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珍
(莆田市婦幼保健院,福建 莆田 351100)
醫院感染是病患在住院期間在院內被感染的情況,其引發因素較多,且發生時會對病患的治療效果造成消極影響,為了廣大病患的身體健康,醫院一直努力對醫院感染進行預防和控制。持續質量改進是新時期醫院質量管理的方法,其是以系統的理論為基礎,注重持續性和全面性,而介入手術室因其涉及的科室和病種類型較多[1],發生院感的幾率更大,因此對于院感的預防和控制就更為重要。為了進一步提高綜合介入手術室感染的防控工作質量,筆者研究持續質量改進前后,其防控工作的情況,詳情如下。
從2015年到2017年到我院進行治療的病患中隨機選取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實施持續質量改進前進行手術的為對照組,實施后進行手術的為觀察組,每組100例。其中男性126例,女性74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37.6±6.4)歲,組間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
實施前使用傳統質量管理制度,實施后使用持續質量改進方案:首先,健全質量管理制度,明確控制標準。依據相關規定,結合介入手術室的工作的實際內容,制定詳細的管理制度,規范工作程序,明確質量控制和檢查的相關標準,并組織培訓課程向醫護人員進行知識講解。而后,成立感染防控小組,科室成立管理小組,履行感染防控職責,每個月進行一次科室自查,在發現問題時需認真分析,提出改進措施,及時整改。由感染科對科室進行定期檢查,加強監督。加強感染預防知識培訓,加強對各級人員衛生消毒知識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操作的規范性,和預防醫院感染的警惕性,是科室人員遵循質控標準進行工作,降低院感的幾率。手術器械集中處理,由供應室對手術器械進行集中清洗和消毒,制定詳細的清洗流程和消毒標準,提高介入手術室器械的質量。手術間環境的管理,對手術間進行每日清潔,用消毒液拖擦地面,用75%乙醇對儀器表面進行擦洗,室內空寂進行消毒1h并記錄,使用動態殺菌劑,紫外線過濾器等進行凈化除塵。
觀察兩組病患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并制定知識調查問卷,對進入介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技術人員、護理人員、陪送人員、保潔人員等56人進行衛生消毒知識調查,通過制定調查問卷,評估實施前后各級人員衛生消毒知識的正確率,包括消毒程序、無菌操作規范、手術器械檢查等,分值0~100分,80分以上為較好,60~80分為一般,60分以下為較差。正確率=(較好+一般)÷例數×100%。
數據均納入SPSS21.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檢驗標準P<0.05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病患發生醫院感染16例,發生率為16%,觀察組發生醫院感染3例,發生率為3%,觀察組醫院感染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醫護人員衛生消毒知識的掌握情況,實施前較好18例,一般24例,較差14例,正確率為75%,實施后較好36例,一般18例,較差2例,正確率96.4%,實施后各級工作人員的衛生消毒知識的正確明顯提升,數據差異明顯(P<0.05)。
醫院感染不利于病患早日恢復健康,嚴重時可能加重病患病情,因此需要對醫院感染進行有效的控制。而持續質量改進注重持續性和全面性,其時間長效,并從提高整體質量出發對院感進行防控,具有其獨特的優勢。
完善質量控制體系,其在實踐中不斷對質量控制體系進行優化,完善質量管理制度中的疏漏[2],并明確相關質量檢驗的標準,降低了工作疏漏的幾率,并使得檢驗更具準確性。其次將手術器械交由供應室集中處理,強化了環節管理,有利于提高清洗消毒的效果,通過規范器械回收、清洗、包裝、供應等程序,不僅使得手術器械包的質量得到提升,且因為合理的保養措施,使得器械使用壽命延長,在提高醫院感染預控效果的同時,降低了科室的成本,充分發揮了消毒供應室的作用。介入手術室是醫院中院感發生率較高的科室之一,其空氣消毒及檢查是介入手術室的重要工作。空氣質量是保證消毒隔離效果的基礎,通過持續質量改進,使得科室人員水平提升,無菌操作更加規范[3],從細節上全面預防院感。
綜上所述,實施持續質量改進在綜合性介入手術室醫院感染防控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保證病患的健康和治療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