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君,宋 蓓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血液凈化是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其中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均為常用方案,但是該種治療方案需周期較長,未能被及時清除的毒素會引發患者多種并發癥風險,對患者的健康和臨床療效均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1]。有研究指出加強血液凈化患者的臨床護理干預,可有效規避并發癥風險,提升臨床療效[2]。為此我院開展了常規護理與綜合護理對行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患者的影響比較,現進行下述匯報:
研究共收集68例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的腎衰竭患者參與,其入院時間均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中包括男23例,女20例,年齡區間34~77歲,平均年齡(57.6±3.8)歲;觀察組中包括男25例,女18例,年齡區間35~76歲,平均年齡(56.8±3.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數據在統計學中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健康宣教、日常查房、檢測患者電解質、酸堿水平,保證期平衡狀態等。
觀察組給予對照組行綜合護理,具體內容包括:①心理干預,與患者開展主動性溝通和交流,評估患者心理狀態,針對患者的不安、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給予專業心理疏導和精神安撫,為其介紹成功案例,耐心解答患者疑問,給予患者更多鼓勵,提升其治療依從性。②監測生命體征,治療方案的實施必須保證無菌條件,圍治療期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發生異常時及時匯報并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同時觀察血透機是否存在異常情況,發生異常時應及時處理。③飲食護理,行血液凈化治療患者的飲食需要保證維生素和熱量充足,遵循低鹽低磷原則,飯后應漱口,保證口腔清潔。④并發癥護理,治療時必須嚴格以相關規定為標準,避免氣體進入管道造成血栓,若不慎有氣體進入應及時采取靜脈壺排出。血液凈化治療期間,患者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因此應對患者的相應臨床癥狀進行觀察,并采取心電圖監測。同時該種治療方式可造成患者免疫力下降,感染風險更高,需要護理人員做好預防措施,若發生感染應及時明確感染原因并采取處理措施。
①記錄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②通過調查問卷形式了解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3],結果可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總護理滿意度為滿意度與基本滿意度之和。
研究使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對比相關數據,計數資料的表達擬定為n(%)方式,統計學檢驗設定為X2,若檢驗結果的顯示P<0.05,判定本次實驗統計學意義成立。
對照組43例患者中發生低血糖2例,低血壓2例,傷口滲血3例,凝血3例,皮膚瘙癢2例,發生并發癥患者共12例,發生率(27.91%);觀察組43例患者中發生低血糖1例,低血壓1例,皮膚瘙癢1例,發生并發癥患者共3例,發生率(6.98%),組間數據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5408,P<0.05)。
對照組43例患者中,對護理滿意21例,基本滿意12例,不滿意10例,總滿意患者33例,總滿意度(76.74%);觀察組43例患者中,對護理滿意32例,基本滿意9例,不滿意2例,總滿意患者41例,總滿意度(95.35%),組間數據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1982,P<0.05)。
血透室腎衰竭患者常用替代治療方案,其作用機制為應用半透膜原理將患者機體內的不良代謝產物或有毒物質排出,使患者血液得到良好凈化,但是該種治療方案只針對小分子毒素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中分子、大分子等毒素排出效果較差,導致長期透析可造成毒素堆積,并且長期透析治療具有較高的并發癥風險,例如心力衰竭、低血壓等,而血液灌流則能良好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中、大分子有毒物質,這就有效的彌補了血液透析治療方案的不足之處,雖然降低了皮膚瘙癢等并發癥,但是仍具有一定并發癥風險[4]。這就需要為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升患者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
在本次研究中,針對觀察組患者實施了綜合護理,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通過心理干預緩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通過生命體征監測預防突發事件,通過飲食干預抱枕患者身體素質和營養攝入,通過并發癥護理規避不良反應風險,結果顯示該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患者,說明綜合護理干預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綜上,為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升護理滿意度,因此可在臨床中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