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圣葉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瑞慈醫院,江蘇 連云港 222100)
宮外孕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婦科疾病,該病具有發病突然、病情變化快的特點,若是出現妊娠破裂就容易導致腹腔內出血以及休克的發生,而失血性休克作為宮外孕患者中最為嚴重的并發癥,若不能及時進行搶救會對孕婦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1]。本文旨在對宮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措施以及護理措施進行探討,現將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于我收治的60例宮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據單雙序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30例,年齡20-36歲,平均年齡(27.48±2.15)歲;觀察組30例,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26.15±2.4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失血性休克相關診斷標準,均對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參加;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系統疾病的患者。將2組間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進行對比,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急救措施和傳統護理,觀察組則給予具有針對性的急救措施以及優質護理服務,具體內容如下。
急救措施:(1)醫護人員在接收到患者后立即為其建立靜脈通道,可先建立2-3條靜脈通道以增加灌注量;墊高患者頭部并抬高下肢以增加回血量;隨后采用面罩或鼻管等方式給予患者吸氧治療,氧濃度為40%-50%,氧流量為3-4L/min。(3)補充血容量:在進行一定量的晶體液補充后,隨即進行膠體液補充,膠體液有利于提高膠體滲透壓,從而有助于維持足夠的循環血容量。(4)輸血:于45min內為患者輸入1000-2000ml新鮮血液,同時每輸血1000ml應靜脈慢注10ml濃度為10%的葡萄糖酸鈣,預防枸緣酸中毒發生。整個搶救過程中需要根據病人脈搏、血壓、尿量等估算血容量補足以及輸液速度,在搶救嚴重休克的患者時控制輸液滴速在100-120滴/min。
護理措施:(1)疼痛護理:術后患者容易出現創口出血、化膿等情況,護理人員要及時更換敷料,同時為病人提供一個舒適安靜的休息環境,根據病人疼痛程度適當給予止痛藥。(2)飲食護理:術后叮囑病人在肛門未排氣之前要進食流質食物,在肛門排氣后逐漸恢復為正常飲食,特別是需要增加鐵元素的攝入。(3)健康指 導:叮囑病人出院后不可進行劇烈運動以防止再次發生破裂,告知男方在進行性生活時注意動作不可粗魯,叮囑患者遵醫囑按時服藥。(4)心理護理:大部分患者會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主動病人進行交流,給予其安慰和鼓勵,告知患者不會對其生育功能產生影響,緩解其不良情緒。
術后對患者生存質量進行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含患者自覺癥狀、日常生活、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等方面,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質量越高。
將數據納入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生存質量評分為(94.15±8.24)分顯著高于對照組(80.37±7.91)分,(t=7.035,P=0.000),組間差異對比有統計學意義。
宮外孕在臨床上又被稱為異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宮腔之外的地方著床并發,其中以輸卵管和腹腔妊娠較為常見。宮外孕發病急、病情復雜且進展快,若是不及時進行搶救患者可能會因為大量出血而休克,嚴重者甚至可能致死[2]。
對于宮外孕患者而言,有效的急救措施和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是提高其生存質量以及確保其生命安全的保障,靜脈通道的暢通是搶救成功的關鍵,必須要確保輸液、輸血的迅速、足量、及時、準確;搶救過程中需要醫護人員分工明確、完美配合,輸液時制定專人負責,避免因患者躁動或加壓時連接處的脫落而導致輸血不及時[3]。通過針對性的術后護理能有效緩解病人疼痛,確保其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中,觀察組生存質量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我們認為與實施針對性的急救措施以及優質的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搶救成功率、改善病人生活質量以及心理狀態等特點有關。
綜上所述,給予宮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有效及時的搶救措施以及高質量的護理服務,能顯著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