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丹
(湖南航天醫院,湖南 長沙 410205)
危重癥新生兒的胃腸道功能受到影響,難以保證營養物質的及時攝入,易導致患者出現營養不良、低血糖等并發癥。低血糖會造成神經系統功能損傷,若患兒長時間處于低血糖的狀態,則損傷不可逆轉,嚴重危及患兒生命健康安全,因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進行有效的營養支持和護理干預非常重要[1]。在營養不良狀態下,危重癥新生兒會動用體內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物質,造成身體免疫力下降,原發疾病的治療也會受到影響。臨床治療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通常進行合理、科學的營養支持,并給予綜合護理干預,確保疾病的有效康復,本文對此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本次研究選擇我院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診治的危重癥并發低血糖新生兒80例進行護理分析,原發疾病如下:新生兒肺炎15例,窒息13例,敗血癥9例,缺血缺氧性腦病12例,呼吸窘迫綜合征16例,高膽紅素新生兒15例;患者均帶有低血糖癥狀,全血血糖低于2.2mmol/L;患兒中足月生產61例,早產19例。兩組患兒家屬均同意參與本次護理研究,簽署護理知情書。隨機、平均將患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7例,日齡為(4.3±0.5)d,對照組中男22例,女18例,日齡為(5.2±0.3)d,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等數據可比。
營養支持:兩組患者均進行同樣的營養支持治療,并治療原發疾病[2]。觀察患兒和母親情況,盡早給予母乳喂養,必要時可將葡萄糖溶液與母乳混合讓患兒服下,若患兒有腹脹、嘔吐等情況時要停止喂養,轉用外周靜脈營養支持,能量控制在0.5g/(kg·d),并補充適當氨基酸,當患兒病情穩定后適當減少營養量。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兒進行營養支持護理干預,首先要監測患兒的血糖變化,新生兒低血糖癥狀臨床相比成人并不明顯,易出現誤診、漏診等情況,因此要定時檢測新生兒的血糖狀態,并觀察面色、呼吸狀態和肢端血液循環情況等,避免低血糖對患兒身體發育造成影響[3]。感染預防:危重癥新生兒身體免疫力低下,感染風險高,因此要對新生兒進行隔離治療,并減少探視次數和時間。加強病房環境護理,做好清潔和消毒。定期對患兒翻身,對受壓皮膚要給予按摩,降低壓瘡風險。
對比兩組患兒臨床癥狀、血糖恢復情況,顯著:患兒的病情得到控制,血糖恢復正常水平,臨床癥狀反應全部消失;有效:患兒的病情好轉,血糖在控制范圍之內,臨床癥狀改善;無效:患兒的血糖和臨床癥狀均無好轉跡象,總有效率=顯著率+有效率[4]。統計兩組患兒在治療護理期間出現的并發癥例數,綜合判定護理效果。
研究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并對組間數據進行差異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差異用x2檢驗,若數據有統計學意義時,P<0.05.
觀察組護理數據如下:顯著25例,有效1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護理數據如下:顯著11例,有效14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為62.5,兩組護理總效率相比,x2=12.62,P<0.05;觀察組在護理期間出現3例并發癥,對照組出現13例并發癥,觀察組護理安全性高。
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會對原發疾病的治療產生影響,新生兒體內蛋白質和脂肪儲存能力下降,其自身抵抗力較弱,營養不良會導致患兒產生更多的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安全。采取科學、有效的營養支持護理能夠增強臨床療效,早期微量營養元素的供應會可以增強新生兒的身體免疫力和喂養耐受力,降低新生兒肺炎和壞死性小腸炎的發生風險[5]。需要注意的是,給新生兒母乳喂養加葡萄糖時要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發生,若無法口喂要進行靜脈營養支持,確保營養供應效果。
本文分析了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的營養支持護理效果,結合兩組數據分析可見,觀察組護理有效率高,并發生例數少,組間數據與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表明觀察組護理價值高,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的營養支持護理能夠促進患兒癥狀好轉,安全性好。護士要動態監測患兒的血糖狀態,及時糾正低血糖,降低神經系統損傷,在營養支持中加強對生活護理、家長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等,改善患兒的生活質量,促進疾病早日康復。
綜上,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進行營養支持能夠改善血糖狀態,對患兒進行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提升治療效果,促進各項癥狀恢復,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臨床護理價值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