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泰山詩歌與泰山精神

2019-02-10 15:14:23王雪凌
山東社會科學 2019年4期

王雪凌

(吉林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自古以來,泰山就以其獨有的雄渾壯美的魅力吸引著四海之人登游覽勝,焚香寄望,題刻擬詩,遺墨撰文。袁愛國先生編纂的《全泰山詩》就收錄了3045位作者的16000首有關泰山的詩和160篇泰山賦,可謂蔚為大觀。這些詩篇以泰山為審美對象,或整體觀之,或選觀一峰一木,從對泰山自然景觀的欣賞,逐漸達到對泰山審美靈魂特別是對其中蘊含的泰山精神的把握,賦予自然泰山以人文品格,使得泰山不再僅僅是自然景觀意義上的五岳之首,更成為“中國詩歌創作的‘第一山’”[注]魏建:《泰山詩與中國詩》,《泰山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不在高”的山(主峰玉皇頂僅海拔1545米)也萌蘗出其“靈”其“仙”, 最終泰山作為審美意象升華出表征全民族品格的精神——中華精神。中華泰山是華夏民族精神文化的生命基因,而泰山詩正是這一基因的文學表達和審美指歸,也是自然泰山與人文泰山達到“天人合一”的審美佳境。本文擬對歷代文人騷客部分泰山詩篇中描繪的泰山勝景、傳達的泰山意趣和關注的東封泰山三個維度的審美指歸作初步探究梳理,以期借泰山詩這“一斑”窺中華泰山精神之“全豹”。

一、“泰宗秀維岳”[注][南北朝]謝靈運:《泰山吟》,載馬銘初、嚴澄非《岱史校注》,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1992年版,第198頁?!娎L泰山

泰山峻拔高挺,氣勢磅礴,靈秀壯觀,素有“泰山天下雄”的美譽。描繪泰山景致,展現泰山美色,泰山詩當仁不讓。泰山屹立東方,其自身獨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觀即為泰山詩的審美對象。錢鐘書一句“人于山水,如‘好美色’,山水于人,如‘驚知己’”[注]錢鐘書:《管錐編》第三冊,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1038頁。說盡自然與人之間的關系。李白、李德裕、宋濂及蒲松齡諸位大家均以審美比興為指歸,就泰山整體景觀或某些具體景觀作出審美描述,或“好美色”“驚知己”,或“驚知己”“好美色”,但都引發人們無限的想象,進而導引人們走進詩人所營造的 “視頻影像”之中,感受和體會泰山的自然之美、崇高之美。

李白于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四月初游魯地,“從故御道上泰山”而作《游泰山(六首)》,《其六》云:“朝飲王母池,瞑投天門關。獨抱綠綺琴,夜行青山間。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仙人游碧峰,處處笙歌發。寂靜娛清輝,玉真連翠微。想象鸞鳳舞,飄颻龍虎衣。捫天摘匏瓜,恍惚不憶歸。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明晨坐相失,但見五云飛。”獨攜“綠綺名琴”,在“清輝”可弄的夜色之中,幾乎要與降臨泰山翠微峰的玉真仙女相會,其“捫天”“舉手”幾句,極言能攀折到縹緲富麗天宮的“匏瓜”,能撫弄到星漢燦爛的銀河的清波,甚至觸摸到了令人神往的織女的織機。如此“雄壯譎奇”“瀟灑高逸”“氣骨高峻”“空靈飄逸”[注]陳伯海:《唐詩匯評》,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第688頁。的審美想象,盡展李白詩歌特有的浪漫夸張的手法。面對高聳入云、巍峨雄峙的泰山,詩人不可遏止的激情在胸中激蕩,手法絕類“捫參歷井仰脅息”(《蜀道難》)“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的詩句。正是因了泰山與眾不同的雄奇,才有了詩仙筆下這奇幻之景之境。

