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慶雄,胡瑞婷,潘燕華,青慶華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醫院,廣西 南寧 530001)
急性腦梗死的起病較為急驟,患者的特征主要為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言語功能、運動功能、認知功能、感覺功能以及腦神經功能等方面的障礙[1-2]。在進行介入溶栓術治療的過程中,多數研究者和臨床醫師強調要與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結合,不僅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而且可以改善其生活質量。本研究主要探討了綜合護理在急性腦梗死介入溶栓術中的應用價值。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神經內科的5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1例,男16例,女5例;年齡37~82歲,平均(54.43±11.75)歲;發病到就診的時間1.5~5.5h,平均(3.42±1.89)h;病史:高血壓11例,糖尿病5例,后循環缺血6例。對照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齡36~83歲,平均(53.57±12.41)歲;發病到就診的時間1.5~5.5h,平均(3.40±1.87)h;病史:高血壓12例,糖尿病5例,后循環缺血7例。兩組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患者均采用介入溶栓術療法,對照組采取監測生命體征,指導飲食和作息等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綜合護理,①術前:病情評估(意識、生命體征);心電監護嚴密檢測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等各項體征,建立靜脈通道;備齊溶栓劑:rt-PA、尿激酶、肝素等搶救藥品,吸引器、氣管插管以及氧氣袋等搶救設備;將病房中的濕度及溫度保持適中,定時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潔;有部分的患者因為面臨著疾病以及精神等多個方面的壓力,就會容易產生巨大的心理波動,使其對于治療的積極性受到挫傷,有可能會降低治療效果,護理人員可多與其溝通,第一時間發現其心理情緒方面的變化情況,耐心進行開導;仔細解答患者各個方面存在的疑惑,耐心進行安慰,緩解其煩躁、恐懼心理,提高配合度以及依從性。②術中:幫助患者仰臥在手術臺上,使穿刺部位得到充分的暴露,耐心地安撫患者,減輕其恐懼和緊張的情緒。③術后:嚴密觀察皮膚及粘膜情況:有無皮下出血、牙齦出血、鼻出血 注射部位有無滲血;消化道系統情況:胃出血、便血;泌尿系統:血尿;顱內出血:意識加深等,神經功能缺損評定NIHSS(意識、肌力等);急抽血查出凝血功能,指導患者日常生活中戒酒和戒煙,合理膳食,勞逸結合,控制高血脂和高血糖等危險因素,定期復查,遵照醫囑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加強宣教提高患者對腦卒中的急癥和急救意識,使其了解超早期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發病后立即就診,力爭在3~6h治療時間窗內溶栓治療。
采取GQOLI-74量表判斷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狀態和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情況。
采用SPSS18.0,組間對比用t檢驗,組間率的比較用x2檢驗,以P< 0.05為差異顯著。
護理前,對照組的軀體功能評分為(30.26±3.75)分,心理功能評分為(27.58±3.46)分,物質生活狀態評分為(20.16±3.38)分,社會功能評分為(27.43±3.25)分;觀察組的軀體功能評分為(29.43±4.62)分,心理功能評分為(28.09±4.25)分,物質生活狀態評分為(20.25±3.69)分,社會功能評分為(28.19±3.36)分。
護理后,對照組的軀體功能評分為(33.94±5.28)分,心理功能評分為(34.27±4.54)分,物質生活狀態評分為(24.57±4.46)分,社會功能評分為(32.44±3.69)分;觀察組的軀體功能評分為(38.26±6.49)分,心理功能評分為(39.86±5.48)分,物質生活狀態評分為(28.39±4.52)分,社會功能評分為(36.57±4.86)分。兩組護理后的GQOLI-74量表評分值均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明顯更高(P<0.05)。
急性腦梗死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主要包括血液系統的病變:血液流變學的改變、凝血機制的異常等;血管本身的異常:血管炎癥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等;血流動力學的異常:心肺功能障礙、高血壓等[3]。急性腦梗死是危害中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多發病及常見病,大約有60~70%的腦梗死患者經搶救治療后可恢復神志,但常常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癥[4]。介入溶栓治療對技術的要求和對時間的把握均較高,必須配合以有效的護理干預,才能保證治療效果的達成。因為綜合性護理遵循整體性、個性化、合理科學以及人性化的臨床護理準則,可以使急性腦梗死患者在介入溶栓術的全過程得到舒適的護理,進而提升其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明顯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能明顯提高急性腦梗死介入溶栓術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