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虎 周林 姚再敏 盧偉 艾德春 郁鐘銘
摘 要:把貴州興發煤礦劃分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事故隱患律查治理、通風、地質災害的防治與測量、采煤、掘進、機電、運輸、職業衛生、安全培訓和應急管理、調度和地面設施11個單元,進行安全標準化考評,總考評分數為81.30分,綜合分析,貴州興發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結果為二級。
關鍵詞:煤礦;安全;標準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02.061
0 引言
我國是煤炭生產大國,目前,在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約占70%,根據專家估計,近30年內,煤炭所占的比例仍然會高于50%。由于煤礦特殊的生產環境,我國煤礦安全形勢依然嚴峻,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煤礦安全標準化,也稱為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或者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其本質就是運用戴明環(PDCA環)的核心管理思想,使用系統方法,構建一個標準化的安全管理體系。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是提高煤礦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措施[1]。興發煤礦為了提高自身安全水平,開展了安全標準化考評工作。
1 礦山概況
貴州興發煤礦位于六盤水市東部,屬六盤水市水城縣老鷹山鎮管轄,礦井距六盤水市中心區33公里,目前交通以公路為主,有公路與六盤水市城區及老鷹山鎮政府相連,礦區在(S213)納(雍)水(城)路公路邊,周邊鐵路、公路較發達,交通較為方便。礦區為一不規則多邊形,走向長約750m,傾斜長約470m,面積為0.512km,開采深度為1800m-1600m標高。該礦為高瓦斯礦井,煤的自燃傾向性等級屬不易自燃煤層,礦區水文地質類型屬裂隙充水礦床,水文地質條件中等。
礦井采用斜井開拓,現場己按設計布置了三條井筒,分別為主斜井、副斜井、回風斜井,使用功能符合設計要求。該礦井的通風方式為中央并列式,采用了機械通風,通風方法為抽出式;因為是高瓦斯礦井,掘進工作面采用壓入式通風。掘進工作面局部通風有雙風機雙電源,工作通風機采用三專供電,有風電、瓦斯電閉鎖裝置。該礦主斜井選用1臺DT II(A)型膠帶輸送機;采面運輸巷采用刮板輸送機和皮帶機;運輸大巷選用帶式輸送機運輸;副斜井絞車串車提升。采用在井下建中央泵房的集中排水方式,井底水倉中的水經副斜井排水管排至地面井下水處理站。選用3臺MD46—30x5型水泵,其流量為Q=46m3/h,排水揚程為H=150m。正常涌水時1臺工作,1臺備用,1臺檢修,最大涌水時2臺工作。
礦井安裝有KJ98NA監測監控系統,地面中心站配置監控主機2臺,其中1臺備用。礦井地面建有固定壓風站,配備有兩臺LGFD12.0/8.0型風冷式螺桿壓縮機2臺,1臺工作,1臺備用,電機功率75kW。由主井、副井分別敷設4寸風管到井下各作業點、避難硐室等地點。在工業場地高位修建容量為300m3的生活消防水池一座。供水施救系統的管路系統與井下生產、消防、防塵管路系統為同一系統。礦井采用KJ251人員定位系統,在井上調度室設置中心控制計算機系統,在井下相關位置布置礦用人員定位分站,同時在需要精確定位的位置布置礦用射頻定位器。礦井選用DDK一3A型礦用型調度交換機,建立了井下和地面的通訊系統。礦井建成有緊急避險系統,具備監測監控、人員定位、壓風自救、供水施救、通訊聯絡、緊急避險的基本功能。
2 礦山安全生產標準化考評
2.1 考評方法及考評單元劃分
根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關于印發<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考核定級辦法(試行)>和<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試行) >的通知》(煤安監行管[2017]5號,對照安全生產標準化煤礦基本條件進行檢查考核,采用安全檢查表的方法,按照井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包含的11部分評分表進行打分,即:安全風險分級管控、事故隱患律查治理、通風、地質災害的防治與測量、采煤、掘進、機電、運輸、職業衛生、安全培訓和應急管理、調度和地面設施11個考評單元[2]。
各單元的評分方法如下:先按照各單元的檢查表進行評分,每個單元的總分是100分。按照檢查表達標準,對存在的問題按要求扣分,直到扣完本小項分數為止。如果項目內容中缺項時,按下式進行折算:
式中:
A——實得分數;
B——缺項標準分數;
C——檢查所得分數。
如果是采礦、掘進單元,有時一個礦井會有多個采煤面或掘進面,計算方法如下:以掘進單元為例,先分別計算每個掘進工作面的標準化得分,然后求和之后取平均值,即為該煤礦掘進單元總體標準化得分,按下式進行計算:
式中:
A——煤礦掘進單元安全標準化得分;
n——掘進工作面個數;
Ai——第i個掘進工作面得分。
分別計算出11個單元的安全標準化分數,各單元的得分乘以該單元的權重,然后求和,即為該煤礦安全標準化最終得分,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
M一煤礦安全標準化考核總分;