同為唐人的李德裕的《重憶山居六首·泰山石》詩曰:“雞鳴日觀望,遠與扶桑對。滄海似熔金,眾山如點黛。遙知碧峰首,獨立煙嵐內。此石依五松,蒼蒼幾千載?!薄半u鳴”又名“荒雞”,即丑時,相當于半夜一至三點。“扶?!被蚴恰渡胶=洝ずM鈻|經》所記“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注]袁珂:《山海經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第260頁,即神話傳說中的扶桑樹,亦或指日本國名,但是無論所指為何,都只能是登上泰山之巔才能領略的景象?!皽婧K迫劢稹秉c繪日出東海的氣象,“眾山如點黛”托襯巖巖泰山的高大。詩題中“泰山石”當然并非當下民間通常所指的能驅妖辟邪的泰山石,應為泰山極頂的景觀“拱北石”,亦即俗稱的“探海石”,此石長約五六尺,因突出向北探伸而得名?!墩撜Z·為政》曾云:“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眾星拱北”舊時即喻指有德的國君得到天下臣民的擁戴?!按耸牢逅伞彼娣侨沼^峰景觀,當為借用這一位于中天門北側、傳說因護駕秦始皇避雨而被加封的“五大夫松”。強其用意,暗用兩典,較李白詩少了些“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游泰山(六首)·其一》)的浪漫氣息,多了點“萬水朝東”的帝王氣象,當然也就弱化了詩的審美愉悅感。

宋濂在其眾多詩文中的那首《登岱》自然耀眼:“岹嶢泰岳柱蒼穹,萬壑千巖一徑通。象緯平臨青帝觀,云光長繞碧霞宮。凌晨云漫天涯白,子夜晴搖海日紅。玉露金莖應咫尺,舉頭霄漢思偏雄。”“岹嶢”點明泰山之高大險峻,著一“柱”字,化名詞為動詞,凸顯泰山直插蒼穹之勢,“萬壑千巖”極寫泰山峰巒之眾,山谷縱橫,在這群峰綿延之中,僅有一條可供登攀的小徑,其險峻之勢當不言而喻?!跋缶暋敝溉赵挛逍?,“象”即“四象”,當指“東蒼龍,北玄武,西白虎,南朱雀”二十八星宿,蒼穹之上的星宿此時似乎與岱頂碧霞祠東北的青帝觀靠委一起,眾神的靈光環繞著威儀的碧霞祠。頸聯互文描繪出由夜半時分至凌晨日出山頂景象的變化,若非站在通天拔地的泰山之巔,又怎能品賞到如此壯美的日出景象,進而引發詩人“玉露金莖應咫尺”的聯想,“玉露金莖”即指漢武帝于建章宮內所作的承露盤銅柱,班固的《兩都賦》云:“抗仙掌以承露,擢雙立之金莖”?!板氤摺?,在古漢語中釋義有二,其一喻長度短或距離近,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載:“用咫尺之木,不費一朝之事”;其二喻微小或少量,“故可以存社稷者,雖有外誹者不聽;雖有高世之名,無咫尺之功者不賞”[注]繆文遠:《戰國策新校注》,巴蜀書社1998年版,第252頁。。詩中“咫尺”當為后者。如此,特好求仙問道以期長生不老的漢武帝所造承天仙之露的玉盤大抵也不過如此了?!芭e頭霄漢”既可解為頭與天相接,也可理解為舉頭昂望長空,這些均與泰山的巍峨高大密切關聯?!捌邸闭吆??“特別雄放豪邁”意也??梢韵胍姡且驗樵娙酥蒙碛谏巾數碾硽栾h渺的仙境之中,所以似乎真切地感受到了天人對話,疊以登臨即目睹紅日出海的壯闊,引發“俱懷逸興壯思飛”的奔放飛揚的思緒也就水到渠成、躍然筆端了。《登岱》詩確為我們描繪出了這座奇山雄山的恢宏氣勢和雄壯大美。

生長于淄川的蒲松齡,在他人生最為艱難的時期也來到了泰山,為我們留下了與“寫人寫妖、刺貪刺虐”不同的《登岱行》:“兜輿迢迢入翠微,往來白云蕩胸飛。白云直上接天界,山巔又出白云外。黃河泡影搖天門,千峰萬峰列兒孫。放眼忽看天欲盡,跂足直疑星河捫?,幭杓母邘r宿,雞鳴海東紅一簇。俄延五更黍半炊,洸漾明霞射秋谷。吳門白馬望依稀,滄溟一掬推琉璃。七月晨寒勝秋暮,曉月露冷天風吹。頃刻朝暾上山觜,山頭翠碧連山尾。及到山下雨新晴,歸途半踏蹄涔水?;厥浊噌忠刑扉_,始知適自日邊來。”這首記游詩以時間為縱,以景觀為橫,編織出一幅奇偉瑰麗且合乎詩人機智的泰山畫圖。詩人乘坐山轎,沿迢迢幽幽的山徑緣階而上,綠樹掩映的頂峰,盤旋山頂的白云,足可滌蕩人之胸襟。站在南天門極目遠眺,“一條黃水似衣帶”(袁枚《登岱歌》),似隱似現,若有若無,四周群峰似兒孫般繞于泰山膝下;跂起腳尖,仿佛能觸摸天河,轉而南望,吳門舊城、白馬古渡依稀可見;眺視東方,碧波萬頃的大海仿佛一伸手就能掬起躍動的海水。雖在七月,岱頂的寒風冷露似乎讓詩人感到了陣陣秋意,眨眼間陽光灑遍了崇山峻嶺,整座泰山更顯得蒼翠青蔥。全詩以雄渾的格調,斑斕的色彩,加之字里行間充溢著的爛漫氣息,讓人誦之頓生心神搖蕩之感,可謂記游泰山的不可多得的佳構。

