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彬
(常州市新北區春江人民醫院,江蘇 常州 213000)
人性化護理在臨床上常用,具有創造性及整體性,重視人性化,可促使產婦心理舒適、精神舒適及生理舒適。產科護理較為復雜[1],涉及隱私,產科護理具有一定特殊性,護士需充分尊重產婦并提高自身素養。本文選取58例產婦,對“產科護理中實施人性化護理的效果”這一課題進行了臨床分析。
在我院臨床診斷及治療的產科產婦中選取58例,知情同意,樣本選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分組方法是數字表法。29例實驗組產婦年齡21歲至34歲,中位年齡26.4歲,孕周35周至41周,中位孕周38.1周;29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2歲至35歲,中位年齡26.5歲,孕周36周至40周,中位孕周38.2周。分析2組產婦入組數據,可對比,P>0.05。
納入對照組的29例產婦行常規化護理:護士需叮囑并輔助產婦進行定期檢查,為產婦實施合理飲食干預,為產婦詳細記錄宮縮頻率及強度等。
納入實驗組的29例產婦行人性化護理:(1)健康宣教。護士需對產婦分娩前健康教育進行有效加強并提高自身職業素養,堅持以產婦為中心,護理態度親切、和藹、真誠、耐心,不要大呼小叫,尊重產婦隱私,不得隨意泄露產婦病情,促使產婦及其家屬更加信任護士,促進護患關系和諧。對于產婦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護士需仔細思考后耐心解答,為產婦提供適當心理疏導并產婦適應自身角色轉變[2],為產婦提供妊娠相關性知識講解,詳細告知產婦進行產前檢查的具體時間及注意事項。(2)生活指導。護士需叮囑產婦保證合理飲食,多攝取富含熱量、蛋白質、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并且禁酒、禁食辛辣刺激食物,無需限制孕周較小孕婦活動,但是叮囑孕婦不可進行重體力勞動,不感覺勞累為宜。給予接近分娩期的住院產婦實施嚴格控制外出時間管理,告知產婦不得隨意活動并保證每天充分睡眠,盡量減少坐位時間以避免發生靜脈血栓,護士可指導產婦進行自數胎動,孕28周開始記錄,對每天胎動次數進行記錄并在進餐后1h開始,一般情況下,應大于30次/h。(3)分娩前護理。護士需指導產婦準備奶具、衣物等新生兒用品,與產婦家屬協商,告知產婦丈夫盡量陪伴在產婦身邊以穩定產婦情緒,尤其是夜間。(4)分娩時護理。進入分娩室后,護士需為30min內可能分娩的產婦立即消毒產婦外陰,準備各種接生用品,指導產婦有效調整呼吸并指導產婦如何正確使用腹壓。(5)分娩后護理。護士需鼓勵產婦進行母乳喂養并指導產婦如何進行,指導產婦按需哺乳并在哺乳前先洗手,利用清水對乳頭進行擦拭、清潔處理,指導乳頭凹陷的產婦自行牽拉糾正[3],指導乳頭皸裂的產婦涂抹香油、乳汁及安息香酸酊等。另外,護士需確保母嬰同室病房定時通風及避免出現對流風,避免產股著涼,嚴格控制探視人數并規定每床每次探視人員為1人。
臨床數據使用SPSS19.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均數±標準差)、x2檢驗(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分析可知,實驗組產婦自然分娩率75.86%(22/29)、母乳喂養率82.75%(24/29)、滿意度93.10%(27/29)均獲得了明顯改善,優于對照組產婦自然分娩率48.27%(14/29)、母乳喂養率58.62%(17/29)、滿意度68.96%(20/29),差異顯著,x2=4.6869,4.0775,5.4971,P<0.05。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促使人們對于護理質量要求不斷提升,尤其是產科產婦。
產科住院產婦多數是即將分娩孕婦或者分娩后產婦,分娩可導致產婦出現一定心理壓力,不良情緒較為嚴重,尤其是初產婦,再加上產婦缺乏分娩、母乳喂養知識,無法盡快適應自身角色轉變,未能掌握如何有效護理新生兒等知識,進一步加強了產婦心理負擔。
人性化護理在臨床上運用頻繁,可促進護患關系改善,可明顯疏導產婦不良情緒,可促使產婦更加信任護士,增加產婦對于護士工作的理解與支持,護理期間,護士需為產婦提供心理疏導、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導等[4],盡力滿足產婦護理需求,促使產婦護理滿意度明顯提升。另外,護士需告知產婦自然分娩的好處,叮囑產婦嚴格遵醫囑及積極配合護理,分娩期間,若存在任何疑慮,及時溝通護士,叮囑產婦家屬為產婦提供強有力的家庭支持及心理支持,促使產婦心情穩定。分娩后,護士需指導產婦如何進行母乳喂養,指導產婦適當運動,促進產婦身體快速恢復。
本組研究結果:實驗組產婦自然分娩率、母乳喂養率、滿意度均獲得了明顯改善,優于對照組產婦。
綜上,在產科護理中實施人性化護理可明顯提高自然分娩率、母乳喂養率、滿意度,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