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勿
(廣東省新興中藥學校 醫學護理部,廣東 云浮 527400)
臨床護理路徑模型設置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此種教學模式能夠很大程度的讓學護理專業學生更加積極的學習,并且能夠讓其對所學的知識快速的掌握。此種方法不是以課本學習為主,而是以學生為主導,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1]。為了能夠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因此,本次對臨床護理路徑模型設置在中職護理技術實踐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為將來應用此教學方法提供寶貴的依據,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017年我校兩個班共計100人,作文本次研究對象,年齡16~20歲,平均18.13歲,均為女生。其中A班50人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型設置課堂教學思路,該班作為實驗組;B班50人采用案例教學法作為教學模式,該班作為對照組,兩組在性別和年齡等基本資料方面不具有對比價值,P>0.05,但在教學結果方面具有對比價值。
1.2 教學方法
實驗組:(1)基礎準備訓練:對該組的學生實施思維導圖繪制訓練以及思維導圖的概念和目的等,同時還需要重點對學生的繪制思維導圖的能力進行訓練,以確保學生能夠初步的對思維導圖繪制進行掌握。(2)課前準備:教師在授課內容的基礎上,在課前對所有學生發放包含一級分支的思維導圖作為預習任務單,其中給出主題中心和一級分支,根據臨床護理路徑的內容,即評估—配合治療—輔助治療—護理措施—健康宣教。將班內6~8名學生根據同組異質的方法進行分組,共分為6組。請每組學生依照任務單,并對資料進行查找和補充二級分支,并對相應的概念、關鍵詞等進行找出,同時進行總結。(3)教學過程:在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小組為單位,以人物驅動教學為主線,以臨床護理路徑為模型進行護理知識的講解以及訓練。課后鞏固階段,學生依照所學的知識,對思維導圖描述內容實施相應的修正及完善,并運用多種顏色的筆對于所遇問題及解決的方法進行標注,同時也可以對未能自行解決的問題進行保留,并請教教師給予解答。(4)點評、糾正:每個系統依照章節篇幅的長短,以及疾病不同的特點等,安排1~2次該教學模式,以確保學生和教師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學習和探討。
對照組:在上課前,教師通過口頭的方式對預習的作業進行布置,并對與疾病有關的知識以及醫學方面的基礎知識進行復習,但不對問題進行設置。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和傳統教學的方法,并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以學生探討為輔進行教學,同時不進行思維導圖訓練。課后由教師布置題目并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每個章節安排1次護理計劃,并由教師對學生的作業進行點評和批改。
1.3 評判標準
①對比兩組學生采用不同教學方式結果情況:優:學生對于護理技術方面的理論知識能夠進行良好的掌握,并且實踐操作比較熟練;良:學生對于基本護理技術方面的理論知識能夠基本掌握,實踐操作能力欠缺;中:學生對于基本護理技術方面的理論知識部分掌握,實踐操作能力較差。②對比兩組學生采用不同教學方式其理論及時間技能考核成績:教學完成后,采取自設的臨床路徑模式護理綜合實訓評價,對學生護理成績進行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對本次研究中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對比以P小于或等于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學生采用不同教學方式結果情況對比情況,其中實驗組學生護理理論和實踐知識掌握總優良率為100%,對照組總優良率為88.00%,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采用不同教學方式結果情況對比情況表[(n),%]
2.2 兩組學生采用不同教學方式其理論及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對比情況,其中實驗組理論和實踐成績分別為(89.11±2.63)分、(88.39±4.02)分;對照組理論和時間成績為(83.45±3.31)分、(83.10±3.56)分;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采用不同教學方法理論和實踐技能成績對比(±s)

表2 兩組學生采用不同教學方法理論和實踐技能成績對比(±s)
組別 例數 理論成績(分) 實踐成績(分)實驗組 50 89.11±2.63 88.39±4.02對照組 50 83.45±3.31 83.10±3.56 T-- 11.139 6.9660 P-- P<0.05 P<0.05
如今各大中職醫學院校雖然設置了護理學課目,但是往往都只注重對理論進行教學,很少在護理課目當中溶入臨床護理路徑模型教學方法[2]。而在護理教學中臨床護理路徑模型教學方法對于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臨床護理路徑模型教學方法運用到護理當中,不但能夠縮短的師生之間的距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能讓學生領悟到所學的內容[3]。另外由于臨床護理路徑模型設置理念主要是創造輕松、民主、愉快的教學環境,更加有利于學生接受護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近年來,我國社會不斷進步,因此人們對健康的關注程度也不斷上升,越來越注重衛生服務、醫療服務,以及護理服務等得優質程度[4]。而臨床護理路徑模型是護理專業教育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同時也是學生真正走向臨床之前需要學習的內容[5]。有效的臨床護理路徑模型設置教學的方法能夠確保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事業不斷發展的今天,將臨床護理路徑模型在護理教學當中已經越來越廣泛的實施,此種方法讓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滿足了學生對實踐的需求,促進其發展,既添加實訓生趣,又準確、迅速地傳輸知識,從而實現教學過程中的整體優化[6]。通過本次研究結果表示,實驗組學生護理理論和實踐知識掌握總優良率為100%,對照組總優良率為88.00%,P<0.05,同時兩組學生采用不同教學方式其理論及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對比情況,其中實驗組理論和實踐成績分別為(89.11±2.63)分、(88.39±4.02)分;對照組理論和時間成績為(83.45±3.31)分、(83.10±3.56)分;P<0.05。說明了傳統的中職護理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求,同時傳統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知識吸收的有效率,故本次研究通過臨床護理路徑的模型設置,有利于確保學生在護理學習過程中對臨床護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更加熟悉,故該方法值得在護理教學中大力推廣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