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金花,陸小萍,零春鳳
(廣西民族醫院,廣西 南寧 530001)
目前傳統的健康宣教是一種以灌輸方式為主的單向信息傳遞模式,對患者是否真正掌握和理解信息,沒有及時評估和反饋,而且受護士的專業知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和患者的理解能力、記憶力等因素影響。在健康教育中,患者接受教育后記住的信息中接近一半是錯誤[1]。國外的學者將回授法用于患者的健康宣教中,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2];視頻健康宣教確保教育內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3]。乳腺癌根治術由于特殊手術方式,術后不能進行功能鍛煉,將造成不同程度的并發癥。因此,為提高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肢功能鍛煉技能的準確性,減少術后并發癥,本研究將視頻宣教聯合回授法用于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肢功能鍛煉指導中,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科2017年2月~2018年5月乳腺癌根治術的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單盲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實驗組在對照組常規健康宣教基礎上,采用視頻宣教聯合回授法進行患肢功能鍛煉指導。納入標準:(1)有良好的溝通能力;(2)耐受手術者;(3)愿意配合本次觀察者;(4)知情手術方式。排除標準:(1)腫瘤已遠處轉移;(2)合并其他嚴重疾病;(3)正在參與其他臨床研究者;其中試驗組患者年齡為48.25±20.05歲;文化水平:小學及以下19例,初中12例,高中及以上學歷9例;職業:農民20例,工人12例,干部8例。對照組年齡47.52±19.20歲;文化水平:小學及以下15例,初中10例,高中及以上15例;職業:農民18例,工人16例,干部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例)
入院后,責任護士進行術前口頭宣教,包括乳腺癌手術方式及效果、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術后根據患者康復情況,依次介紹患肢功能鍛煉的目的、內容、重要性及持續時間;指導進行手指運動、旋腕運動、前臂屈肘、上舉運動、肩部繞環、手臂前后擺動、推肘抬肘運動、摸耳運動、上臂外展運動、手指爬墻等進行鍛煉,并現場進行功能鍛煉演示。
1.3.1 成立健康宣教小組
成立健康宣教小組,由護士長負責,成員包括科室內2名護理責任組長及7名責任護士,請乳腺專科副主任醫師1名擔任本次健康宣教的顧問,1名主任護師負責質量審核及執行監督。護士長對所有護士進行回授法的統一培訓,以確保回授法的應用的質量和順利進行。
1.3.2 制作健康教育功能鍛煉視頻
視頻制作小組閱讀參考大量文獻和書籍,確定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肢功能鍛煉內容、方法以及步驟,在視頻專家指導下制作視頻。制作視頻由4人負責錄制,1名經過培訓的護士演示鍛煉方法,1名護士在旁語音說明,1名錄制視頻,另1名整理剪切視頻內容。視頻功能鍛煉方法按照4個時間段10項運動進行:①手術后24h之內,活動腕部和手指,可增加屈腕、伸指和握拳等相關鍛煉,其中視頻第1節是手指和握拳活動;第2節是旋腕運動;②手術后1~3d,開展上肢肌肉等長收縮,通過肌肉泵作用促進患者血液、淋巴循環,可以開展伸臂、屈肘等相關鍛煉,其中視頻第3節是前臂屈肘運動。③手術后4~7d逐步將鍛煉過渡至肩關節功能鍛煉,由于接近腋下切口部位的瘢痕組織尚沒有形成,因此早期鍛煉可針對斜方肌、三角肌和背闊肌,使其恢復功能。視頻第4節是上舉運動;第5節:肩部繞環運動;第6節:前后擺臂運動,第7節:推肘和抬肘運動。④手術后8-15天,將肩關節活動范圍擴大,可以鍛煉抬高患側上肢,患肢外展一直到居高過頭觸摸到健側耳朵,開展爬墻運 動。視頻第8節:摸耳運動;第9節:患肢外展運動;第10節:手指爬墻運動。每組動作循環4個八拍,每組3-5次/d,每次10-20分鐘,鍛煉因人而異,運動幅度循序漸進。
1.3.3 視頻宣教聯合回授法的實施
實施回授法分為4個步驟:①傳遞信息:邀請患者觀看視頻,邊看邊進行患肢功能鍛煉,依次講解鍛煉的目的、內容、方式、次數、持續時間并同步示范。②評估患者是否理解:應選擇合適的稱呼,讓患者復述宣教的內容等并進行演示,觀察記錄患者每一個動作是否到位,評估患者是否能完成每節運動、鍛煉的時間和次數是否正確。③澄清糾正:再次詢問患者,當患者回答或演示正確時,護理人員當場給予肯定及表揚。當患者對患肢功能鍛煉認知錯誤或動作未做到位時,護理人員應及時予糾正。④確認掌握:借助開放式提問及現場動作演示等方式,請患者重新回答或演示先前錯誤信息或動作要領,再次評估是否正確,有效優化信息的精準性。
