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粉粉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髖部骨折是臨床中常見的骨科疾病,老年人是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的高發群體,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骨骼中鈣流失嚴重,極易發生骨質疏松,加之老年人平衡能力差、易于摔倒等原因,在受到輕微外力作用下常常發生髖部骨折,由于骨折處損傷給患者帶來了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和恐慌,患者容易產生煩躁、抑郁等不良情緒,導致患者不配合治療等情況發生[1]。鑒于此,本研究對觀察組55例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其治療依從性,促進康復。具體報道如下:
從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接受的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患者中,抽取110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均55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29例,年齡65~80歲,平均年齡(72.5±7.5)歲。觀察組中,男25例,女30例,年齡65~81歲,平均年齡(73.0±8.0)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結果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給予功能鍛煉、用藥指導、飲食、心理等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實施健康教育:(1)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房環境,告知相關治療流程;住院后向其說明需要進行的各項檢查,并告知其注意事項等;(2)為患者及家屬發放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相關知識手冊,方便其隨時閱覽;每天定時告知患者及家屬當天或下一天的治療、護理、檢查等相關內容,講解日常護理和檢查的重要性,告知其不配合治療和護理的負面影響并通過家屬以老人習慣接受的形式轉達給他們,幫助其對各種治療有較清晰的認識,從而獲得他們積極主動配合;(3)告知患者及家屬所用藥物的治療作用、用藥后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并對他們的自我護理方式隨時給于指導;(4)為患者及家屬講解骨折后飲食方面的健康知識,并由專業營養師和醫護人員對患者目前的身體狀況、骨折情況、所患疾病等等進行全面的評估,為每位患者制定具有特異性的膳食方案,及時補充鈣和維生素D3幫助鈣質充分吸收促進骨骼愈合;(5)告誡患者及家屬康復期間不要活動過度,應遵循循序漸進的鍛煉原則,避免患處再損傷;同時為患者制訂個性化長期康復訓練計劃。
采用我院自制的健康知識問卷對患者及家屬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判斷,分值0~100分,90分及以上為優異、75~90分為合格、75分以下為不合格。總合格率=(優異+合格)÷n×100%。
采用SPSS21.0統計與分析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采用t檢驗,以(±s)表示,若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分別為:優異11例、合格16例、不合格28例,總合格率為:49.09%(27/55例);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分別為:優異21例、合格24例、不合格10例,總合格率為:81.82%(45/55例)。由此可見,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合格率81.82%顯著高于對照組49.09%,x2=23.688,P=0.000;組間比較結果P<0.05。
骨質疏松是老年人常見骨性損傷性疾病,在大部分骨質疏松中主要是由于骨質吸收增多引起骨組織減少所致,具有易于骨折、骨骼疼痛等特征;而骨折是骨質疏松癥中最常見且嚴重的并發癥,由于骨組織結構遭到破壞,使得骨頭脆性增強、韌性降低從而增加了老年髖部骨折的風險[2-3]。
老年人發生髖部骨折后生活質量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威脅生命。臨床治療中不僅要給予及時有效合理的治療,同時還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以促進其對自身疾病的了解,從而積極配合治療。丘榮[4]在研究中對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患者護理過程中實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得到了顯著降低,有效提高了患者健康知識掌握評分和護理滿意度,縮短了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本研究在護理過程中實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對自身疾病認識顯著提高。其一入院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住院流程、檢查、治療等相關方面的健康教育,減少了患者對陌生環境的不適和恐懼心理;其二通過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藥物作用、不良反應以及營養攝入、合理膳食等的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患者藥療和食療方面自我護理的能力。其三通過為患者及家屬耐心講解功能康復等方面的健康知識并制訂個性化的功能訓練計劃,促進了老年骨折患者身心兩方面的康復。
綜上所述,將健康教育應用于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患者護理中,促進了患者對自身疾病知識的掌握,增強了自我護理能力,提高了老年骨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對健康教育的依從性,縮短了康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