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紹芳,王麗娟,陶 濤,邵 慶,劉 衛*
(安徽省合肥市解放軍105醫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消化性潰瘍常見病癥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復合型潰瘍等。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護理一定要提高護理質量,可以通過循證護理的方式提高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率[1]。本次研究以我院的消化內科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對病人進行循證護理的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5年至2017年期間診治的消化性潰瘍病人共計60例,其中胃潰瘍27例,十二指腸22例,復合型潰瘍11例[2]。將上述病人進行隨機平均分組,每組患者30例。對照組中有男性病人21例,女性病人9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45.3,±1.3歲;觀察組中男性病人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20~67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6.0±1.5歲。對照組和觀察組的年齡、性別等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規護理方法,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循證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確定循證問題
根據護理人員理論實踐經驗可知,消化性潰瘍常見護理問題有飲食護理、疼痛護理、心理指導、健康教育等。
1.2.2 查找循證支持
根據以上問題,筆者檢索了國內外有關文獻,首先確定關鍵詞消化性潰瘍、循證護理,在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OVID數據庫和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盤數據庫檢索了2013-2018年發表的相關文獻100篇,對收集到的文獻進行時評價后選取了20篇從中確定結論。
1.2.3 循證護理
1.2.3.1 飲食護理
不良的飲食習慣是造成消化性潰瘍發生和繼續惡化的重要因素,患者要食用易消化、柔軟、營養豐富、高熱量的食物,注意攝入一定量的人體需要維生素,少食多餐。嚴禁食用刺激性、富含纖維素的辛辣、油膩食物及蔬菜,忌濃茶、煙酒、生冷、乳制品。囑咐患者飯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大便成形后即可恢復正常飲食。
1.2.3.2 疼痛護理
疼痛會引起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不利于治療和預后,所以護理人員要加強疼痛護理,觀察患者的疼痛反應,根據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度選擇合理的護理措施。輕度疼痛患者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緩解痛感,例如看電視、聽音樂、看書、聊天等方式[3]。
1.2.3.3 心理指導
消化性潰瘍與患者的精神狀態有密切聯系,心理指導可以幫助患者調節心理狀態,從而有利于提高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護士要準確剖析患者的心理狀態和需求,針對他們的心理特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指導。為患者提供傾訴的平臺[4],讓他們訴說自己的不良的情緒,及時宣泄出來防止積蓄后造成較大的心理影響,有利于緩解疼痛感。
1.2.3.4 康復指導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對消化性潰瘍的正確認識,在進行健康教育時要注意方式的多樣性和內容豐富性,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健康教育計劃,重點向患者普及不良反應、心理調節、休息和飲食等,拉近護患關系。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數據都通過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通過平均值進行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100.0%,對照組滿意度為90.0%,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研究組的并發癥率僅為3.3%,對照組的并發癥率高達13.3%,由此可見,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循證護理是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指的是護理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結合臨床實踐經驗、患者合理需求等對特定疾病采取的有效護理措施[5]。本次研究中,觀察組使用了循證護理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查找文獻以及根據護士的經驗進行了護理,采取的措施包括基礎護理、疼痛護理、康復指導、心理護理等。經過護理后,觀察組的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因此,在消化性潰瘍的護理過程中結合循證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相關病癥,提高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