(1)術后出院前1天評估兩組患者患肢功能鍛煉技能掌握情況(每組動作為10分,總分100分),評價標準:采用本院專科護理質量監察組審核本科室自制的“乳腺癌根治術患肢功能鍛煉宣教效果評價表”,每組動作按3級評價:掌握(10分),部分掌握(5),未掌握(0分);(2)將患者按照計劃鍛煉和患肢功能鍛煉達到的效果評定患者依從性[4]:完全依從指按照計劃進行患肢鍛煉,患肢上抬與健側相近,外展自如,患肢活動時無明顯的牽拉感,偶有輕微的疼痛感;部分依從指只能按照計劃進行部分鍛煉活動,患肢在外力輔助下能夠上抬與健肢相近,能夠外展但不自如,活動時有牽拉感和輕微疼痛感;不依從是指不能按照鍛煉計劃活動患肢,患肢不能上抬過肩,外展障礙,稍有活動有明顯疼痛感,有患肢腫脹現象;(3)術后1月后返院化療時評估兩組患者患肢的并發癥(患肢水腫、患肢活動受限、皮下積液)情況。
采用SPSS20.0的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知識掌握程度、依從性和并發癥發生率等計數資料則采取用x2進行檢驗,若檢驗值P小于0.05,則表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患肢功能鍛煉技能掌握情況 (n,%)

表3 兩組患者患肢功能鍛煉依從性比較(例,%)

表4 兩組患者患肢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例,%)
回授法是一種雙向信息傳遞的模式[5],在健康宣教后及時評估患者對信息的理解和掌握,對患者理解錯誤的信息再次進行強化,直到患者掌握為止。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肢功能鍛煉技能掌握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分析原因:該視頻由本科室高年資臨床護理專家共同制作的視頻教育內容,將教育內容科學化、規范化,克服護士個人因素的影響,確保教育內容的準確性;我科乳腺癌患者大多是邊遠山區,文化程度較低,年齡偏大,視頻教育適合文化層次低或老年接受能力偏低的病人,視頻宣教畫面更直觀形象且患肢功能鍛煉動作標準統一,避免口頭宣教時的溝通障礙,讓健康教育通俗易懂,使患者牢固掌握技能[6]。臨床上有的患者因受自尊心的影響即使不懂,也會點頭承認自己懂了,影響評估效果,未能糾正偏差。回授法為患者創造“無羞恥”的環境,使用開放式評估模式,保護患者的尊嚴,使患者積極說出自己的疑問,問題得到及時解決,錯誤得到及時糾正,使患者掌握正確的患肢功能鍛煉方法, 提高了乳腺癌患者患肢功能鍛煉技能的準確性。
傳統的健康教育模式取決于患者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護士的個人因素,該模式將知識一次性灌輸給患者,易以遺忘,一定程度上會降低患者的積極性,且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功能鍛煉依從性較低[7]。目前,大部分醫院護士與床位比遠遠達不到0.4:1,護士工作負擔繁重,對于宣教工作急于完成而草率態度對待,使患者感到疑慮盲目應對。 視頻教育應人、應材施教,內容通俗易懂,增加感性認知;再通過回授法評估患者對信息的掌握程度,糾正偏差,直至患者完全理解,從而提升患者鍛煉的依從性。本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肢功能鍛煉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說明視頻健康教育聯合回授法能提升患者功能鍛煉的依從性,與相關報道一致[8]。
乳腺癌根治術切除的范圍較大,破壞了淋巴液的正常循環途徑,早期有效的患肢功能鍛煉是最有效預防患肢水腫和功能障礙、皮下積液等并發癥的方法。傳統健康教育口頭講解、示范,因內容較為專業、抽象,使患者感到乏味、枯燥,導致患者患肢鍛煉依從性差,動作執行不正確。而視頻宣教形式新穎、簡單,可反復觀看,強化記憶,即使護士不在現場指導,患者看著視頻跟隨鍛煉,讓患者感到方便、快捷、有效;在鍛煉中責任護士及時糾正偏差,正確掌握技巧,提高預后效果 ,從而減少術后的并發癥。
綜上所述,視頻宣教聯合回授法是一種簡單實用、科學規范、高效、直觀生動的健康教育模式,不易受護士個人因素的影響,更適合于文化層次低或老年人的宣教,能提高乳腺癌患者患肢功能鍛煉的準確性及依從性,減少術后的并發癥,但拍攝科學、合理、高質量的視頻對健康宣教的開展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