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婷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老年病科,湖北 武漢 430022)
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患者也隨之增多,隨著人口的老齡化,更多的社會問題逐漸出現。老年患者的護理需求使得護理方式產生新的變化,本人對護理教育改革進行思考和分析。[1]
老齡化社會到來以后,老年護理工作變得尤為重要。人口老齡化到來以后,要采取護理策略,實現健康老齡化,提升對老年患者的救治水平,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2]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功能逐漸衰退,容易出現疾病已經身體損傷。出現病癥以后,患者的治愈效果不如年輕人,恢復周期更長,并且在恢復過程中,容易產生病變問題或許引發其它的疾病并發癥。[3]這對老年患者而言,是十分嚴重的負擔,患者治療期間承受著較大的精神壓力以及高額的治療費用,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4]老年人的很多積蓄也會花費在醫療以及護理等方面,把我國的經濟狀況使得老年患者收入受到限制,這也加劇了老年患者的就醫治療負擔。為了解決患者的治療難題,需要進行護理教育改革,針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前老齡化現象,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建立新的護理條件,提升護理質量。從目前的護理現象來看,老年護理社會化服務程度相對低下。[5]
我國人口老齡化到來之際,社會問題逐漸暴露,家庭趨于小型化,獨生子女的贍養義務也變得更加繁重。普遍存在兩個子女贍養四位老人的現象,而這就導致家庭護理功能出現較為嚴重的障礙。在工作之余完成對老人的照料存在較大的難度,這也使得老年護理需求得不到滿足,讓護理任務變得更加艱巨。[6]
通過建設社區衛生,可以應對老年社會化護理帶來的負面影響,護理期間也要分心老齡化的特點、對護理的需求度。開展社區建設,就以家庭為單位、社區為依托完成機構養老分析以及養老模式解析。期間也要分析護理實踐內容,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大護理教育改革力度。我國雖然開始進行社區衛生建設,但建設時間不長,建設方式、運行模式也在探尋和摸索的階段,所以存在很多問題。[7]在分析社區衛生建設在老年社會化影響因素時,也要了解護理差距、護理因素以及護理工作中的不足。工作開展階段,探索工作意義、工作內容,分析工作中的問題,積極處理工作障礙。在目前的社區衛生建設階段,護理供需存在失衡現象,管理問題也逐漸突出,使得護理需求都滿足,這一問題在農村、城鎮比較常見。[8]
為了解決老年人的醫療需求,需要分析醫療保險改革的實際意義,研究醫療服務質量,醫療費用的消耗狀況。將衛生醫療資源進行合理利用,杜絕浪費現象。期間需要分析農村的醫療條件,醫療保障類型。[9]就平均資源而言,老年人群的衛生資源分布不合理,導致部分地區老年護理工作出現失衡現象,影響老年護理業的發展。[10]
為了提供更好的老年醫療保障,建立老年護理院勢在必行。建立期間,也能給予老年患者更好的醫療保障措施,完善經濟制度,提倡改革水平,反饋地域文化以及社會文明。[11]家庭小型化結構導致養老問題的出現,為了給予老年人更好的養老服務,需要了解社會化服務走向以及和家庭服務的結合方式,提供更好的養老居住空間,滿足護理需求以及護理管理水平。[12]
發的國家等養老救助管理工作水平較高,護理服務進行期間,解決了老年醫療問題。老年醫療中心覆蓋面較廣,他們的建立對老年患者疾病預防診斷治療提供了更好的幫助。相比較之下,我國的老年護理院較少,這就影響了老年患者的醫療水平。老年患者需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康復治療,平衡老年護理需求。建立老年護理院,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適的醫療環境,應對社會發展,解決部分需求。[13]
完善老年護理業務體系,可以保證護理機制更好的運作。開發完善老年護理保險業務至關重要,開發過程中,需要分析中國傳統,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業務體系。首先贍養老人是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贍養過程中,要分析我國的傳統美德。了解護理經濟體系的運作、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分析老年護理的工作職責,結合病情變化,統計護理期間,消耗的人力物力,合理制定護理費。老年護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變化性,而老齡化的到來,也使得整個社會,對老年護理保險制度的依賴程度提升。護理保險可以為老年人提供保障,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也讓老年護理服務產生了新的變化,護理過程中有效緩解了老年人的醫療負擔,完善醫療體系的同時,讓護理工作內容變得更加全面,護理意義突出,護理保障模式完善。[14]
護理工作進行期間,需要研究我國的保險狀況,社會保險和養老保險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但是不能滿足老年人的護理醫療需求。我國大多數老年人為工薪階層,經濟能力有限,對護理服務的追求度也出現限制。在西方國家,技術完善的老年護理制度,也保證了護理工作的先進性,在開展護理教育改革時,可以吸取先進的經驗,找準努力方向,完善改革制度。
