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欣
(山東省腫瘤醫院,山東 濟南 250117)
隨著我國醫療改革的全面推進,再加上現代診療水平的提高,廣大患者對醫療質量,尤其是護理質量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給臨床護理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我國的護理碩士專業學位(MNS)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晚,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具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和臨床分析能力,并且研究和教學能力均較強的高層次、應用型以及專科型護理專業人才。隨著高級護理人才的需求增加,新入職護理碩士人數逐年上升, 2016年2月,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頒布了《新入職護士規范化培訓大綱(試行)》指導各地規范開展新入職護士培訓工作。對于新入職護理碩士規范化培訓而言,臨床帶教老師作為引路人和導航者,其自身素質和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與護理碩士臨床實踐質量的提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1]。
在英美等發達國家中,護理碩士教育發展較早,已經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帶教管理體系,并且設有明確的帶教老師準入和考核標準,尤其是在考核方面,西方國家已經擁有一套相對成熟的帶教老師能力評價量表,比如理想教師能力量表、臨床護理教師教學有效行為量表以及臨床護理帶教老師教學能力評價量表等,從人際關系、教學能力以及專業能力等多個方面分別評價帶教老師[2]。但是我國的護理碩士教育起步于2010年,當前國內還沒有一套統一的護理碩士臨床帶教老師資格準入和考核標準,大部分教學醫院在選擇帶教老師時,往往將學歷或資歷作為基本依據,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并且帶教老師在對研究生進行帶教時,其方法往往與本科生一致,其培養目標不明確。但是在考核方面,國內有很多關于臨床帶教老師的能力測評工具,比如專業學位護理碩士臨床實踐指導教師核心能力模型、護理本科生臨床帶教老師資格管理體系以及臨床護理教師勝任力測評量表等。雖然以上測評工具可以對帶教老師的綜合帶教能力進行評價,但是并不是完全針對護理碩士臨床帶教老師的,其適用性較差,限制了臨床應用,所以建立一套實用、科學的護理碩士臨床帶教老師資格考評標準尤為重要。
通常情況下,考評內容包括以下幾點:①臨床管理能力。在5項一級指標中,其變異系數較大,主要原因為:專家均認為護理碩士工作經驗缺乏,再加上在進行臨床實踐時,且缺乏參與管理的機會,對其管理能力沒有較高的要求,所以也降低了對帶教老師臨床管理能力的要求。但是在護理碩士培養目標中,臨床管理能力是比較重要的一項內容,所以也要考核帶教老師的臨床管理能力;②臨床護理能力。與學位相比,護理碩士更加重視臨床實踐,所以對于護理碩士而言,培養臨床護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也是帶教老師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能力。因此,對于帶教老師而言,具備高水平的臨床護理能力不僅是自身專業要求,也是帶教老師提供科研、護理管理以及護理教育等其他能力的一個基本前提;③臨床科研能力。臨床科研能力對于護理碩士而言,不僅是最想具備的一個能力,也是必須具備的一個能力。因為當前護理碩士臨床帶教老師的整體科研水平較低,所以專家們對帶教老師的臨床科研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僅在準入指標中加入了科研課題和論文,還融入了科研思維、總結以及推廣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其原因主要為科研能力一方面能夠反映帶教老師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還能展現其對護理學科發展和建設的積極態度,這對提高護理碩士的整體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④臨床教學能力。有研究發現,當前臨床帶教老師對護理碩士的臨床實踐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缺乏一個全面的了解,大多數帶教老師在指導研究生時,往往運用本科生的帶教方式和方法,從而使研究生的滿意度下降。所以,有專家建議,在帶教老師的考評中加入護理碩士的培養目標、掌握多種教學方法、制定教學計劃等內容,并且在對專家進行咨詢時,有專家建議在二級指標中納入“教學評價”,鼓勵帶教老師根據教學效果和反饋,不斷改進,從而提高教學能力[3]。
護理碩士作為以科學為依托,為滿足社會對臨床高級應用型護理人才的需求而設定的一種教育模式,并且在護理碩士教育中,臨床實踐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當前我國缺乏完善和統一的護理碩士臨床帶教老師資格準入與考核標準,尤其是各教學醫院和高校考核和選擇帶教老師的標準高低不一,使帶教老師的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并且護理碩士對帶教老師的整體滿意度也較低[4]。所以,建立一套適用性強、科學的、符合要求的護理碩士臨床帶教老師資格考評體系,使帶教老師的整體帶教水平提高,對研究生臨床實踐質量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通過構建臨床帶教老師資格考評體系,能夠為新入職護理碩士提供全面、系統的培訓,有助于改善帶教質量,從而提高護理碩士的整體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