此外,諸如陸機的“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游泰山》),徐文通的“振衣日觀三秋曙,倚劍天門六月寒”(《岱宗》),李中行的“杖底風生萬壑鐘,郁蔥深處是秦松。身游云際窺三島,日下天門見五松”(《登泰山·其一》),于慎行的“高丘東望氣雄哉,海色遙看萬里開”(《同朱可大廷平登岱八首·其七》),沈德潛的“回看下方人,已在云中住”(《紅門》),等等,都是從不同視角描繪出了泰山高大奇絕的壯美。

二、“寄寓聊題詠”[注][明]陳宣:《登泰》,載馬銘初、嚴澄非《岱史校注》,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1992年版,第315頁?!娨馓┥?/h2>

歷來文人墨客喜歡借山川之美抒胸中意緒,具有豐富的象征美的泰山自然不會例外。自孔子留下“登臨處”,杜甫、施閏章、謝道韞、元好問、方孝儒與王旭、胡纘宗等諸多文人雅士不遠千里,紛紛駐足,登臨抒懷,或抒發理想抱負,或抒寫人生志趣,或嘆息個人遭際難解之困境,或感慨壯志難伸之幽思,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然大都是借泰山抒發人生之感慨,將泰山的形象升華為某種精神象征,讀之耐人尋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倍鸥Φ倪@首《望岳》是泰山詩的極品。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杜甫在洛陽考進士不中,即“放蕩齊趙間”,開始第一次“裘馬頗清狂”(《壯游》)的齊趙漫游。全詩“登高意豁,自見其趣”[注]陳伯海:《唐詩匯評》,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第912頁。,青春朝氣,耀顯千古,既有對高山仰止的泰山高大雄闊的描繪,更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豪邁情懷的抒發。這首《望岳》、這句“會當凌絕頂”由“望岳”而油然生發的“登岳”詩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畏艱險、勇于登攀、青春激蕩、俯視一切的青年杜甫,進而又成就出詩人“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的政治理想,在詩中“山之高”與“志之遠”達到了完美的統一。清代施閏章“秦碑凌絕壁,漢策好誰看?”(《雪中望岱岳》),也委婉表達了詩人登高遠眺的愿望,亦或是對“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逆仿之作。

謝道韞的《泰山吟》是一首玄言詩:“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巖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復非匠,云構發自然。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痹娙搜蕴┥郊拍療o言,幽玄自然,初看平淡,細品則蘊含對東岳的景仰之情,傳達出對泰山的最高禮贊。雖有身世自傷的慨嘆,然而當面對巍巍雄壯的泰山時,詩人卻依然置身于山川“天”“宇”,彰顯出詩人欲將將有限生命融化于無限美景的曠達胸懷。

元好問曾長期活動在泰山周邊,其雜言詩《登岱》中說道:“泰山天壤間,屹如郁蕭臺。厥初造化手,劈此何雄哉。天門一何高,天險若可階。積蘇與壘塊,分明見九垓。扶搖九萬里,未可誣齊諧。秦皇憺威靈,茂陵亦雄才。翠華行不歸,石壇滿蒼苔。古今一俯仰,感極今人哀。奇控忘登頓,意愜自遲回。夜宿玉女祠,崩奔涌去雷。雞鳴登日觀,四望無氛霾。六龍出扶桑,翻動青霞堆。平生華嵩游,茲山未忘懷。十年望齊魯,孤云指層崖。青壁落落云間開。眼前有句道不得,但覺胸次高崔嵬?!币浴叭A嵩”為襯托,抒寫出對泰山的眷念之情:歷經十年方才懂得到處游歷終是白費了心血,泰山也只有泰山才讓詩人的胸襟高曠開朗起來,詩末化用李白“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銀臺。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詩意,“曲折委婉地流露了他飄然遠引的幻想”[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學研究所主編:《詠魯詩選注》,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40頁。。

