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澤鳳
(貴港市人民醫院,廣西 貴港 537100)
靜脈留置針又稱套管針,是廣泛應用于臨床的輸液方式。因小兒血管較細,穿刺時配合度差,靜脈留置針套管柔軟,不易損傷血管,可長時間靜脈留置,避免了患兒反復穿刺的痛苦;同時方便及時用藥,可降低護理人員工作量與心理壓力[1]。但在臨床應用中,仍存在穿刺失敗、套管針脫落、局部滲漏腫脹等問題,其中,以局部滲漏腫脹最為常見,影響患兒正常治療,甚至導致護患糾紛[2]。為提高護理質量與治療效果,本研究選取我院行靜脈留置針時發生局部滲漏腫脹的6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發生原因,并進行相應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60例于我院住院期間行靜脈留置針患兒,選取患兒均發生局部滲漏腫脹,其中男39例,女孩21例,年齡1~9歲,平均年齡(5.32±1.21)歲,小兒肺炎19例,急性支氣管炎26例,急性腹瀉9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60例患兒出現局部滲漏腫脹時間均為留置針使用后3~5d,腫脹不明顯,回血較好,局部疼痛,伴有靜滴速度減慢。
(1)選取血管細短,血管長時間輸液后受到刺激,通透性變差,導致液體滲漏。(2)患兒哭鬧、大幅度活動,靜脈留置針脫出,針尖滑出血管,發生滲漏腫脹。(3)靜滴藥物對血管刺激性較大,患兒血管通透性變差,發生液體外滲。(4)嬰幼兒皮膚褶皺或水腫,不易發現腫脹,患兒不會言語表達,滲漏易被忽略。(5)敷貼固定不牢,患兒出汗、哭鬧后敷貼松動,留置針滑出,造成滲漏腫脹。
1.3.1 健康教育 穿刺前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解釋采用靜脈留置針的必要性,強調患兒血管特性,提示可能存在的滲漏問題,取得患兒家屬理解,并囑其配合護理人員,盡量減少患兒活動,密切關注患兒穿刺部位是否發生腫脹、疼痛等現象,一旦出現,及時反饋。
1.3.2 掌握穿刺技術 靜脈留置針穿刺技術難度較大,無菌要求嚴格。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穿刺技術,穿刺前調節心態,保持鎮定;選擇直、粗、彈性好并且易于固定的靜脈血管,避免選擇細小、彎曲的血管;若患兒血管彈性較差,血液循環不好,穿刺前可對穿刺部位進行熱敷,待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穿刺時,護理人員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2.5%碘伏棉簽對穿刺部位進行消毒,保證穿刺安全性。
1.3.3 合理固定 采用醫用棉簽將穿刺附近皮膚擦干,以3M膠貼均勻貼于針翼兩側;加強對肝素帽部位看護,避免撕脫;對于好動、汗多患兒,采用加長膠布固定,必要時采用彈性繃帶環行包裹留針部位,避免脫落。
1.3.4 科學封管 采用3~5ml生理鹽水封管,針對頭部留針患兒,注意封管速度放緩,避免小血管破裂;封管后定時觀察,發現回血應重新封管,確保管道暢通;下次輸液前,首先給予適量生理鹽水,確保血管暢通再靜滴藥物。
1.3.5 局部腫脹護理 靜滴過程調整適合的靜滴速度,加強巡視,密切關注靜滴情況,觀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滲漏腫脹現象;若患兒已有局部腫脹,護理人員應控制靜滴速度,加強觀察;若腫脹明顯且伴有疼痛,應拔除留置針,抬高患兒穿刺肢體或頭部,加快局部吸收;以50%硫酸鎂濕敷腫脹部位,30min更換一次,并加強關注腫脹部位消退情況。
60例患兒發生局部滲漏腫脹后進行及時處理,24h內局部腫脹消退,未發生皮膚局部壞死,未影響正常治療,未增加住院時間,患兒家屬表示理解,未發生護患糾紛。
小兒臨床配合度較低,且愛哭鬧,易造成穿刺困難,對護理人員心理造成壓力,影響治療效果與工作效率。臨床采用靜脈留置針靜脈滴注操作簡便,方便用藥,可避免患兒反復穿刺的痛苦,同時有利于保護患兒血管,緩解護理人員反復穿刺的心理負擔,提高治療效果與工作效率。而一旦發生藥液外滲,不僅可引起患兒局部腫脹、疼痛,造成患兒痛苦,還可加重患兒家屬心理負擔,產生對護理人員的質疑,影響護患關系。因此,臨床加強對靜脈留置針的護理,避免局部滲漏腫脹,對緩解護患關系,提升護理水平意義重大。
分析靜脈留置針局部滲漏原因,與患兒本身血管壁彈性較差、脆性增加有關,且部分藥物可影響患兒血管壁通透性,從而導致局部液體滲漏[3];靜滴時間較長,可引起患兒血液循環不暢,誘發局部滲漏腫脹;患兒好動,且常因不適而哭鬧不安,易造成留置針滑出血管,造成局部滲流腫脹;另外,個別護理人員穿刺技術掌握不足,選擇血管不科學,可增加局部滲漏腫脹發生幾率,另固定不牢、疏于觀察等均是引起局部滲漏腫脹的原因[4]。因此,在臨床應用靜脈留置針的同時,需加強護理措施,以降低局部滲漏腫脹發生率,提高整體護理水平。在穿刺前,護理人員與患兒家屬及時溝通,解釋靜脈留置針的應用價值,可取得患兒家屬的信任與支持,并提示靜滴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滲漏現象,可促使家屬配合護理人員管理患兒活動,共同關注患兒病情,從而降低局部滲漏發生率;提高護理人員穿刺技術,選擇正確的血管與部位,可避免因血管選擇不當造成的滲漏;穿刺后合理固定、科學封管,可避免因固定不牢導致的滑脫,確保患兒用藥安全,防止因操作不當造成的醫患關系緊張;針對已經發生局部滲漏腫脹的患兒,及時對局部腫脹的護理,可最大限度降低患兒痛苦,減輕患兒家屬心理負擔,避免護患糾紛[5]。本研究所有患兒進行相關護理后,局部滲漏腫脹均消退,完成正常治療,未發生護患糾紛。
綜上所述,臨床對患兒應用靜脈留置針,應提前對患兒家屬做好健康教育,并提高穿刺技術,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與護理措施,對發生局部滲漏腫脹患兒及時采取有效處理措施,可最大限度緩解患兒痛苦,改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