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娟,萬盈璐*,羅麗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湖北 武漢 430022)
隨著人們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就醫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人文關懷理念應運而生。人文關懷的主要關注點是在疾病治療的同時,還特別關注并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使整個治療過程最優化;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以及人的自由發展的思想,尊重人、關心人、激勵人,滿足患者全方位的要求[1]。近年來,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即“試管嬰兒”)等輔助生殖技術不斷進步。隨著IVF—ET技術在臨床廣泛應用,為不孕癥家庭帶來希望[2]。試管嬰兒孕婦的整個受孕過程一般不太順利,使其心理上產生負面情緒,而妊娠劇吐又給其身體帶來了各種不適,加劇了各種負面情緒,使得人文關懷護理顯得尤為重要。人文關懷是護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優質護理的重要指征,是護士必須履行的基本職責[3]。本項研究采取隨機分組,對比試管嬰兒孕婦妊娠劇吐護理工作中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和融入人文關懷理念護理的不同效果,證明了人文關懷的臨床意義,現報告如下:講解妊娠劇吐的相關知識以及試管嬰兒的相關注意點,使其保持心理愉快,轉變心態;溝通了解其目前存在的問題和顧慮,給予針對性的指導;詳細講解整個治療過程和其中的重點環節,使其對自己的病情有正確認識,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并讓醫生也參與到人文關懷之中,使孕婦有安全感。及時向孕婦說明其病情,檢查指標異常時向孕婦進行講解;尊重孕婦想法、孕婦提出的合理要求盡量滿足。
通過統計和檢測孕婦臨床癥狀及舒適度、尿酮體(入院時、治療穩定后)、焦慮狀況緩解和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情況,作為判定人文關懷理念是否具有臨床意義的依據。
每項統計數據均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處理,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為檢驗標準。
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間在我科住院的試管嬰兒妊娠劇吐孕婦104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 52例(均無精神障礙及軀體疾病,無其它妊娠并發癥,均處于妊娠早期),觀察組孕婦年齡 24~38歲,平均(30.4±6.4)歲,不孕時間10個月~8年,平均(5.0±2.4)年;對照組孕婦年齡22~40歲,平均(31.5±7.2)歲,不孕時間1年~7.5年,平均(4.8±2.3)年;兩組孕婦在年齡、病史、受教育程度上的差異,經軟件分析無統計學意義(P>0.05)。
定義:引用《婦產科學》(人衛第9版):指孕婦妊娠早期出現的持續惡心、嘔吐,引起脫水、酮癥甚至酸中毒,需要住院治療者。有惡心嘔吐的孕婦中通常只有0.3%~1.0%發展為妊娠劇吐[4]。
診斷:根據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進行診斷。癥狀至少應包括每日嘔吐≥3次,尿酮體陽性,體重下降(降幅超過發病前5%)。結合尿液、血液及超聲檢查以明確診斷。典型表現為孕6周左右出現惡心嘔吐,并隨妊娠進展逐漸加重。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法:靜脈補液、補充多種維生素、糾正脫水及電解質紊亂、合理使用止吐藥物、防治并發癥。避免造成空腹,鼓勵少量多餐。每日靜脈補液量3000ml左右,尿量維持在1000ml以上[4]。
觀察組除采用常規治療外,還將人文關懷貫徹在護理工作中。人文關懷方法:給予孕婦充分的心理護理,使其情緒穩定,
觀察組臨床癥狀和舒適度的改善率[88.46%(46/52)]明顯高于對照組[69.23%(36/52)],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尿酮體檢測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尿酮體呈陰性的比率[94.23%(49/52)]明顯高于對照組[73.08%(38/52)],且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焦慮狀況的緩解率[90.4%(47/52)]明顯高于對照組[67.31%(35/52)],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對護理工作滿意度[90.4%(47/52)]明顯高于對照組[37.1%(35/52)],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以上四項統計分析均表明,融入人文關懷理念的護理對以上四項指標能明顯改善,緩解了孕婦的負面情緒,提高了治療效果,改善了醫患關系。
輔助生殖技術在助孕的同時,產生了很多心理和生理上的問題,所以對于試管嬰兒孕婦的人文關懷就顯得尤為重要。人文關懷是從過去 “以疾病為中心” 的護理模式,向以人為本的方向轉變。護理工作要抓好疾病治療的基礎上,結合孕婦心理需求,做好人文關懷護理,促使患者以坦然的心態接受治療[5],使治療過程最優化。從對本次研究的結果分析來看,結合人文關懷的護理理念符合試管嬰兒妊娠劇吐孕婦更高層次的需求,可以改善臨床治療效果及對就醫體驗的滿意度、促進醫患和諧,效果較好,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