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華
摘 要:電力企業在電力需求量逐漸擴張的今天,已經迎來了科技化的改革契機,與此同時電力資源的浪費就成為制約變革的一大桎梏,電廠鍋爐做為消耗能源的一個重要節點,應結合成本的控制目標、節能減排的有關政策指南,綜合的評定鍋爐節能的可能性,導入科學的方案,最大限度的保障電廠鍋爐節能降耗的程度,循序緩解日前資源短缺的問題,使得能源的利用率增強,縮減鍋爐發電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影響,結合電廠鍋爐節能的現狀展開分析,展望未來的技術發展,為電廠鍋爐的節能創造更多的可能。
關鍵詞:電廠鍋爐;節能現狀;節能技術;發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02.149
0 引言
近年來我國逐漸重視節能降耗的問題,電廠發電傳統模式上是通過煤、天然氣等做為推動力,不僅耗費的資源很多,對環境也持續化的帶來了很多的污染,想要從多方面根除電廠發電的弊病,還需了解電廠鍋爐目前的節能狀態,了解已經呈現出的節能問題,通過火力到熱量的轉化,跟進電力的供應,在經濟化、科學化的節能技術融合中,使得資源的利用率大幅度提升。
1 電廠鍋爐節能過程中出現的幾點問題
1.1 鍋爐內的水質問題
火力發電模式下,利用蒸汽做為推動力,促使汽輪機旋轉運作而產生電力,因此鍋爐中的水必然要經過凈化,如果在鍋爐的運轉中,忽視對水的凈化與篩選,帶有雜質的水不僅容易依附在鍋爐的內壁上,使得鍋爐逐漸受到侵蝕,同時還會在熱量的供應中,大量的熱量得不到匯攏自然的揮發消耗,產生資源的浪費。水垢與能源的消耗成正比,水的凈化處理可規避這一問題,目前水垢的存在仍舊難以避免,產生的多余成本與能源的消耗仍舊無法根本上避免。
1.2 燃料燃燒不充分
燃料在燃燒的過程中,受到燃料自身性質的影響,其燃燒中難免不能充分的發出熱量,也就是說,燃料無法達到熱量生產的最大值,在有所保留的狀態下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通常在選購燃料時,一些燃料的成本較為低廉,但與電廠鍋爐的實際燃燒需求契合度不高,針對這一問題,就需要針對鍋爐的整體構造進行分析,契合市場上的普遍燃料性能展開改造,但改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為資源的節省帶來了難點。
1.3 電廠鍋爐在機器運行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
機器的運行有自然的損耗,鍋爐的供應需求通常較為龐大,供應的電力面積也較廣,在提供電量較多的情況下,機器的損耗也隨之增多,機器的運轉中若沒有跟進維護,將會導致機械設備損耗、流失的能源更多。
1.4 操作人員專業素質比較差
電廠鍋爐的操作人員通常技術能力較差,慣于以習慣性動作展開工作,缺乏科學的認識,部分的鍋爐操作人員文化水平低,只管眼前的工作,不關注節能問題,鍋爐不合理的使用導致燃料的燃燒更加不充分,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常年如一日的操作得不到變通改革。
2 電廠鍋爐節能技術及發展
2.1 對鍋爐進行節能改造
能源危機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在緊張的能源供應狀況下,應進行鍋爐的改造,提高燃料的可應用性,對于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應提高其燃燒的能量,并導入凈化水的處理系統,縮減水垢的產生可能性。時刻保持電廠鍋爐處于一個穩定的運行狀態中,減少設備故障帶來的資源風險,縮減運作的成本,做好日常的維護,導入先進的技術并有專人負責鍋爐的維護,延長其使用壽命,圍繞節能降耗的標準,實現逐步的改造。
2.2 加強對鍋爐所使用燃料的管理
目前煤炭的燃料種類較多,工作人員應明細化的區分市場上的各種燃料應用效益,盡可能將燃料燃燒不充分的幾率降低,掌控燃料的市場調查、采購、裝載運輸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的檢驗,規避偽劣產品,避免受經濟成本的影響,選擇價格低廉燃燒效果較差的燃料,提高燃料的應用有效性。
2.3 合理安排輔機啟停工作
電廠鍋爐的應用輔機也不容忽視,其起停工作的科學性,對能源消耗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輔機在高負荷、長時間的運轉中,如若頻繁的起停,或者在高峰運行狀態中驟然停止,對機械的磨損較為嚴重,起停期間資源的損耗也是累積性的,應結合電廠鍋爐的發電情況,摸索發電峰值規律,起停要有一個緩沖的過程,合理的安排機械的起停應用,減少啟動或者停滯狀態下的機械自然損耗。
2.4 使用變頻調速技術
不同時間段電廠的發電需求是不一的,可采取變頻技術,靈活、靈敏的應對機械的負荷運轉,使得鍋爐的運作時刻隨著電力的需求量而變化,可調整鍋爐的出風口等區域,對水泵閥門等展開調節,利用自動化的控制進行遠程操控,減少人力的調節危險,適應不同階段的負荷變化,落實變頻調速計劃。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節能降耗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電廠鍋爐的能源消耗已經逐漸在多層面的改造下得到縮減,針對現存的耗能問題展開分辨,了解電廠的鍋爐運轉情況,經過針對性的節能處理,使得電廠的效益提高,節能計劃循序推進中環境得到同步化的保護。
參考文獻:
[1]謝志富.電廠鍋爐的節能現狀及節能降耗技術[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3(09):56-57.
[2]吳成新.電廠鍋爐節能現狀及節能技術發展探討[J].能源與節能,2013(1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