方孝儒的《夏月登岱》云:“振衣千仞思悠悠,泰岱于今愜勝游。秦漢舊封懸碧落,乾坤勝概點浮漚。海明日觀三更曉,風動天門九夏秋。更上云端頻極目,紫微光電閃吳鉤。”化用左思“振衣千仞崗”,引出詩人無限的遐思:昔日帝王封禪的遺址猶在,眼前目力所及的美景依然,然而詩人似乎并不滿足于眼前的景致,而是發出了“更上云端頻極目,紫微光電閃吳鉤”的心聲?!皡倾^”意象在歷來詩文中并不鮮見,李白、杜甫、李賀、辛棄疾等詩家的詩作中均有涉及,它本是春秋時流行的一種彎刀,入詩后逐漸成為勵志報國的象征,后又升華為剛毅頑強的精神象征。詩人在受到朱棣威脅時始終不改初心,這種氣節情操即包蘊在該詩之中。謝榛曾以詩干謁王侯,得到優遇,后陷于困窘,于次年返鄉(臨清)途中游覽泰山作《登泰山》詩抒懷:“登攀絕頂處,封禪斷碑文。古洞尋丹液,秋衣拂紫氛。下飛關塞雁,東接海天云。惆悵秦松在,寒濤空自聞?!遍_篇就奠定了該詩凄婉寂涼的基調,用“尋丹液”“拂紫衣”這樣曠遠迷茫、不可尋覓的意象,寫出詩人內心的孤寂和落寞,特別是“惆悵”一聯,自覺如塞上寒雁,不勝凄涼,暗映他在失去康王幫助后無處棲息、心神俱失的境遇。此時的泰山,仿佛是那么不解人情。其實,這正是詩人當時落寞心境的真實和具體的體現。王守仁擔任山東鄉試(明孝宗弘治十四年)考官期間,于深秋登臨泰山發出了“我才不救時,匡扶志空大”的吶喊(《登泰山五首·其五》),體現出詩人不愿茍同于世俗的高潔品格。施閏章發出“輦道除荒草,長悲封禪年”(《五大夫松下看流泉》)之感,恰與詩人經歷有關。詩人曾任山東學政、江西參議等職,唯才是舉,勤于吏政,深受百姓愛戴??此仆裰S,實則是對百姓疾苦的擔憂。這與元好問“翠華行不歸,石壇滿蒼苔”(《游泰山》)的表現手法是一致的。

元代泰安人王旭的《西溪十首·之六》:“我愛西溪好,將來做主人。且圖薪水便,寧畏虎狼嗔。地壯蔬應美,泉甘釀必醇。白云堪伴老,何苦戀紅塵?!睂ι缴木鞈?、意欲歸隱的情懷躍然其上。明代泰安人胡纘宗的《望泰山》:“山下秋日正皓皓,山上秋雨還冥冥。夜來巖畔掛星斗,曉起澗底興雷霆。陰陽變換倏忽異,天地閶闔蒼茫靈。何當結廬向上住,朝朝吟對芙蓉青。”面對泰山瞬息萬變的景色,詩人聯想到神靈,進而產生“何當結廬向上住,朝朝吟對芙蓉青”的渴盼,多么希望遠離世俗,到一個清靜的去處“吟”寫自己的人生,實乃借泰山抒寫一顆超脫的靈魂。

三、“百年封禪地”[注][北魏]張袞:《登日觀峰》,載馬銘初、嚴澄非《岱史校注》,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1992年版,第237頁?!姺馓┥?/h2>

祖國名山中只有泰山這座“圣山”方能配得上帝王來祭天東封,這除了史料所載“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即帝位三年……上自泰山陽至巔,立石頌秦始皇帝德,明其德封也”[注][西漢]司馬遷:《史記》,岳麓書社1988年版,第206-208頁。,而在歷代文人諸如徐中行、賈三近、王守仁、納蘭峻德、屠隆、魏允禎、謝靈運、李攀龍、于慎行、洪昇、曹植、石介等詠泰山詩中也有充分的表達和體現。