Mi—煤礦各單元的安全標準化考核得分;
ai—各考評單元的權重。
2.2 考核評分統計
貴州興發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條件具備,根據《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關于印發<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考核評級辦法(試行)>和<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要求及評分方法(試行)>的通知》(煤安監行管[2017]5號)進行檢查考核評定,各專業考核得分(M)為81.30分,其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單元為82.56分,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單元為81.40分,通風單元為80分,地質災害防治與測量單元為81.03分,采煤單元為81.38分,掘進單元為80.43分,機電單元為81.76分,運輸單元為81.25分,職業衛生單元為79分,安全培訓和應急管理單元為76.1分,調度和地面設施單元為91分。具體見表1。
2.3 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結果
興發煤礦安全標準化考評總分為81.30分,考核期內未發生死亡事故,煤礦安全風險分級管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通風、地質災害防治與測量、采煤、掘進、機電、運輸部分的單項考核評分均不低于80分,其他部分的考核評分均不低于70分。因此,對貴州興發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結果為二級。
3 改進措施
(1)加強對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宣傳和教育,使全體員工認識到該項工作的重大意義,不斷提高干部職工的認識,增強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完善包括組織機構、標準實施細則和考核獎懲辦法等在內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規章制度,涵蓋培訓、教育、操作、管理、生產等各個環節。
(3)建立與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管理新機制,確立分級管理,逐級負責,落實責任,力求做到每個專業、每個工種、每道程序及每項工作都達到標準化要求,實現全過程、全方位、全員的工作和工程質量達標,使煤礦的生產活動始終處于安全生產的良好狀態[3]。
(4)把煤礦安全標準化建設在時間上貫穿礦井的整個生命周期,在空間上做到全覆蓋。“采、掘、機、運、通”是重點,“一通三防”和地測防治水是重中之重,著重在事故多發點、管理薄弱點上下功夫。
(5)加強基礎工作,完善基礎資料,進一步提高技術人員綜合素質和管理水平。根據生產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要給礦井瓦斯治理、水害防治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4]。
(6)進一步加大對煤礦安全標準化建設的投入,落實資金保障,切實提高煤礦安全管理水平、改善安全生產條件,而不僅僅是做資料、應付考評;重點解決瓦斯、水害等突出問題,降低企業安全風險,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7)堅持安全第一,主動排查、綜合治理各類隱患,做到事前防范。定期認真全面地排查礦井可能存在的重大安全隱患。對已查出的重大隱患要實施閉合管理,并開展綜合治理,消除隱患。
4 結語
貴州興發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為二級,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水平較好,但還需要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法》《煤礦安全規程》等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持續改進,不斷提高煤礦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技術水平,加強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確保生產安全。
參考文獻:
[1]戴金國.淺談當前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問題與策略[J].山東工業技術,2017(18):104.
[2]丁超.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實施作業創新研究[J].能源技術與管理,2018(02):188-190.
[3]郭小路.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研究[J].煤炭與化工,2016(07):152-154.
[4]閆澤峰.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模式及其研究[J].山東煤炭科技,2017(05):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