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第一人民醫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在患者治療過程中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是保證治療結果與提高患者滿意度的關鍵,而高質量的優質護理服務的提供則離不開護理人員的技術以及付出等。護理質量結果評價是對護理服務質量定量的重要方法,也是促使護理部門改進護理質量的重要手段。但是,我國當前在護士結構配置與護理質量關系之間的研究還較少,從而不利于從護士層級配置優化角度來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本文旨在探討層級管理在神經外科護理質量控制中的應用效果,現進行如下報告。
我院神經外科設病床35張,配備專職護理人員14名。現將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5月未實施層級管理的護理質量數據納入到對照組;將我院2016年6月到2016年12月實施層級管理的護理質量數據納入到觀察組。所有護理人員均已自愿簽署實驗知情同意書。所有護理人員均為女性;護理人員的年齡區間為24-49歲、平均為(31.25±2.13)歲;職稱:護士10名、護師2名、主管護師與副主任護師各1名;學歷:專科以下學歷4名、專科學歷7名、本科學3名。
對照組護理人員采取常規管理方式,包括不進行層級分級,護士長根據科室的具體工作任務量及護理人員對工作內容進行劃分,即無明確的工作任務搭配及分工。
觀察組護理人員采取層級管理,具體內容包括:護士長根據護理人員的文化層次,年齡,職稱,實際護理技能將其劃分為護士長、護理組長、責任護士、助理護士4個層次,并對不同層次的護理人員分別賦予工作責任。護士長全面領導本科室的護理工作并對相關問題進行上報;護理組長則對本組的護理內容進行分配并承擔護理責任;責任護士則根據醫院的護理要求完成相關護理工作;助理護士主要完成相關簡單護理工作。不同護理層級的護理工作人員承擔不同難度的護理任務,如責任護理人員主要對患者的日常用藥、心理健康以及康復訓練等進行護理;一旦患者出現突發情況則交予本組護理組長負責;從而讓各層級的護理人員在專業技術水平內完成對應的護理工作。
本文從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與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等角度來進行評估。其中,滿意度評價采取問卷調查方式,分為滿意,一般滿意與不滿意三個級別,由護理人員自行評價。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觀察組護理干預期間發生了高滲藥物外滲6例、非計劃性拔管3例、壓瘡3例,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06%(12/392);對照組護理干預期間發生了高滲藥物外滲11例、非計劃性拔管9例、壓瘡7例,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為7.54%(27/358);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降低(P<0.05)。
觀察組14名護理人員中,滿意11例,一般滿意2例,不滿意1例,總滿意率為92.86%;對照組14名護理人員中,滿意6例,一般滿意4例,不滿意4例,總滿意率為71.43%,觀察組護理人員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護理工作作為現代醫院中患者康復過程中的重要實施內容,在患者的病情恢復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患者對醫療要求的不斷提高及現代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化的護理已無法滿足患者更高的要求,而神經外科由于接診的患者類型較多,對護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從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及提高患者的治療滿意度方面而言,在進行護理干預時也必須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1-2]。
相較于原有護理模式,實施護理層級管理模式以后護士在基礎護理質量、護理知識、護理質量、病房管理質量等方面得到明顯的提高,并且由于醫護人員各司其職,分工明確,能夠靈活,動態的掌握患者的情況,為患者提供更加連續專業的服務,使患者對護理工作者的滿意度有很大提升。層級管理護理服務的內涵是進一步規范臨床護理工作,切實加強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如何降低神經外科護理過程中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也是當前學術界探討的熱點,護理過程中過高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會降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從而制約治療效果的發揮。觀察組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同期,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有研究指出層級質量控制能夠提升對患者服務的準確性與全面性,從而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3]。
綜上所述,在神經外科護理質量控制中采用層級管理模式,能夠提高護理工作人員的滿意度,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