泰山歷來是皇家基業的象征,封禪巡祀泰山是國運昌盛的標志,秦松漢柏是帝王恩澤的遺存,祈福降瑞是中華文化的審美指歸,這自然也成為文人墨客抒懷吟詠的對象,故而關于“秦松漢柏”的詩篇幾乎是最多的,其中又以明代文人最著。徐中行《登岱》詩云:“東岳崢嶸回不群,中峰瑞靄更氤氳。天門雪盡河流合,目觀春睛海色分。風起秦松常似雨,氣蒸漢柏欲成云。千秋霸跡終消歇,猶說相如封祥文。”“秦松”即“五大夫松”,位于中天門,傳說是秦始皇登封泰山時所封,“漢柏”在岱廟,傳為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110年)東封泰山時所植。賈三近《冬日登岱》有“登封迷漢柏,徙倚有秦松”[注]墨鑄、肖秋:《歷代詩人詠泰山》,山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頁。的詩句,寫出了詩人對秦松漢柏的喜愛之情。王守仁《御帳坪》云:“危構云煙上,憑高一望空。斷碑存漢字,老樹襲秦封。路入天衢畔,身當宇宙中。短詩殊草草,聊以紀吾蹤?!痹婎}為“御帳坪”卻不描摹景色,重在所感。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趙恒封禪泰山,據傳行至此甚喜云步橋之泉聲月色,遂鑿穴支帳,于此駐蹕,遂有此名。有漢《張遷碑》,故有“存漢字”。李德裕有“此石依五松,蒼蒼幾千載”(《泰山石》),納蘭峻德也有“秦松漢柏知何處,日觀天門去未遑”之句[注]墨鑄、肖秋:《歷代詩人詠泰山》,山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8頁。,同樣都是用秦松漢柏之典,豐富了詩作的意蘊,藉此表達對古之帝王的追憶、思慕和景仰之情。

不過,明代的另外兩首小詩也應提及。屠隆的《五大夫松》:“高節棲靈岳,寧汙嬴氏宮。天風吹不斷,濤卷萬峰寒”;魏允禎的《秦松》:“雨中松干倚嶙峋,不洗東風舊日塵。何似桃花含意遠,武陵只戀避秦人”。這兩首詩的格調與其他詩有所不同,二者都對秦封“五大夫”頗有微詞,不同之處是屠詩用反問強調松樹怎么能玷污自己的高風亮節呢?魏詩則認為松樹被封實乃玷污其孤高堅貞的清名,甚至連桃樹也不及。兩位詩人一反常人對“五大夫松”的態度,以別樣視角看待秦封一事,也算見仁見智了。

古代帝王登山封禪的盛況,在詩家筆下呈現出來的除了秦松漢柏外,還有對在山頂封山祭神場景的描寫和想象。謝靈運有《泰山吟》:“岱宗秀維岳,崔崒刺云天。岞崿既崄巘,觸石輒芊綿。登封瘞崇壇,降禪藏肅然。石閭何晻藹,明堂秘靈篇。”用語奇夸,既寫出了泰山雄偉綺麗的景象,又想象帝王登山祭神的場面,昔日帝王封天的高壇早已沒有了蹤跡,由梁父山祭地之處還可想見當日他們那恭立肅穆的樣子。聯想煙海云霧中,小石屋隱約迷茫,或許還隱藏著當年帝王祭祀泰山時留下的頌文,詩篇用浪漫主義的手法為帝王封禪增添了神秘色彩。李攀龍《懷泰山》:“域內名山有岱宗,側身東望一相從。河流曉掛天門樹,海色秋高日觀峰。金篋何人探漢策,白云千載護秦封。向來信宿藤蘿外,杖底西風萬壑鐘?!毕胂笥姓l能夠尋得漢朝皇帝祭祀天地時埋藏金篋的地方,能有幸一睹其中的策文。俱往矣,現在似乎只有白云仍在護衛著山頂的秦人刻石。“備受推崇”的李詩“以俊亮的詞采寫出雄渾的意境”[注]袁愛國:《泰山名人文化》,山東友誼出版社1999年版,第317頁。。

