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娣
(江蘇省昆山市張浦第六人民醫院,江蘇 昆山 215300)
本研究采集2017年8月-2018年7月我院60例急診輸液室患者,按信封法分組,分析了急診輸液室的干預性護理方法與效果,報告如下。
采集2017年8月-2018年7月我院60例急診輸液室患者,按信封法分組,干預性護理組男、女分別有17和13例。年齡24-70歲,平均(52.24±2.88)歲。對照組男、女分別是18和12例。年齡24-71歲,平均(52.12±2.82)歲。兩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
對照組予簡單護理,干預性護理組予干預性護理。第一,提高護士的專業素質護士的專業素質。主要培訓方法包括理論、技術操作,確保護士掌握良好溝通技能,護士需要在輸液之前和輸液過程隨時和患者溝通,耐心告知輸液注意事項,開展健康教育,建立信任感[1]。第二,優化輸液室管理機制。合理安排輸液護理人員,建立良好的人力資源安排制度,并設置輸液區域和支付區域等,保證環境的人性化。第三,嚴格規范輸液過程。嚴格根據輸液流程開展輸液護理,保證輸液的效果;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避免發生感染。第四,加強安全教育安全。給予護士輸液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識,規避安全隱患[2]。
比較兩組急診輸液室患者滿意例數;急診輸液室內環境質量和無菌操作質量(100分最高分,分值和急診輸液室內環境質量和無菌操作質量為正比);護理前后患者焦慮癥狀水平;穿刺失敗、穿刺部位滲血等急診輸液室并發癥發生率。
SPSS22.0軟件分析數據,予t分析(計量數據)、卡方分析(計數數據),P<0.05顯示統計學有意義。
干預性護理組急診輸液室患者滿意例數29(96.67)高于對照組20(66.67),P<0.05。
護理前兩組焦慮癥狀水平相似,對照組是59.32±0.25分,干預性護理組是59.38±0.26分,P>0.05;護理后干預性護理組焦慮癥狀水平21.21±0.14分優于對照組32.78±0.22分,P<0.05。
干預性護理組急診輸液室內環境質量和無菌操作質量96.21±1.24分、96.52±3.11分優于對照組85.02±2.01分、82.05±3.03分,P<0.05。
干預性護理組穿刺失敗、穿刺部位滲血等急診輸液室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其中,對照組穿刺失敗、穿刺部位滲血、感染各有3例,總發生率是9(30.00),干預性護理組穿刺失敗、穿刺部位滲血、感染各有1例、1例和0例,總發生率是2(6.67)。
門急診輸液是常見方便經濟有效輸液方式,但輸液治療中相關因素控制不當和護理不當容易引起各種不良反應,帶來相關的安全隱患、醫療糾紛和護理缺陷,需要實施有效防控的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規避糾紛[3-4]。
本研究中,對照組予簡單護理,干預性護理組予干預性護理。結果顯示,干預性護理組急診輸液室患者滿意例數、焦慮癥狀水平、急診輸液室內環境質量和無菌操作質量、穿刺失敗、穿刺部位滲血等急診輸液室并發癥發生率方面相較于對照組,體現出明顯的優勢,P<0.05。
綜上所述,干預性護理在急診輸液室護理中的干預結果確切,可減輕焦慮,減少穿刺失敗、穿刺部位滲血,提高護理質量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