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梅
(四會市人民醫院,廣東 肇慶 526200)
血液透析在臨床上主要被用于腎臟替代治療中,對有效血管通路進行建立和維持[1],以此來確保血液透析能夠順利完成。在血液透析過程中,為減少患者的疼痛感,會留置血液透析導管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但容易使患者產生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進而出現菌血癥,嚴重影響到血液透析的效果,并對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會帶來一定威脅。因此,在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時采用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保證血液透析的質量尤為重要。本次研究在我院選取的43例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集束化護理,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將詳細內容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11月行血液透析的患者86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與觀察組(43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25~61歲,平均年齡(42.7±3.2)歲;觀察組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24~62歲,平均年齡(43.1±3.5)歲。兩組患者對比一般資料等方面差異不明顯,P>0.05。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其中主要包括對患者進行相關的置管和穿刺等流程,同時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血液透析的作用和注意事項等,在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時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集束化護理,具體內容:①定期對醫護人員開展血液透析中存在的風險課程,在培訓上為醫護人員講解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并在課程結束后進行實戰演練,確保護士具有較高的專業化水平,能夠熟練的操作血液透析儀器和有效的處理患者出現的異常情況。②嚴格管理透析室的相關物品,并對其室內的空氣定期進行消毒,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嚴格要求護理人員無菌操作,并盡量減少人員的流動,避免患者發生感染現象。③注意保護患者的穿刺部位,醫護人員在選擇患者穿刺部位、消毒范圍以及導管材質時需要分析患者具體的情況,對患者的部位、血管和留置時間進行判斷,合理有效的使用血液透析相關物品,在建立其他血管通路時盡快完成,盡量減少導管的留置時間,降低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率。④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和透析頻率,同時定時檢查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膚情況、白細胞數量以及體溫,若患者在治療過過程中發生不良反應,醫護人員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感染影響治療效果;對于出血和感染的患者要使用常規藥物進行抗感染和止血處理,最大化的降低并發癥和感染的發生。
對比分析2組換得相關血流感染情況。其中包括感染與未感染2項,對其進行詳細記錄。
通過SPSS.20.0統計軟件來比較分析所有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以x2來進行組間檢驗,采用P<0.05代表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中發生1例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發生率為2.33%;對照組患者中發生7例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發生率為16.28%,比較結果為(x2=11.530,P=0.000)。觀察組患者的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血液透析是新型的血液凈化方式,大量被應用在臨床治療中,不僅能夠對腎臟替代治療有作用,還能用于各種危急重癥疾病的治療[2],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治療,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對血液透析的操作有一定的認知,不然很容易引發醫療風險,造成不可預估的損失。
集束化護理方案在為患者提供更優質和全面服務的同時,還起著提升醫護人員專業素養的作用,通過加強對醫護人員的理論與技術培訓,為醫護人員講解血液透析的操作方式和預防風險的措施,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同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的痛苦感[3],提高患者的恢復速度,加強對血液透析操作流程的監測,嚴格要求保持無菌操作,可以有效防止醫療風險的發生,當患者出現各種并發癥時進行針對性護理,能夠將并發癥發生率降到最低[4],從而確保治療的正常開展,促進患者身體康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采用集束化護理能夠降低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發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