古人對泰山的敬畏崇拜,某種程度上與泰山的神圣地位有關。也許可以這樣認為,早先人們對泰山的崇拜應始于對泰山的高峻突兀、奇幻莫測的自然景象的敬畏,后來才發展到對泰山神的頂禮膜拜,于是出現了東岳大帝、碧霞元君等諸神祇,這反映在詩人筆下就是對仙人的描繪及艷羨。如王守仁《泰山兩首·其一》:“曉登泰山道,行行入煙霏。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云梯掛青壁,仰見蛛絲微。長風吹海色,飄颻送天衣。峰頂動笙樂,青童兩相依。振衣將往從,凌云忽高飛。揮手若相待,丹霞閃余輝。凡軀無健羽,悵然不能歸?!痹娙藭r而看到乘風而至的仙人,時而聽到來自峰頂的仙樂,時而遠觀兩兩相依的仙童,時而遙看仙人凌云高飛。仙人的自由自在、雋秀飄逸惹得詩人羨慕不已。于慎行《日觀峰歌》有“目中欲識鮫人國”“欲浮白浪游靈仙”“揮戈且止羲和鞭”“六龍不停日如矢”[注]袁愛國:《泰山名人文化》,山東友誼出版社1999年版,第345-346頁。的詩句,也涉及諸多神仙。洪昇路過泰山腳下的靈應宮,不禁肅然起敬,莊嚴參拜而作《圣母宮》詩,表達出對碧霞元君的贊美之情。曹植《驅車篇》也集中描寫歷代帝王封禪祭祀以求長生的故事:“封者七十帝,軒皇元獨靈。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發舉蹈虛廓,徑庭升窈冥。同壽東父年,曠代永長生”,想象如黃帝般求仙學道,達到乘龍飛升,永蹈仙籍之境。

泰安“徂徠先生”石介《泰山》詩:“七百里魯望,北瞻何巖巖。諸山知峻極,五岳獨尊嚴。寰宇登來小,龜蒙視覺凡。此為群物祖,草木莫鋤芟?!泵枘「呔坶煹奶┥?,巍然矗立于魯國大地,五岳獨尊,環視宇內,竟無以與之相媲美。終其歷史,泰山乃萬物之始,山之一草一木皆為上蒼所賜,神圣不可冒犯、不可忤逆。登上泰山,東方樹木青青未了,感覺能夠掌握生死;天柱峰頂,儼然天下至高無比,相信可以溝通天地。泰山自然成為了華夏發軔之山,民族啟蒙之山,不可褻瀆之神山、圣山。

“一路泰山一路詩”,處處題刻處處“精”。在泰山中天門“倒三盤”盤道東側巖石上,有多處題刻題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為石崖北側上的“中華精神”四個大字,此處尚有王維詩刻“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真乃詩景絕配。游者至此,多因一路攀上忽轉下行而困惑何往,此詩句恰恰表達出義無反顧地登攀前行,美景理想就在前方的心境。這是泰山上第一處如此贊譽泰山優秀文化精神的題刻。

泰山巍峨雄偉,高大莊重?!皷|方為岱宗者,言萬物更相代于東方也”(《白虎通·巡狩》)”“太山,王者告代之處,為五岳之宗,故曰岱宗”(《后漢書·安帝紀》注),“泰山巖巖,魯邦所詹”(《詩經·魯頌·閟宮》),“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等等,這些論述記錄了泰山逐漸成為中國文化最高峰的歷史過程,肯定了泰山在中華文化精神上的崇高地位。歷經百年滄桑的“五岳獨尊”山頂碑刻,系清宗室愛新覺羅·玉構題書。“獨尊”的意思自然指泰山的地位之高,單獨享受“第一山”的尊號,進而逐漸被神化為中國山河的領袖,最終形成“五岳獨尊”崇拜?!拔逶廓氉稹辈幻饩哂邪詺獾呢撁嬷笟w,好在中華民族不僅僅“獨尊”,光緒末年廣東舉人辛耀文于戊申年(公元1908年)五月在“五岳獨尊”旁題刻“昂頭天外”,摒棄“唯我獨尊”的一面,秉承“泰山不讓土壤”(李斯《諫逐客書》)的精神,彰顯出十足的豪氣、傲氣、虛懷、博大,這從另一個側面豐富了泰山詩中的中華泰山、中華精神的審美指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色综合4|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日韩美毛片|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激情成人网|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高清国产| 国产精品主播|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欧美色综合网站|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婷婷成人综合| 在线国产你懂的|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手机在线| 亚洲伊人电影|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伊人激情综合|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欧美一级在线|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欧美福利在线|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91精品综合|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91美女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99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啪啪一区|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九九九国产|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91视频精品|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亚洲天堂区|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538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国产成人三级| 日韩视频福利|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亚洲色成人www在线观看| 久久网欧美|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网址| 久草热视频在线| 欧美在线免费|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性视频久久| 欧美日韩午夜|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中国毛片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九色视频一区|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