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蕊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ICU重癥監護室的患者的提點是病情嚴重及有許多不可控的因素,生命有著極大的危險,體內血糖波動幅度大,不在正常范圍值內,容易升高,可引起患者的嚴重不適,增加不可控制的風險及死亡率[1]。血糖的成分大部分都是葡萄糖,而葡萄糖維持人體器官內的各個器官與組織的活動,其對人體保持正常及其重要。其引起的主要病因為缺乏胰島素分解血糖,體內對糖的自我代謝功能異常,主要會出現不同的臨床癥狀,但其不是不可醫治的,不是快速性的,其是屬于可調解、可控制的。對于ICU重癥監護室的患者,其病情反復不定,血糖不穩定,所以要對血糖進行控制,避免并發癥。
本研究采用患者為78例就醫與我院ICU病房的患者,并且時間要求為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階段,將其平均隨機分組,將常規護理的為對照組,采用血糖控制的為研究組,具體為對照組:男18例、女18例,年齡為36~60歲;研究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為35~61歲,將其與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照組的患者在ICU重癥監護室護理期間按照常規護理干預。即對病人做好日常護理,體溫方面,要觀察與分析兩小時內的變化,一天內要測量尿比重、尿常規、酮體各三次,并且對熱量卡數要精準記錄,保證維持機體的正常熱量。做好患者的管道護理,每日更換及清洗管道,更換時要注意管道周圍是否有感染現象。固定儀器與患者的連接管道,評估管道本身的風險,避免堵塞與意外拔管的情況發生。做好患者自身的護理,以中心負壓給予患者吸痰,但要保證負壓的平衡值,找到適應患者吸痰的舒適體位,這可以避免患者由于呼吸道有痰而造成的窒息的情況[2]。時刻保持病房的清潔,定期給患者進行身體放松。
研究組除了基礎的常規護理干預外,還要對ICU重癥監護室的患者進行血糖的控制。①在用藥方面:人的血糖正常值應該是4.4-6.1 mmol/L,低血糖的患者是處于2.8以下,高血糖的患者是處于11.1 mmol/L以上,無論是低血糖還是高血糖,對人體都是具有危害性的。對于ICU重癥監護室的患者,要加強對其指尖血糖的監測與記錄,避免引起生命危險。對于血糖的控制,需要泵入微量胰島素于靜脈中,在剛開始給予的時候,要控制好胰島素的量,不可過多,不然會引起反作用,所以初適量控制在1-2U/h內。在中期的時候,有必要的話可進行靜脈點滴治療結合胰島素作用,控制血糖穩定與平衡值范圍內。②血糖測量方法:ICU重癥監護室病房的患者屬于高危患者,在各方面都要保持無菌狀態,在給患者進行血糖測量時,要先進行消毒,再進行指尖血糖測量。在進行消毒是要注意試劑的刺激性,為了減少對患者的皮膚刺激及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通常選擇的消毒試劑為75%乙醇或進行消毒[3]。但是微量血糖儀有相對應的局限性,其的檢測范圍值不大,滿足不了高血糖患者的檢測。若患者的血糖值不再檢測的范圍內,需要另行測定,以靜脈血血糖作為測定,以免對患者血糖檢測不準確影響醫學治療。③在飲食方面:對于甜食,淀粉類的食物要少攝食,如根莖類蔬菜、高甜類水果等,脂肪類的食物也不能食用,如動物的內臟等,要多食用精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避免由于飲食的不規律,造成血糖的不穩定,進一步引起ICU重癥監護室的不良反應發生。在血糖維持到平衡狀態后,需要在后續護理中加強,結合食物調節,維持血糖的穩定[4]。
對于ICU重癥監護室的患者,其血糖需要維持在平衡狀態下,對其進行血糖護理,分析對照組及研究組的相對APACHE評分,和其出ICU重癥監護室的時間長短,分析血糖護理的應用價值,為ICU重癥護理提供參考依據。
本研究利用軟件SPSS19.0以統計學方法進行結果分析。
以護理的差異性,將對照組的36里ICU重癥患者進行了血糖護理,對照組只是常規護理。在對照組中,APACHE評分為18.25±1.05,則研究組的為10.55±0.25,t=13.884,p=0.000。
對照組患者住ICU重癥室的時間為:11.5±1.26,研究組患者住ICU重癥室的時間為:6.24±0.75,t=10.689,p=0.000。
ICU重癥患者的生命體征會有比較嚴重的波動,相對應的其血糖也會發生著變化,其會影響到患者的整個身體機能的運行,高血糖或者低血糖對生命都是有危害性的,會增加器官的負擔,影響正常代謝。所以對ICU重癥患者進行血糖護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進行血糖護理,可以調節血糖范圍值,是其維持在正常的范圍值下,維持生命機能的平衡,提高患者的APACHE評分,增加患者的舒適感,是其病痛得以減輕,讓其恢復速度更快,預防不良事件發生,盡可能減少患者在ICU重癥室的時間。
本文對ICU重癥患者進行血糖控制護理,提高了患者的APACHE評分,縮短了患者在ICU重癥室的時間,所以對ICU重癥護理中,進行血糖控制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