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麗花
(丹陽市人民醫院,江蘇 丹陽 212300)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患者接受機械通氣治療后出現的肺部感染或人工呼吸道拔管后出現的肺炎疾病,屬于醫源性疾病,患者在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不僅會導致脫機困難,還會加重患者原發疾病,增加住院時間和費用,甚至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對ICU呼吸機治療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非常重要[1]。本文分析了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預防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護理價值,現總結如下。
選擇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8月診治的IUC治療患者86例作為研究護理對象,患者疾病類型如下:呼吸系統疾病32例,心腦血管疾病29例,外傷性疾病25例,患者均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患者家屬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在35~75歲之間,平均(51.3±0.6)歲,對照組中男22例,女21例,年齡在36~76歲之間,平均(52.9±0.4)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數據可比。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有健康教育、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2]。首先制定預見性護理方案,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和呼吸機治療情況,由科室主治醫師、高資歷護理人員共同討論制定預見性護理方案,總結導致ICU科室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和針對性解決方法。其二是整體護理,護士在執行各項護理措施時要嚴格遵守無菌護理制度,注意手衛生護理,避免侵入性的檢查和護理,降低感染風險[3]。合理調整患者的飲食結構,必要時給予腸內營養支持,降低消化道應激性潰瘍的發病風險。定期協助患者調整體位,按摩受壓部位,降低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病風險。病情護理:對于存在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需要保持呼吸通暢,定時幫助患者排痰,必要時給予細談,可適當給予抗生素來降低肺炎的發生率。心腦血管疾病需要保持血壓穩定,密切監測顱內壓和心功能;存在外傷的患者要清潔創面,減少創面感染。
統計兩組患者在護理后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例數;制定護理滿意度評價量表,讓患者對本次護理工作進行滿意度評價,主要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等級,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本次護理分析所涉及的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分析和處理,并對組間數據進行差異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差異用x2檢驗,若數據有統計學意義時,P<0.05.
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出現2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為4.65%,對照組護理后出現13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為30.23%,x2=9.77,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數據如下:非常滿意26例,滿意14例,不滿意3例,總滿意率=93.02%,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數據如下:非常滿意12例,滿意18例,不滿意12例,總滿意率為72.09%,x2=8.53,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護理滿意度高,數據與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
ICU科室是醫院重要的搶救、治療場所,患者疾病具有變化快、病情危重等特點,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科室常見并發癥,對于患者病情恢復和生命安全均造成嚴重影響。臨床治療發現,ICU科室治療患者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風險是普通科室的15倍左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預防,提升護理安全性。預見性護理干預是針對機械通氣患者治療所指定的預防性護理措施,消除引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高危因素,減少并發癥,保證治療安全[4]。
結合本次研究數據分析可見,觀察組患者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后,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例數少,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高,各項數據與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意義,表明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顯著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通過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引發疾病的高危因素,促進疾病早日康復,護理安全性好,易被患者接受[5]。
綜上,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顯著降低ICU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促進疾病早日康復,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高,臨床護理價值高,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