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雪芹,蔡魯青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康復綜合二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63)
腦梗死是一類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其典型癥狀為偏癱、失語,會給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并降低其生活質量。在臨床中需重視對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的護理干預,通過恰當護理服務提升其康復效果,并改善生活質量[1]。本次實驗選取我院收治的70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就早期康復護理對其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作如下總結。
將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70例腦梗死偏癱患者納入本次實驗,按照隨機雙盲法將其分為研究組(35例)與對照組(35例)。研究組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54—80歲,平均(65.6±4.4)歲。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齡52—81歲,平均(66.3±4.6)歲。統計學分析顯示研究組、對照組患者以上基線資料的差異不顯著,P>0.05,本次實驗可行。
對照組實行常規護理,給予患者病情監護、并發癥防治、生活護理等方面的護理干預。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行早期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心理干預。多數患者會伴有明顯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需加強對其心理狀態的監測,給予恰當的心理疏導,以改善其心理狀態,提升治療依從性。(2)飲食指導。需指導患者多食用高纖維素、高維生素、高礦物質、低蛋白質、低碳水化合物、低鹽分、低脂肪的食物,戒煙酒,禁食刺激性食物。(3)日?;顒幼o理。需指導患者進行吃飯、穿衣、洗漱、大小便等生活自理能力訓練,以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在訓練的同時需給予必要的鼓勵。(4)語言訓練。需指導患者正確發音,并輔以聽廣播、看電視等訓練方法,以逐步提升其語言功能。(5)肢體關節護理。需每天對患者進行肌肉按摩,以防其出現肌肉僵硬、痙攣、壓瘡、深靜脈血栓。指導患者循序漸進的進行主被動運動,以加快其肢體運動功能的康復。
1.3.1 比較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康復效果。治愈:患者在治療后偏癱、失語癥狀基本消失,可自由行走,生活完全自理,病殘程度為0級;顯效:患者在治療后偏癱、失語癥狀顯著改善,生活基本能自理,病殘程度為1至3級;有效:患者在治療后偏癱、失語癥狀有所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一般,病殘程度大于3級;無效:患者在治療后臨床癥狀、生活自理能力較護理前無明顯變化??祻涂傆行蕿橹斡?、顯效率、有效率之和。
1.3.2 比較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采取QOL生活質量測評表評價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滿分為100分,得分以高者為佳。
對研究組、對照組患者相關實驗數據以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使用標準差(±s)、百分率(%)表示,分別開展t值和x2檢驗,在P<0.05時判定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康復總有效率為94.3%(33/35),其中有效率40.0%(14/35%), 顯效率28.6%(10/35),治愈率25.75(9/35);對照組相應為74.3%(26/35)、37.1%(13/35)、22.9%(8/35)、14.3%(5/35),組間對比P<0.05。
護理前,研究組、對照組的生活質量評分為48.4±1.4 分和48.9±1.6 分,組間對比無統計學差異(t=1.391,P=0.169);護理后,研究組、對照組的生活質量評分為76.1±3.0 分和64.2±2.6 分,組間比較差異顯著(t=17.734,P=0.000)
腦梗死在中醫中成為缺血性腦卒中,是因腦部供血供氧不足引起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可分為腦栓塞、腦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三種類型,臨床中以腦栓塞最為常見。腦梗死的典型癥狀為偏癱、失語,會給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并影響其日常生活,需盡早給予系統、針對性的護理干預[2]。早期康復護理是一項“以人為本”的先進護理模式,能給予患者心理、飲食、日?;顒幼o理、語言訓練、肢體關節護理等諸多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其負面情緒,提升其康復信心和治療依從性,利于促進其語言功能和肢體運動功能的康復,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這一護理模式受到患者及其家屬高度評價。早期康復護理的應用對 患者病情的康復具有積極意義,同時也利于增進護患交流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本次實驗表明,對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實行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提升其康復效果,康復總有效率高達94.3%,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較護理前顯著提升,且上述指標相比于僅采取常規護理的患者差異顯著,P<0.05,本次實驗結果類似于同艷風、李青[3]的實驗結果。
可見,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康復效果具有積極的影響,適宜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