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彥珂
(河南省人民醫院產科 / 鄭州大學人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產婦分娩過程中身心均會承受較大的壓力,實施有效的鎮痛方案較為關鍵,近些年,硬膜外鎮痛因其顯著的鎮痛效果被產科臨床廣泛應用,且獲得眾多醫師與產婦的認可,但有學者認為該鎮痛模式易延長產程、增加分娩并發癥[1]。因此,在實施該鎮痛模式時醫護人員應更加注重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以產婦為中心,將人文關懷應用于患者的護理服務中,加強與產婦的有效溝通,盡可能的滿足產婦身心需求,以減少并發癥發生,降低產婦身心不適感[2]。鑒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人性化護理對硬膜外鎮痛分娩產婦分娩并發癥及護理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140例硬膜外鎮痛分娩產婦作為觀察對象,將2017年5月-2017年11月采取常規護理的7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2017年12月-2018年5月采取人性化護理的7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30.38±3.32)歲;觀察組年齡24-40歲,平均年齡(30.21±4.68)歲。統計學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納入標準:所有產婦均為足月單胎產婦、枕先露、初產婦;產前檢查均無陰道分娩禁忌;無硬脊膜外腔阻滯(EB)禁忌者。②排除標準:排除精神障礙、意識不清晰者;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病變及內分泌疾病患者。
對照組給予產科常規護理,提供舒適安靜的環境,組織產婦參加愛嬰醫院相關知識講座,了解分娩前、后的相關護理知識,給予健康宣教、心理支持,以緩解產婦身心壓力。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方法:①布置家庭式溫馨病房,提供舒適安靜的環境,保持通風,溫濕度適宜。②進行有效的溝通,實施入院宣教,給予硬膜外分娩鎮痛知識介紹,麻醉前鼓勵安慰患者,做好患者心理指導,對患者及家屬的疑問耐心的進行解答,緩解焦慮緊張的情緒,增加其信任感。③在常規操作前向患者解釋術前準備的目的、方法,操作過程中囑其放松,減少其不適感。④在分娩過程中全程陪伴,不斷鼓勵安慰產婦,麻醉后詢問患者有無不適,給予心理支持。⑤分娩后向產婦講解產后注意事項,囑產婦及時排尿,指導鎮痛泵的使用,密切觀察產婦宮縮情況,監測生命體征及產后出血情況,預防并發癥發生。
①比較兩組分娩并發癥發生率,主要包括繼發性宮縮乏力、產后出血、產后尿潴留。②干預1周后,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質量評估表評價護理質量,該量表克倫巴赫系數為0.831,主要包括服務態度、技術水平、健康宣教、病房管理能力4項內容,每項總分為30分,分數越高提示護理質量越好。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繼發性宮縮乏力、產后出血、產后尿潴留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服務能力、技術水平、健康教育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人性化護理服務是針對不同的產婦的需求、不同年齡段、文化水平等特征, 通過對產婦生理、心理上的護理干預,為其提供舒適的分娩環境,盡可能降低分娩給產婦帶來的負面情緒影響,有效提高分娩質量,從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4]。分娩過程中給予產婦心理方面的鼓勵支持,增加信心,幫助產婦較大程度的轉移分娩的緊張、焦慮情緒,緩解疼痛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5]。人性化護理服務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語言溝通能力及自身道德修養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需保證護理人員不斷的學習專業知識及提高自我修養外,還需對人性化護理服務實施的成效進行不斷評估,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盡快尋找解決方式進行處理,以更好的提供人性化護理服務[6]。
綜上所述,硬膜外鎮痛分娩產婦實施人性化護理能夠提高護理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助于產婦產后快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