家庭護理指為在家中的患病個體提供基本的醫療護理服務。老年患者的年齡較大,敏感度高,對家庭依賴感強,進行家庭護理,可以為老年患者提供更高質量的救治服務。家庭護理不同于住院醫療,對于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接受家庭護理方式可以提升治療質量,這也使得家庭護理備受老年患者的歡迎。應用家庭護理,可以保持患者的自尊心,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得護理工作更為有效的進行下去。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到來之際,家庭護理的發展趨勢也就產生了新的變化,它的良性發展,對平衡老年患者的護理需求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護理工作進行期間,維護老年患者的自尊心,讓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家庭護理,是未來的護理工作發展趨勢,它的應用明顯提升護理質量,打破護理工作中的局限性因素。在分析家庭護理內容時,需要了解護理人員的護理意識、掌控護理份額,了解社區醫療服務與家庭護理的結合方式。另外還要考慮護理人員的經濟承受能力,判斷家庭護理效果,保證護理工作擁有良性發展方向。
護理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在護理工作進行時,使得護理后工作實踐發展產生新的變化。工作期間,需要了解護理概念應用狀況,找到護理切入點,分析護理管理要求,將概念進行延。根據老年護理需求,了解護理學的應用價值。護理工作進行期間,拓寬護理角度,了解服務概念模式。將護理學進行準確的定義,從多角度探討老年護理需求,分析護理工作的執行標準。開展護理工作時,也需要了解不同護理項目的操作意義,了解護理工作的發展空間,護理模式的結構組成以及護理作業的實踐應用。針對老年患者的護理需求,保準護理教育改革方向,對社區護理、護理操作、概念介紹、知識普及以及家庭護理的項目執行標準進行確定。分析護理概念,疾病類型,建立健康中心,探討護理工作的和諧因素。建立一體化的護理服務,包括健康教育,疾病預防,搶救訓練,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
老年患者的護理需求逐漸增加,為了保證護理工作的有效對接,要分析老年患者的個人需求,完善護理管理工作缺口,促進老年護理行業的發展,創造工作崗位,保證護理工作的實際意義 。
社會在發展過程中,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這使得護理人員工作難度增加。老年患者人數提升的同時,對護理質量也有新的要求,進行護理教育改革,就能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建立更加縝密的培訓計劃體系,研究護理課題,規范護理教學,保證護理工作的執行效果。[15]
研究護理工作內容,分析護理教育改革方向,了解護理工作的發展觀念要求。我國老年護理學工作起步較晚,發展機制和管理理念不夠成熟,這導致護理工作中出現了很多局限因素。部分工作人員,對老年護理工作的實際意義領悟不夠透徹。老年護理不僅僅局限于日常的看護和照料,而是采用科學的護理手段提升護理工作的整體效果。進行護理教育改革期間,需要做好社區服務,采用新觀念看來我國的老年人口變化趨勢走向、分析護理工作的應用意義、護理服務的要求標準,解決護理管理問題。另外還需要做相應的廣告宣傳工作,加大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增加教育機會,改變教育方式,提升教學質量。可以通過豐富的改革形式,強化教學體系,保證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升他們的個人技能。
老年人機體功能衰退,患病概率提升,大多數老年人都存在一種或多種慢性疾病,當健康問題出現以后,老年患者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波動,這使得他們的護理人員依賴性提高。老年護理工作,工作內容復雜、難度大,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具備專業的素質,良好的工作精神和工作素養,讓他們擁有愛心,耐心以及責任心。掌握護理工作知識,分析老年患者的治療心理,做好溝通工作,提升患者的護理依從性。老年護理工作內容復雜,護理工作進行期間,也需要采用新方式新方法將護理內容進行落實。解決溝通難題,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全面的判斷力,對護理過程中的不良因素進行總結,了解老年人的行為變化,采取針對性措施,制定全面的解決方案,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獨立性。護理期間做好溝通和交流,全面掌握老年患者的患病資料,給老年患者心理支持和精神安慰。
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對護理工作而言至關重要,增加護理科目也可以提升護理工作的全面性和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編撰教材時,就需要引進新的知識概念,強化師資力量,保證教學改革管理工作順利進行下去。
老年護理問題屬于社會問題,解決這一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這需要通過護理教育改革的方式,加大對護理人員的培養力度,增加護理資源,滿足老年患者的護理需求。在護理服務進行期間,也需要分析護理管理標準,針對我國國情,制定與之對應的護理教育改革策略。老齡化社會到來以后,加劇了老年護理需求,但是我國醫療事業逐漸發展,老年護理問題得到關注,老年護理需求也終將會被更好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