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洪玲 李慧
(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人民醫院五官科病房,濟南,250300)
慢性鼻竇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慢性疾病,是指鼻腔或者鼻竇的炎性反應持續時間不低于8周。臨床顯示,慢性鼻竇炎患者的發病率為10%,并且由于感染擴散、炎性反應惡化等因素,這會顯著降低患者自身的生命質量,為患者家庭造成較大的負擔。當前很多研究說明了影響慢性鼻竇炎患者的睡眠因素,但是關于其睡眠質量下降的病因和機制演就基本處于空白[1]。當前臨床中對于評估慢性鼻竇炎患者的睡眠質量并不注重,因此需要綜述影響鼻竇炎患者睡眠質量的因素,結合臨床的有效的護理,提升對慢性鼻竇炎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其恢復。現報道如下。
1.1 慢性鼻竇炎病因病機 慢性鼻竇炎是由于真菌、細菌超抗原等多種因素構成的,是由于細胞因子之間相互產生作用導致的,持續性比較強。鼻腔內細胞上皮和黏膜纖毛自身具有保護作用,能夠抵抗細菌的入侵,其遭受到破壞就會發生炎性反應。研究發現,化學免疫遞介與細胞因子能夠直接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紊亂,這會大大提升失眠、嗜睡的發生率。另外,高濃度的白細胞介素(如白細胞介素-4、白細胞介素-10)等都能夠對睡眠過程當中的非快速動眼時相從而降低患者的睡眠質量。另外,在慢性鼻竇炎黏膜炎性反應當中,Wnt信號通路對上皮重塑至關重要,另外,白細胞介素在研究慢性鼻竇炎患者的炎性因子中還發現。從中能夠看出,積極調節疾病炎性反應的成分對于對患者的睡眠質量進行有效的改善。
1.2 慢性鼻竇炎癥狀表現 慢性鼻竇炎主要是由于炎性反應異常反應,這是其發病和反復性的誘因。刺激局部炎性因子會使鼻黏膜腫脹,導致局部組織發生缺氧,從而引起患者疼痛[2]。相關研究發現,流鼻涕、頭面部腫痛、咳嗽等時尚造成患者睡眠障礙的獨立因素,鼻塞會使患者打鼾、呼吸暫停的情況進一步加重。患者在睡眠的過程當中,上氣道會發生堵塞或者局部狹窄,這會減少通過的氣流甚至消失,這會導致人體攝氧量不足而產生疾病。慢性鼻竇炎患者由于鼻竇黏膜水腫和鼻腔的分泌物增加,這都會造成鼻腔的通氣性更差,這就提升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發生率。但是就當前研究來看,并沒有充分的證據能夠證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發生與鼻竇炎的嚴重程度存在關系。
1.3 負面情緒 慢性鼻竇炎患者病程比較長,長期的治療提升了患者的經濟壓力,由于疾病影響會對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產生影響,這都會造成患者心理和睡眠發生障礙。臨床研究顯示,在慢性鼻竇炎患者當中,睡眠障礙與抑郁癥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慢性鼻竇炎患者的抑郁狀態會對其睡眠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基于此,要多關注患者自身的心理健康,這能夠改善其睡眠狀態[3]。
1.4 不同診治手段對睡眠產生的影響分析 很多醫源性的行為也會對慢性鼻竇炎患者的睡眠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少數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自身不適應會造成負面作用。患者如果長期需要服用助眠藥物,其自身會產生藥物依賴性,這不利于其保持健康的睡眠,因此形成睡眠障礙。另外,傳統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伴有鼻息肉患者對患者的創傷比較大,患者術后的恢復時間較久。隨著當前醫學診療技術的進步以及發展,逐漸在臨床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在等待鼻內鏡手術的過程當中,一些患者會發生顯著性抑郁。因此,臨床在進行診斷治療的過程當中,醫護人員要提升對患者疾病的治愈率,還要注重疾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另外,慢性鼻竇炎的醫療費用也是一種經濟負擔,患者如果需要手術治療,醫療成本會更高。
1.5 外界環境 患者由于疾病的痛楚會導致其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睡眠環境的改變,這是影響慢性鼻竇炎睡眠質量最為主要的原因。睡眠障礙的患者對于外界的聲音和光線極度敏感,周圍睡眠環境發生改變會進一步加劇患者的睡眠障礙。
2.1 健康知識教育 對患者的個體行為進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對于疾病以及治療的認知程度,緩解患者自身的壓力,這有助于其提升其睡眠質量。對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遵守醫囑用藥,這有助于其早日康復[4]。另外,要告知患者利用生理鹽水清晰鼻腔鼻竇,在外出時需要佩戴口罩等。
2.2 舒適護理 一般來說,慢性鼻竇炎患者會使用抗生素、黏液促排劑以及中藥進行治療,其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鼻塞等臨床癥狀。另外,患者保持半臥位對靜脈回流十分有利,改善患者鼻部周圍的組織水腫[5]。如果患者在睡眠的過程當中,由于呼吸受阻而感到不適,可以給予患者低流量的吸氧,利用濕紗布覆蓋在患者口部,保持患者唇部濕潤,同時每天對患者進行兩次霧化吸入,避免患者口干情況。
2.3 心理護理 慢性鼻竇炎患者的病程比較長,病情容易反復,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醫護人員要說明疾病的治療方式,獲取患者以及家屬的理解和信任,避免產生焦躁、抑郁等負面情緒。對于高危因素患者要對其進行全面和有效的評估,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護理。另外,患者在白天要進行一些活動,降低睡眠的時間[6]。臨床陪護人員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重點評估,有針對性的對患者的負面情緒進行引導,提升患者睡眠的質量。
2.4 睡眠障礙護理 睡眠質量降低會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醫護人員在患者入院時要進行有效的評估,應該詳細問明患者的睡眠史,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睡眠障礙。對于存在睡眠障礙的患者要提升重視程度,護理人員在早晨巡視的過程中要引導患者對自身夜間的睡眠情況進行有效的評估。可以通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對患者睡眠質量進行評價,臨床可以重復進行使用。臨床中可以利用專業的睡眠記錄監測睡眠的進程、呼吸和心血管功能做出準確的睡眠質量評價。
2.5 治療護理 當前研究糖皮質激素能夠緩解患者困倦和疲勞,減少日漸的睡眠,以此來改善患者睡眠質量。但是對于患者客觀睡眠質量的效果并不顯著[7]。對于通過規范藥物進行治療無效的患者,需要及時實施鼻內鏡手術,以此來對患者的睡眠和生命質量進行顯著改善。當前并沒有利用免疫調節藥物治療存在睡眠障礙的慢性鼻竇炎患者,通過免疫調節來控制炎性反應的進一步發展可能會成為未來治療的全新方式。慢性鼻竇炎進行治療是為了緩解患者病情,避免發生并發癥,合理的護理能夠降低患者負面情緒的發生,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慢性鼻竇炎患者的睡眠障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需要進一步對共病條件的相互作用進行研究,需要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完善患者在生理、心理上的舒適程度,對患者的睡眠質量要進行多方面的評估,以此來提升對患者健康管理水平。因此,醫護人員在積極治療原發病的同時,要注重細節的護理,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服務,改善患者的睡眠情況,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