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苑華,張 凡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 廣州 510000)
糖尿病與飲食、生活環境、遺傳、生活方式、心理等諸多因素有關,是臨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慢性全身代謝紊亂疾病,不可治愈。盡管藥物治療能夠一定程度的降低血糖水平,但患者要想保持血糖的穩定,還需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規律的生活方式,堅持遵醫囑用藥,掌握血糖的自我監測方法。文獻表明[1]:自我管理行為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生活、用藥、運動等方面的管理有積極作用。另有學者認為[2],自我管理行為指的是通過一系列對健康有益的行為,達到減輕病情的目的。我院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多元化護理,以此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現報告如下。
入組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WHO提出的診斷標準[3],病程至少3個月,自愿參與調研。排除依從性差、有糖尿病急性并發癥、重大器官器質性疾病者。觀察組70例,性別分布:男(n=47)、女(n=23);年齡分布:46歲至74歲,平均年齡(60.71±4.58)歲;病程5個月~17年,平均病程(8.26±0.32)年。對照組70例,性別分布:男(n=41)、女(n=29);年齡分布:44歲至76歲,平均年齡(58.93±2.87)歲;病程3個月~15年,平均病程(8.13±0.54)年。兩組2型糖尿病患者的個人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普通護理:告知2型糖尿病的基本知識、用藥方案、血糖控制方法,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制訂健康的膳食方案。做好心理干預,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加強護患溝通,通過電話、網絡、登門等方式跟蹤隨訪,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與血糖指標,提出合理的指導意見。
多元化護理:①根據美國衛生研究院提出的《2型糖尿病4步管理法》實施干預。第一步:護理人員統一學習2型糖尿病的相關知識;第二步: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各項臨床指標的控制標準,包括血壓、糖化血紅蛋白和膽固醇;第三步:學習和患者共同生活的方法;第四步:構建健康生活路線。②用宣傳冊的方式呈現“4步管理法“的內容,責任護士對患者實施一對一、面對面的健康宣教,在“評估、教育”的不斷循環中,幫助患者鞏固相關知識。③將患者分為各個小組,鼓勵小組成員之間相互關心、監督和管理。④制訂詳細的隨訪計劃,根據各階段的隨訪結果,隨時調整患者的干預方案。兩組患者均隨訪半年。
應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DSCA)評估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量表包含運動、藥物、普通飲食、特殊飲食、足部護理以及血糖監測6個維度,滿分77分,患者的自我管理行為與評分成正比。
本研究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組間比較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觀察組SDSCA評分(41.28±3.27)分、對照組(40.92±4.75)分(P>0.05);護理后,觀察組SDSCA評分(57.43±8.04)分、對照組41.27±5.28)分(P<0.05)。
綜上所述:自我管理行為主要指的是堅持運動、遵醫囑用藥、合理飲食、足部護理以及血糖水平的監測。這些行為管理都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癥狀、血糖指標密切相關。
多元化護理是將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作為護理目標,以“4步管理法”為指導依據,通過科學、綜合的干預手段,培養患者的健康理念,使之了解糖尿病的類型、并發癥、發生原因、臨床癥狀、危害性以及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最終實現護理目標,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