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玉,楊煥莉
(成都軍區總醫院腎內科,四川 成都 610083)
對血液透析患者來說,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提升其生活質量并保證透析效果的根本和前提。一般來說,患者出現血管通路狹窄情況,很容易就會形成血栓,這就造成患者透析治療效果下降。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我國的醫療水平在不斷提升,對于血液透析患者血栓形成和血管通路狹窄問題可以借助手術的方式進行糾正。本文在此基礎上,針對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狹窄以及血栓成形成的處理進行簡單的分析。
人造血管狹窄在人造血管內瘺血管通路狹窄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血管狹窄類型,一般多產生于長期使用人造血管內瘺的患者。纖維組織經過穿刺孔過度生長是造成人造血管狹窄的主要原因。對于這種狹窄類型的治療方式,可以采取刮除血管壁上增生的纖維組織或者介入療法進行治療。然而,介入治療方法可能會損傷部分的人造血管,所以通常采取更為直接的治療方式,就是利用人造血管在狹窄部位進行搭橋[1]。在這種狀況下,人造血管狹窄處就成為旁路,不會再出現血栓形成的情況。假如僅僅是人造血管部分狹窄,只需要在狹窄部位橋搭橋即可,而對于未狹窄的部位,仍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穿刺。假如整條人造血管都存在狹窄的情況,則一般做血管旁路,剩下的一般進行血管刮除處理。
在人造血管內瘺血管狹窄中,絕大多數的堵塞情況都是因為靜脈吻合口狹窄所造成的。一般來說,介入治療是最簡單的治療方式,而且這種治療方式是對于靜脈損傷比較小,所以在臨床上是首選的治療方式。但是,也有部分人認為手術治療方式能夠取得更為顯著的療效。如果靜脈吻合口的狹窄部位比較短,可以選擇血管補片作為血管重建術。但是,如果靜脈吻合口的狹窄部位完全堵塞或者長度超過5厘米,則需要使用人造血管與更近端靜脈吻合[2]。
在當前的人造血管狹窄中,可以看到較多的動脈吻合口狹窄問題,端側吻合屬于常見的形式。因此,具體的動脈吻合口狹窄一般都是因為內膜增生引發的,體現為三角形結構形式,這三角形組成結構分別為人造血管、下游動脈和上游動脈。對于動脈吻合口狹窄的處理,介入治療方式一般難以處理。在臨床上使用比較多的處理方式為手術治療,切除動脈吻合口,使動脈端側與人造血管有效吻合。這種處理方式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吻合口狹窄是自體內瘺血管狹窄中一種常見的類型,據有關資料顯示,狹窄部位緊靠吻合口處或者正處于吻合口處的患者數量超過80%。對于吻合口狹窄這一類型的血管狹窄,其介入治療方式如下:首先將吻合口處形成的血栓取出,接著再行經皮靜脈血管造影,對患者血管狹窄的具體程度以及具體部位進行判定,最后再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對應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對于吻合口血管狹窄的治療,使用最多的方式為高壓球囊擴張術。對于這種治療方式,很多人認為后期很可能會出現再次形成血栓以及再狹窄。因此,部分學者和專家建議使用手術治療方式。手術治療的具體步驟如下:第一,切開比較接近吻合口狹窄的部分,而后清楚具體部位的血栓,而后實施靜脈血管造影措施,這樣可以有效去除殘留的血凝塊,進而明確狹窄的具體部位,而后在相關狹窄靜脈部分結扎。對于吻合口血管狹窄而言,手術治療是最持久也是最簡單的重建方式[3]。
同吻合口狹窄類似,穿刺處狹窄也是血管狹窄中一種比較常見的血管狹窄類型。一般包括兩種情況:①兩穿刺點之間或者較短的穿刺處靜脈狹窄。造成這種狹窄的原因可能和行經脈穿刺有一定的關系。②較長或者多處穿刺處狹窄。造成這種狹窄的原因一般為靜脈壁纖維組織增生。對于穿刺處狹窄這一類型的血管狹窄,一般選取介入療法,這是首選治療方式。在狹窄擴張術中,有時球囊放氣之后,擴張的血管立即回縮,為了防止血管出現回縮情況,需要放置支架,防止患者在擴張術之后再次發生血管狹窄和血栓形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放置支架的時候應當避開穿刺點。如果在反復介入治療之后出現復發情況,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在手術過程中,應當對血管進行最大限度上的保存,所以治療人員在實際治療過程中要盡可能將皮膚切口縮短。
綜上所述,對于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栓形成以及血管通路狹窄的處理方法主要有手術方法和非手術方法。在實際治療工作中,醫務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研究,找到患者血管通路狹窄的具體原因再采取合適的處理方式,還要最大限度避免血栓形成和血管通路狹窄的再次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