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敏,王 亞
(河北省邯鄲市中煤一公司嶺北職工醫院防保科,河北 邯鄲 056003)
子癇前期是臨床婦產科常見嚴重并發癥之一,其發病影響因素較多,包括胎兒、母體本身以及胎盤等,患者多伴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腹痛等臨床癥狀,也可合并水腫、蛋白尿或血壓升高等情況,嚴重子癇前期有引發患者、新生兒死亡的風險,對患者的正常妊娠過程及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1]。因此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改善子癇前期癥狀,延緩病情對患者及新生兒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本次擇取37例重度子癇前期剖宮產產婦行循證護理干預,旨在探究該種護理模式對患者的影響。現匯報如下:
擇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重度子癇前期剖宮產產婦共74例,根據患者入院時間先后順序進行分組,包括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7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0~35歲,平均年齡(27.2±2.5)歲,孕周介于31~41周,平均(35.3±2.4)周;觀察組患者年齡21~36歲,平均年齡(28.1±2.6)歲,孕周介于30~41周,平均(35.5±2.5)周,兩組一般資料數據差異微小,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行術后常規護理干預,包括病情及生命體征監測,術后飲食干預等。
觀察組行循證護理:首先確定護理問題,重度子癇前期剖宮產產婦術后并發癥較多,因此需要對并發癥給予高度重視,然后進行文獻檢索和查閱以制定護理方案,最后針對護理方案進行執行。①針對產后出血患者需要關注其子宮、陰道恢復情況;若出血原因為宮縮乏力需要進行子宮按摩、藥物方案或宮腔內紗布填塞等方式進行處理;②針對心理衰竭患者需要術后監測生命體征,以患者情況為依據給利尿劑或強心劑類藥物,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及量,在飲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為主以減輕患者心臟負擔。③針對產后子癇抽搐患者需要保證其病房干凈整潔,避免不良環境誘發患者應激反應,對患者子癇征兆進行評估,及時處理患者視線模糊、惡心嘔吐等癥狀以降低抽搐發生率。若已經抽搐應及時吸氧,并給予緩解痙攣及降壓藥。
①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情況;②新生兒Apgar評分[2]共10分,4分及以下考慮重度窒息,7分及以下考慮輕度窒息,8分及以上為正常。
實驗數據均行統計學軟件(SPSS17.0)計算,經(±s)表達計量資料,行t值做統計學檢驗,經百分比表達計數資料,行x2做統計學檢驗,計算結果顯示P<0.05則說明數據差異顯著至存在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10.38±2.61)d,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7.25±2.33)d,組間數據差異較大,經計算存在統計學意義(t=5.4417,P<0.05)。
對照組平均新生兒Apgar評分(9.54±1.68)分,觀察組平均新生兒Apgar評分(7.51±1.42)分,組間數據差異較大,經計算存在統計學意義(t=5.6134,P<0.05)。
觀察組患者術后感染1例、產后出血1例、胎兒早產1例,未發生羊水栓塞、子癇、胎兒宮內窘迫等并發癥,本組并發癥患者共3例,總發生率8.11%;對照組患者術后感染2例、羊水栓塞1例、產后出血4例、子癇1例、胎兒早產2例、胎兒宮內窘迫1例,本組并發癥患者共11例,總發生率29.73%,組間數據差異較大,經計算存在統計學意義(x2=5.6381,P<0.05)。
重度子癇前期臨床危險性較高,需要在臨床治療基礎上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以降低其危險性[3]。循證護理干預是現代護理學新型護理模式之一,護理人員針對患者具體情況發現問題并做總結歸納,保證問題具有結構化以及特定化特點,后以患者基本情況以及既往文獻資料為理論依據,幫助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和全面性的護理干預方案,最后在臨床中針對護理方案進行執行,以此保證患者接受到個性化優質化護理服務,有效規避術后并發癥風險,保證母嬰健康和平安,這對于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的健康具有積極影響[4-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新生兒Apgar評分以及并發癥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說明循證護理在重度子癇前期剖宮產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及價值。
綜上,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剖宮產術后開展循證護理能夠保證母嬰健康,對患者預后效果顯著,因此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