家屬無需太過擔憂,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夠促進患兒早日康復[4]。
同時給予患兒并發癥護理模式,降低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全面提升人性化護理服務,采取延續性護理確保患兒能早日恢復健康。
總之,人性化護理服務在小兒肺炎患兒中的應用價值較高,對于改善患兒的治療效果作用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