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敏
(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腰椎間盤突出是目前較為常見的疾病,該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間盤各部分發生退行性改變,受到外力因素的影響,致使椎間盤纖維環發生破裂,導致髓核組織突出,對脊神經造成壓迫,并引發以腰痛、下肢麻木、疼痛等癥狀為主的疾病。目前,對于該病的治療廣泛采用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切除術,該手術方式具有創傷小、恢復快、治療效果突出等顯著優點,而科學、有效的護理手段則能進一步鞏固治療效果,增進患者治療體驗。基于此,本次實驗對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切除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護理工作進行了探討分析,現報告如下:
將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42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設為本次實驗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在50-70歲間,平均年齡為55歲,上述所有患者均存在程度不同的腰腿疼痛、脊椎旁壓痛、背伸肌力減弱等癥狀。且經由針灸、藥物治療未取得理想治療效果。于術前接受CT或MRI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并排除相關手術禁忌證。所有研究對象術前生命體征穩定,均行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切除術進行治療。
首先是術前護理,引導患者完全術前各項常規檢查,并叮囑患者手術前夜禁食禁水8h,于手術當日清晨留置導尿管,對于部分有長期煙史的患者應當敦促患者戒煙;在心理護理方面,由于大多數患者病程普遍較長,且反復發作,長期經受病痛的折磨,而對于手術方式又乏有了解,故而容易產生焦慮、不安等負面心理,對治療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針對于這一點而言,護理人員應當患者進行積極的交流溝通,針對患者具體狀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方案,以開釋患者內心的疑慮,確保患者能夠保持穩定的心態,積極接受治療;于術前數日對患者進行體位訓練,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腰背肌鍛煉方法;于手術前做好各項手術器械的準備工作。
其次是術中護理,護理人員應當對手術室的溫度以及濕度進行控制,并幫助患者保持俯臥位,并于手術過程之中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一旦發現任何情況狀況,應當在第一時間向醫生進行報告并從遵循醫囑協助處理。
最后是術后護理。術后將患者平穩送至病房,并叮囑患者保持平臥,不必翻身,以此對切口形成壓迫,對于止血有利。護理人員應當對患者的手術切口、下肢感覺、大小便狀況進行觀察,同時監測患者的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等等。針對患者狀況,指導患者進行健康飲食,加大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同時多食用富含維生素以及膳食纖維的食物,以此促進患者手術切口的愈合。護理人員還需告知患者如何正確佩戴腰圍,詳細說明如何進行軸線翻身,以避免患者因翻身過快而引發出血、血腫等問題。在康復指導上,術后如果患者自覺并無不適癥狀,可指導患者進行雙足踝泵運動。術后第一天始,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以腰背功能鍛煉為主,并叮囑患者于術后6月以內不可進行劇烈運動或提重物,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避免臥硬板床。
參考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視覺模擬評分法),研究對象術前術后的疼痛評分進行觀察記錄。
實驗結束以后將本次實驗所得數據信息進行整理,并錄入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均數±平均差(±s)表示。若數據比較差異顯著,則P<0.05。
本次實驗之中42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根據觀察,術后均無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研究對象術前VAS疼痛評分為(8.47±1.32)分,術后VAS疼痛評分為(2.32±0.87)分。術前術后VAS疼痛評分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在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之中微創經皮椎間孔鏡技術已經得到了普及與應用,而對于患者實施圍術期優質、全面的系統化護理,能夠讓患者保持穩定的情緒,增進患者治療信心,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對于提高手術效果亦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并促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具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